2009年过得尤其快,好像上一年在华侨大厦评奖的热闹还没退去,2010年1月22日上午十点,我们评奖的锣鼓又敲响了。“《当代》长篇小说年度奖”的评选,至今已经举办了六个年头,因为坚持“零奖金,全透明”的评奖原则,在文坛和读者里获得广泛且良好的口碑。每到办会前,是照搬去年的旧模式,还是创建新模式,这样的选择都会在编辑部引起热闹的讨论和斟酌。鉴于去年已经阶段性进行了五年最佳作品的评选,今年我们选择了改变,真的变出了新花样。
改变有三点:
首先是名称上改为“《当代》长篇小说(2009)年度论坛”。中心词从“年度评奖”改为“论坛”,是希望参与者或读者在关注评奖结果的同时,更关注评选过程,关注大家对于长篇小说和文学的讨论。是希望大家自由发言,发表自己对于长篇小说和文学方面的见解。我们欢迎成熟的真知灼见,更欢迎不一定成熟的只言片语。改变为论坛,主要为的是消解传统评奖的模式化,取消主席台,实现读书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为了实现真正自由参与的氛围,我们在选择会议举办地的时候颇费了些心思。最后我们选在一所有着浓郁的徽州文化气息的会馆,一个自由的随意的轻松的所在,举办这个京城年底盛大的文学“Party”。
再一处改变是候选篇目推荐范围的扩大。以往的候选篇目,是根据全国几十家媒体的提名,统计出前十部,为了避免我们自己搞黑箱操作,十部以外,不以任何理由增补。今年的参考篇目,除了原有的媒体推荐,还增加了全国各省(市)作家协会和出版或刊发长篇小说的各出版单位推荐。被推荐的长篇小说名单,都列在投票单上。投票单上前十九部是推荐排名的前十九部。之所以叫参考篇目,不叫候选篇目,是鼓励嘉宾在这些篇目以外,现场推荐自己更中意的作品。
还有是投票方式的改变。以往评选,是由七位评论家公开的记名投票,投出五部当年最好的长篇小说和一部最最好的长篇小说。今年是由在场的所有来宾包括媒体记者投票,而来宾的组成,除了评论家、作家和文学界、出版界等传统的相关人士,我们特地邀请了在京的民营出版人,以及以读书为乐趣的热心读者。
有一位被推荐作品的作者在开会前一天把我们举办评奖的消息发在博客上,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工作人员提前来布置会场,就看到一名读者已经风尘仆仆地等候在会场门外,他是从很远的外省赶来,向单位请了一天假,只为了给他喜欢的作家作品投上一票。
在今年的评奖现场,我们的原则是欢迎拉票。鼓励参与者阐述自己为某一部或几部长篇小说投票的理由,希望他们用自己对长篇小说和文学的见解去影响其他来宾投票。为此,在“年度五佳”出炉以后,我们安排了“最佳竞选”环节,鼓励作家或编辑及其他来宾就自己拟投的“年度最佳”演讲。
现场的热烈超越了我们的想象,主持人还没把议程介绍完,已经有急切的读者把自己喜欢的但未被推荐的作品写在了参考篇目的背板上。接下来就是更热闹的自由论坛,不间断地有人上台阐述自己推荐某部小说的理由,说出自己对文学现状的喜悦和担忧。在这样的热闹中,2009年度五佳作品产生。接着进入更热烈的环节,评选年度最佳。这个环节我们采用“投小球”的方式,就是每部作品前放一个透明的玻璃管,红色的小球就是“票”,所有来宾都要上台来投上自己神圣的一票,这样每部作品的选票多少就一目了然了。
这个环节对来参加会的作家是个考验,不可能给自己投票,但投给谁合适呢?刘震云在获奖感言中说出了这种尴尬:“投也不是,不投也不是。”我们的原则是必须要投,这样现场更热烈、更透明。所以,在作家和上台投票的时候,也是现场最热烈的时候。
在这个环节中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插曲:在来宾们相拥着去前台投票的间歇,一名现场的女服务员跑到前台投票处,站在莫言作品《蛙》的投票器跟前,颤抖着声音涨红着脸,大声说:我看过这本书,我觉得很好,我要把票投给它!这个年轻的姑娘对文学单纯的喜爱轰动了现场,很多人一起为她鼓掌。
热热闹闹的聚会结束了,顺利评选出了五佳和最佳作品,我们又一次完成了对文学读者的许诺。用我们真诚的心,对待文学,对待读者。我们希望把文学拉到你我中间,成为我们大家的文学。
附一:《当代》长篇小说(2009)年度论坛五佳小说奖获奖篇目: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莫言《蛙》
阿来《萨格尔王》
苏童《河岸》
张翎《金山》
附二: 《当代》长篇小说(2009)年度论坛最佳小说奖获奖篇目:刘震云 《一句顶一万句》
附三:腾讯网读者投票排名:
1.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2. 苏童《河岸》
3.王刚《福布斯咒语》(Ⅰ)
4.张爱玲《小团圆》
5.虹影《好儿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