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尧 卢建元 骆伟峰
(杭州安居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0)
近些年来,许多道路、街头绿地绿化过程中,一改过去树种规整模式,层次单调的做法,在植物品种的选择上、乔灌草的搭配上做了有益大胆的尝试,使一种新的仿自然式园林植物配置形式出现街头。这种植物配置形式在丰富城市园林景观,构筑丰富多彩的园林空间,发展生物多样性,建立稳定的群落结构,构建地方特色和风格,提升城市品位等诸多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1.1 适地适树
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积极引进适合本地域生长的优良园林植物。使用地域性乡土树种,可以更好地体现当地景观特色。植物材料的选择应以当地的乡土树种为主,根据本地区气候、栽植地的小气候和地下环境条件选择适于在该地生长的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抗御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化成果。选择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生长强健、管理粗放的植物。道路绿化的各区域应因地制宜植树,如医院附近、交通干道、风景区等地应按杀菌、吸尘、美化等主要功能种植不同的树种,充分发挥绿化的环境效益。
适当选用经过驯化的外来树种也非常重要。不少外来树种已证明基本能适应本地生长,外来园林植物的选用对促进物种多样性,丰富园林景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人工植物群落中,采用多种类的植物,不同深浅的地下根,形成地下根系,能吸收大量的有害物质。植物根系分布的土壤,好气性细菌能使有机物迅速无机化,净化土壤和增强肥力,并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如以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改造土壤结构和增加土壤肥力。在群落中多种女贞、槐树等蜜源植物,增加天敌数量,从而减少对危害性大的害虫的控制,以求达到利用天敌昆虫、鸟类、动物等防治害虫,以生物治虫为主,尽量少用化学药剂防虫,使环境不受或少受药剂的污染。一个区域内植物丰富多样,又能模拟再现自然,使道路绿化景观富于变化,同时也增加了道路的可识别性。
1.2 植物景观应追求整体效应及宏观效果
现代道路的景观空间构成要充分考虑汽车速度因素,这意味着一切景观尺度需要扩大,绿化方式需要改变,应用大尺度来考虑时间、空间变化,以突出气势,同时环境中也需要有特殊吸引人的景观。规划应从大处着眼,在统一中求变化。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使各条道路绿化各有特色而又相互和谐,过渡自然,变而不乱,取得整体的统一。追求宏观效果,采用不同树种组合的组团群落式布局,空间上采用多层次种植,平面上简洁有序,线条流畅,强调整体性、导向性和图案性,形成舒展、开敞、明快的风貌。
1.3 模拟自然植物群落,营造生态园林
多种植高大的乔木,以乔木、灌木、藤本、地被相结合模拟自然植物群落,营造生态。
在道路绿化中多种植高大的乔木,因为成片的高大的乔木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的环境,而且还为低层植物的生长创造了较好的生态条件。高大的乔木下面还可以作为活动、娱乐的休闲场地,并实现绿化的多样性,建立乔、灌、地被多层次的复合结构的植物群落,增加开放性空间的绿化,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最好的绿化效果,为市民创造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让市民能真正感觉到大自然的亲切美好。
地被植物植株低矮,能覆盖地面且养护简单,还要求有观赏性强的叶、花、果等。现代园林地被具有彩化、美化的发展趋势,观花地被是一个重要选择。生态设计应该以植物种类丰富的草地代替单一的草坪,球根花卉中有很多种类能满足此要求,能作为地被植物广泛地应用。
1.4 常绿、落叶树相结合
由于落叶乔木越古朴,枝干、树形越迷人,最具备树木的色彩美、形态美、季相美、风韵美,因此最能体现园林的季相变化,使城市一年四季各不同,而常绿乔木可以给人四季如春的意境,在做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时应该根据设计意图合理安排选择。例如合肥地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冬季的阳光显得尤为重要,在城市道路上与人关系最为密切的植物莫过于行道树,故东西走向的道路行道树宜选用落叶乔木,夏季落叶乔木的浓荫可为行人遮挡烈日,冬季落叶乔木下的积雪易于融化,为行人带来方便。而南北走向的道路可选用常绿乔木,为冬季的城市带来生机。
1.5 加强景观效果
图1 植物种植的平面布局
图2 不同品种的植物群
突出植物色彩、季相、层次、天际线、林缘线变化,加强景观效果。采用不同色彩的花木和不同绿色度的大、小乔灌木,分层配置或混植,也能创造瑰丽多姿的景观。植物的色彩,首先是叶片,如果从叶色着手,则不论是否开花,都有良好的效果。为了创造出四季花景,有效的配置方法是采取不同花期的花木,分层布置,或混合种植来延长花期景色。配置时,花期长者,株数宜多,花期短者,株数宜少,多采用宿根花卉延续花期。植物材料配置应注意不同的季相,突出某一季节的特色。观叶植物、观果植物或观花植物相对集中,形成整体的景观效果。从整体上看植物群落组成的林缘线为流畅的流线型,而局部又赋予变化。从纵立面上看植物层次为乔、灌、地被相结合,天际线具有高低起伏、弧形及塔形等多种变化。
2.1 自然式城市道路绿化要求平面布局不能是规则的矩阵方式。为使施工人员很好地实施自然式种植效果,可自然布置3株、5株丛植,通常采用先矩阵、后补充的方式,同时注意任意3株不要形成一条直线,以达到自然林效果(图1)。
2.2 自然林地群落式布局要考虑到各树种的生长速度,合理配植(各树种之间5m 行距)以达到生长地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植物作为主要景观林,而经过优胜劣汰后的景观更贴近自然界。
图2为不同品种的植物群(主体占80%),先期景观以A 群为主(A 为速生树),经时间及生态竞争陆续体现B、C组,最后形成D、E、F的群落。
自然林植物初期0.6~0.9m高的小苗占80%,穿插其中的有15%是2.4m高的树木,5%是5m 高度树木,各苗间距2.5~3.5m。随着植物生长,小苗逐渐长高,原有大苗逐渐被淘汰,自林地建成开始至生长过程中,都有高低植物配合,也有丰富的林冠线,更类似自然界形成的绿化景观。
道路绿化带属于人类塑造的一种特殊的绿廊,直观地看,廊道(绿化带)的树冠阻挡阳光和风,造成了微环境条件,实质上,这些廊道是承担着城市的人流、物流、能流运输通道。绿化改造形成绿廊后能很好地改善城市环境,这在景观生态学中可视作是廊特有的分割、屏障、过滤、连通性能的反映。
[1]何平,彭重华.城市绿地植物配置及其造景[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2]王浩,谷康,赵岩.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