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冲碎石桩在变电站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2010-09-07 00:50周亚涛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2期
关键词:填方淤泥软土

周亚涛

(昆明供电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云南 昆明 650011)

各类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软土地基,变电站建设也同样会遇到此类问题。如何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和利用,使其既能满足建构筑物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又能够缩短工期、减少投资,这是地基处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关键之所在。

某变电站所地处昆明市南部,场地西南侧的滇池是区域内主要的地表水体,距拟建场地约3公里。整个变电站都是软基,基底为厚度不等的淤泥和淤泥质粘土,如不作任何处理,显然满足不了上部填土沉降和稳定性的要求,需进行以提高承载力和控制沉降为目的的地基改良处理;但如果采用其他方法或全部换填,则工期较长,造价太高。经过技术经济综合比较,最后选定振冲碎石桩为本项目改良地基的最优方案,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的沉降量和差异沉降量。

1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该变电站位于昆明市南部菜地上。场区内上覆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即①大层;第四系全新统湖沼相沉积层(Q4l+h),即②大层;第四系全新统湖相沉积层组成(Q4l),即③大层。场区内地下水主要靠降雨和滇池水渗透补给,水量较丰富,水位埋藏较浅,稳定的地下水位在地面下0.2~0.4米,地下水类型为潜水,主要含水层为泥炭质土及粉土。场地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和小清河水补给,以渗流或者地表径流的形式排泄入小清河,然后汇入滇池。

影响最大的不良地层是在整个场地范围内地表下2米左右局部分布有淤泥透镜体和地表下约5~10米分布的第四系泥炭,含腐烂、半腐烂的植物根茎,一般呈软塑~流塑状态,土质软弱,孔隙比大,压缩性高,平均厚度约4.5米。地层时代较新,承载力较低,属于高~中灵敏性土。附加压力较大时,厚层软土会产生较大的固结沉降变形,对工程影响较大。

②11淤泥:褐灰、灰色,流塑状态,湿,高压缩性,孔隙大,切面稍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含少量有机质。该层土层厚0~1.4米,呈透镜体分布于②1 层中。

②2泥炭:黑褐、褐灰、深灰色,软塑~流塑,饱和,超高压缩性,孔隙较大,切面粗糙,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低,韧性差。含有大量未炭化的腐植物,有机质含量47.0~79.3%,平均64.8%。该层土层顶埋深5.4~6.1米,层厚4.1~4.9米;标贯试验锤击数2~4 击,平均2.9 击。

③11泥炭质土:褐灰、黑灰色,软塑状态,饱和,高压缩性,切面粗糙,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低,韧性差。有机质含量13.2~63.7%,平均26.8%,局部为泥炭。该层土层厚0~2.3米;标贯试验锤击数2~3 击,平均2.5 击,呈透镜体分布于③1 层中。

据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并经多次验算,淤泥质粘土之上填方高度为5米左右,变电站设备对不均匀沉降要求较高,若不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势必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地基土还可能沿淤泥质土软弱面产生剪切滑动,造成高填方滑动破坏,要保证整个变电站区填方土体的整体稳定,必须对软土进行加固。

2 振冲碎石桩加固机理

由于泥炭、泥炭质土属饱和软土,碎石桩起着置换软土的作用。对于软弱层不太厚的情况,桩端可以直接作用于下部坚硬土层,此时复合土层中的桩体在荷载作用下会产生应力集中,由于桩体的压缩模量远比软弱土大,所以通过基础传给复合地基的外加压力随着桩、土的等量变形会逐渐集中到桩上上去,从而,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明显提高,压缩性显著降低。如果软弱层厚度较大,桩体也可不贯穿整个软弱土层,软弱土层只有部分厚度转变为复合土层并起着垫层的作用,将荷载引起的应力向四周横向扩散,使应力分布趋于均匀,从而提高地基整体的承载力,将少沉降量。

在振冲制桩过程中,由于振动、挤密、扰动等作用,尽管地基土中会出现较大的附加空隙水压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地基土的结构强度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孔隙水压力逐渐向桩体转移消散,其结果是有效应力增大,颗粒结构重新排列,形成比较稳定的颗粒接触关系,空隙数量显著减少,土的结构趋于致密,稳定性增强,强度不断增大。

碎石桩在地基中还起到竖向排水通道和提高地基抗滑移能力的作用,大大缩短了孔隙水的水平渗透途径,促进了土中空隙水压力的消散,提高了饱和粘性土排水固结的能力,使沉降稳定加快。

3 复合地基设计与施工

3.1 基本原则

3.1.1 复合地基设计方案既要经济上合理,又要技术上可行,应采取既防软土沉降,又防软土剪切下滑的综合治理方案;有针对性地对软土进行处理,使经济效益更加显著。

3.1.2 为最大限度地保证变电站填方工程的稳定性,处理后的地基土在高荷载作用下,其安全系数应不低于1.25.

3.1.3 桩位布置和间距:对于大面积软土地基,桩位布置宜采用正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桩的中心间距的确定应考虑上部填土荷载的大小、淤泥质粘土的强度。如果荷载大、软基强度低,则桩间距应小一些,打不到硬层的短桩,其间距应更小。本工程桩间距:建筑物下面是振冲碎石桩和预制管桩现结合,碎石桩的撞见中心距为3m;建筑外的场地部分碎石桩中心距为1.5m。

3.1.4 桩体材料选用粒径为20~50mm(最大粒径小于80mm)的碎石;桩的直径与淤泥质土的强度密切相关,经验算其间距确定为0.5m。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标准值fsp,k 按下式推算:

fsp,k=[1+m(n-1)]fs,k(1)

式中:fs,k为桩间土的承载力标准值,取fs,k=80kPa;

m 为面积置换率,m=d2/d2c=d2/(1.5s)2=0.49;

n 为桩土应力比,按规范推荐的经验值取n=3。

因此,fsp,k=158.4 kPa。

3.1.5 宜在现场进行制桩试验和必要的测试工作,如荷载试验、桩顶与土面的应力测定、瑞利波波速测定等,提供设计、施工所需的各项参数值,使设计方案更加切合实际。

3.2 设计方案

变电站围墙内尺寸为90x44=3960m2,整个地基处理范围为围墙外扩5m 的范围,共5400 m2,站内有一幢三层的综合楼,占地约1270 m2。综合楼基底下振冲碎石桩加固软土地基并采用预制管桩基础,碎石桩桩中心间距1.5m,直径0.5m,呈正方形布置,桩底打入②3粉土或③1 粘土层深度不小于1.0m,综合楼以外的部分地基处理采用桩中心间距1.5m,直径0.5m 的真冲碎石桩呈正方形布置如图1。

图1 振冲碎石桩平面布置图

3.3 施工技术要求

3.3.1 振冲碎石桩

3.3.1.1 通过实践证明,用振冲碎石桩加固机场高填土软弱地基,具有较好的技术效益:经加固处理的地基土的压缩模量、承载力基本值均显著增长;实测地基最大沉降量为35.8mm,与理论计算值36.54mm 相吻合,达到了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土沉降量和差异沉降量、加速沉降稳定时间的目的,加固效果甚佳。

3.3.1.2 与软土换填、钻孔灌注桩等处理方法相比,用振冲碎石桩加固软土地基,具有养护时间短、对周围建筑影响小、施工方便、安全可靠,无需基坑支护,节约材料、避免大量土方换填,加固费用低、可大大缩短工期等优点。为上部拉筋土挡墙和高填方施工赢得了时间,节约投资约500 余万元,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3.1.3 复合地基必须同时满足承载力和沉降量两个方面的要求,但沉降量和差异沉降量的控制是问题的关键。在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前提下,合理确定桩的间距,适当增大复合地基的沉降量,并将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样既可保证高填土的安全,又可缩短工期,降低工程费用。

(1)振冲碎石桩施工工艺流程为:振冲器就位→振冲成孔→清孔→提出振冲器→向孔内填料→下落振冲器振实填料→重复作业直至完成。碎石桩孔内填料方式应按照如下要求进行:即把振冲器提出孔口,网孔内倒入约1m 堆高的填料,然后下降振冲器使填料振实。对上部低强度软弱层,应进行加料初振,使石料挤入周围软土中形成护壁,防止塌孔。

(2)桩的施工顺序一般采用“由里向外”或“由一边推向另一边”的方式,禁止采用“由外向里”的方式制桩。加料不宜过猛,遵循“少吃多餐”的原则进行加料。

(3)振冲碎石桩边施工,边由填方队填满30~50cm 碎石,以保护桩顶面不被破坏。

(4)复合地基的设计承载力要求达到158 kPa 以上,单桩承载力要求达到300 kPa 以上。

3.3.2 对填土设计和施工的要求

3.3.2.1 变电站填方区高度达到7m,其填料又为若膨胀土,因此,填方施工除严格进行分层夯实外,同时应遵循膨胀土设计和施工的设计原则和施工技术要求。

3.3.2.2 软土地基上填土速度应按照以下要求严格控制:软土地段沿地界纵向每隔15m 于坡脚外2m 及10m 处设置观测桩,填高小于10m 时,每周观测1 次,填高10~15m 时每2d 观测1 次,填高大于15m 时每天观测一次,异常情况应及时观测、分析。当观测桩每天水平位移不大于20mm、竖向位移不大于15mm,认为是安全的,可以继续填土,否则应放慢填土速度或停止填土一段时间,待位移小于上述值且稳定后在继续填筑。

3.3.2.3 软基地段地表在碎石桩施工过程中满填30cm 厚的砂卵石,起到稳定软土和透水作用。

3.3.2.4 桩体施工完毕后按照每300 根桩随机抽样一根(但每处不得少于3 根)的原则进行单桩复合地基荷载试验或瑞利波波速测试。

3.3.3 对填方边坡、地表排水等的要求

3.3.3.1 靠近南湖地段的填方坡脚,在百年水位加波浪袭击高加安全高0.5m 及以下部分,设置脚墙基础和干砌片石护坡。

3.3.3.2 因软土地基处理范围大,因此在进行软基施工前,必须做好地表排水系统工程和盲沟工程,拦截地表水。如有井水露出地段,不得采用堵塞,而应做好支撑渗沟引排。

3.3.3.3 软基处理工程是基于地界以上按1:2 坡率至设计高程而设计的,设计中已考虑一定的偏差(即整个坡面),但今后填方坡顶如果偏差超过10m 时,其安全系数小于1.20,因此,必须另外增加工程措施进行加固。

经加固处理后,可提高地基土的压缩模量、承载力基本值,从而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土沉降量和差异沉降量、加速沉降稳定时间从而缩短工期的目的。

[1]卢肇钧等《地基处理新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2]曾国熙《地基处理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猜你喜欢
填方淤泥软土
沿海公路路基沉降分析与修复措施
莲为何出淤泥而不染
不同压实度下黄土填方边坡失稳的模型试验研究
市政道路高填方区域土石混填技术研究
基于GEO-studio的高填方渠道边坡变形分析
浆喷桩在软土路基处理中的应用
深厚淤泥爆炸挤淤填石围堤沉降分析
固化淤泥持水特性试验
考虑起始水力坡降的软土一维非线性固结分析
大型输水明渠高填方段渠堤防渗和稳定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