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08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中国开展低碳城市发展项目以来,国内已有100多个城市纷纷表示要建设低碳城市,信心正在坚定,步伐越来越大。然而,中国的低碳城市建设具有自发性、尝试性和零散性的特点,尚未形成统一的体系。2010年8月,国家发改委把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五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八市列为低碳试点省市,要求各试点地区编制低碳发展规划、制定支持低碳绿色发展的配套政策、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以及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五省八市低碳经济试点工作的开展,对于积累不同地区低碳发展的经验和推动中国低碳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008年,五省八市低碳经济试点地区GDP总量占全国的36%,人口占全国 27%,能源消费占全国的31%,化石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占全国27%。从公布的试点名单来看,低碳试点省市来自于全国东南西北中各个地区。既有沿海经济发展地区,也有西部欠发达地区。试点省市地处不同地区,发展水平不同,各自具有不同的代表性。正如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所指出的那样,列入试点名单的省市并不代表其低碳发展水平就高,努力程度就大于未列入试点的地区。
低碳经济无现成理论可应用,无现成经验可借鉴,无现成模式可仿造,需要有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此次发改委选择低碳试点地区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地域平衡,一方面希望试点省市在同等地区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另一方面也希望试点省市自己形成独特的发展思路,总结成功经验,以便在全国层面上推广。以广东省为例,早在2008年省委书记汪洋就做出批示,提出广东要建设低碳省。一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快,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技术水平都比较高,并有较强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二是广东人有敢为人先的精神,有先行先试的基础;三是广东是化石能源和矿产资源比较贫困的省份,有发展低碳经济的客观需求和动力;四是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在发展过程中也最先遇到各种问题;五是广东的区域发展很不平衡,可以说是全国的一个缩影,具有很好的示范效果。
对于被列入试点省市名单的地区来说,试点申请成功并不是结果,而只是一个开始,试点工作还存在许多困难和挑战。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建立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一个城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可从低碳产出、低碳消费、低碳资源、低碳政策四个层面评价。从低碳产出来看,碳生产力是最核心的评价指标。根据社科院的评价体系,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才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2008年,碳生产力水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的试点省市只有广东、陕西、天津、厦门、杭州、南昌和深圳(见图2)。单位GDP能耗也是衡量低碳产出的重要指标,反映一个经济体技术水平,要求处于国内或国际领先地位。从图3来看,13个试点地区只有广东、天津、深圳、厦门、杭州、南昌和保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低碳消费来看,如果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那么人均碳排放也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试点地区中,湖北、陕西、云南、重庆和保定5个省市的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见图1),人均碳排放水平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其他8个省市的人均GDP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按照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的要求,达标的只有广东、杭州、厦门和深圳,但同时这四个地区的人均化石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量不仅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有的甚至超过了欧盟平均水平(图4)。从低碳资源指标来看,在13个试点地区中,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湖北、云南、重庆、杭州和贵阳(图5),单位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因子(碳能源强度,反映的能源结构清洁程度的指标)小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只有辽宁、湖北、陕西、云南、重庆、深圳和厦门(图6)。从低碳政策指标来看,国内许多省份都提出了低碳发展的战略,对低碳工作进行部署,一些省市很早就着手低碳发展研究和规划工作,并完成了一些研究项目和报告。虽然13个试点省市都表达了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的强烈愿望,但它们的低碳城市发展规划尚未完成,碳排放监测、统计和管理的建立尚有待时日。因此,它们的低碳城市建设还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
图1 低碳试点省市人均GDP情况
图2 低碳经济试点省市碳生产力情况
图3 低碳经济试点省市单位GDP能耗情况
图4 低碳经济试点省市人均碳排放情况
图5 低碳经济试点省市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图6 低碳经济试点省市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强度
从表1可以看出,低碳试点省市都有各自的短板。虽然一些省市的碳生产力水平较高,但这仅仅是相对国内平均水平而已,距离发达国家有较大的距离,尚且还有一些省市没有达到国内平均水平。此外,一些较发达的省份人均碳排放水平已经接近或超过欧盟平均水平。对于低碳试点省市来说,在加速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的同时,要全力构建低碳社会消费体系。虽然一些省份当前的人均碳排放水平较低,但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结构的升级,未来碳排放增长不可避免,但现在确实是对消费行为进行干预的大好时机。因为消费存在惯性,只能向上调整,难以向下调整。对于低碳资源禀赋较为丰富的省份来说,充分挖掘低碳潜力,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努力方向之一。
表1 低碳经济试点省市低碳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