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季春
摘 要: 当前,我国高职文秘专业的“工学结合”模式,核心思想是强调学校与企业互动。作为一种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它具有学生身份、教育资源的双重性、工作与学习的交替性等特征。将“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文秘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突出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是高职文秘教育工作者必须予以重视和深入研究的新课题。
关键词: 高职文秘专业 工学结合 设计原则 探索
一、高职文秘专业培养模式的现状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达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培养的途径和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学思想和观念。近几年,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精神的引导下,各类职业院校在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从理论研究到具体操作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然而,在目前的文秘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许多学校的文秘专业仍然采用传统的单纯的课堂传授方式教学,高职文秘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相脱节;一些专业教师在高职教育观念上存在错位和偏差,对文秘学科的“应用性”认识不足,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对实践教学环节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教学中难以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一些院校对当前社会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对文秘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的差异性认识不足,对文秘专业在知识结构的层次与能力结构的侧重点把握不准,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职业化程度不高,学校和用人单位在秘书人才的招聘录用方面出现供需不对口的局面。
因此,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必将带动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标准的重新定位和制定,引领专业改革与建设,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1]
二、高职文秘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分析
文秘类等人文学科的实践很难像自然科学那样在实验室就能很好地完成。甚至传统的文秘专业学习,如果要寻求职业技能水平的突破,似乎比财务管理、国际贸易等文科类专业更难操作。一方面是学校难以给学生提供范围较大的“真实的企业实践环境”,让他们去实践、演练,甚至现在我们很难让他们走向市场去亲身感受市场经济管理的规律和市场运行的规则。另一方面是传统的文秘专业实施的“工学结合”形式,由于种种原因,还停留在偶尔“走出去,看一看成功企业的做法;请进来,听听专家学者的见解”这一初级阶段。这显然难以达到社会、企业对文秘专业毕业学生的人才培养要求。
同时,有人认为,高职院校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施,要进一步强化“工学结合”的形式,特别要重视“走出去”的校园外的企业参观、实习、顶岗等实践活动。这些对于专业建设来说,出发点肯定是好的。但从我国高职文秘专业的“工学结合”在校园外运作形式实施情况看,现实中校外实习基地(企业)实习等的效果普遍不佳。
其一,企业担心正常的办公室管理活动受到干扰,不愿甚至拒绝接待学生实习,致使校外实习只能走马观花,学生得不到相应的专业技能训练,从而使实习活动流于形式。
其二,相应的办公室管理岗位,不像生产制造环节那样,能安排大量的学生进行同步实习,从而难以甚至无法实现培养文秘专业学生具备从事企业的办文、办会、办事等实际工作的能力,适应办公室管理工作需要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性专门人才的教学目的。
其三,不能给学生以感性的认识和直观的了解,无法让学生学以致用、亲身实践,极大地影响学生的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根本上无法解决“工”“学”两环节相互脱节的问题。而这种“工”“学”环节间的脱节,毫无疑问,是高职文秘职业教育最大的硬伤。
为此,我们认为要寻求“工学结合”形式的突破,必须重视校园内,必须有改变,有新思维与创新,才可以突破文秘专业发展的瓶颈。[2]
三、创新文秘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设计原则
(一)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环境情景化原则。
高职文秘专业仿真实训突出模拟实训的高仿真性,环境模拟越真实,实训的效果就越好。环境模拟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的办公室工作环境,而且包括企业与外部关联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的沟通与协调,如其他企业、税务部门、用户等。在仿真秘书实训环境中,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我们应使学生掌握文秘、公关、档案管理及行政、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以企业办公室管理工作程序为主线,将各个办公室管理业务部门、各个秘书职能岗位有机地连接在一起,让学生在办文、办会、办事的实训环境中认识自己在流程中所处的位置和应完成的工作,认识企业办公室基于流程的运作与管理模式。这一原则既是由社会发展的综合性所要求的,又是秘书工作部门的综合协调性所需要的,更是秘书专业培养目标的开放性所要求的。
(二)工学结合实践教学过程互动化原则。
文秘专业仿真实训是一个团队协同进行的动态的过程。努力从“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促进能力发展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形成从事秘书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建立以促进能力发展为核心的教学体系,以满足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因此,我们要在文秘专业实训过程中将学生安排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通过系统学习与实践操作训练,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公关活动能力、现代企业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相当熟练的现代化办公设备操作能力,能适应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管理、服务工作的要求。在实训过程中,每个岗位的操作结果都会对其他岗位产生影响,即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其他环节的结果,并最终影响整个实训的效果。因此只有大家各负其责、通力协作,才能实现目标。所以,这种模式不仅具有高度的仿真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3]
四、高职文秘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一)构建文秘专业学生工学结合体系结构。
近年来,我们在广泛吸收国外办学的先进人才培养模式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贸易和信息产业的特点,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和课程模式,强化文秘专业学生工学结合的培养,初步形成符合当地区域发展的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文秘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的工学结合体系结构表现在基础素质能力、专业知识技能和专业拓展能力三方面。
1.基础素质能力
基础素质能力,是其他两个能力层次的基础,这里不仅包含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心理素质等公共基础素质方面的内容,而且包括美学修养、文学艺术修养等人文基础素质方面的内容。我们应该让学生广泛涉猎与专业有关的人文、历史、法律、礼仪、心理学等基础知识,通过基础课教学和举办人文知识讲座等形式,把合理的知识结构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学生日后专业发展的后劲。
2.专业知识技能
专业知识技能,主要包括秘书理论与实务、应用写作、办公自动化、文书与档案管理、公共关系、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等文秘岗位必需和够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而以汉语、外语运用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为主的基本技能,文书、档案管理、会务等办公室事务处理和公关礼仪能力为主的业务技能,以及摄影(像)、录音、速记、营销等方面的相关技能三个方面,是秘书知识能力结构的核心。
3.专业拓展能力
专业拓展能力,主要包括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职业培训、各类与学生自身爱好和就业前景相关的经济类、管理类、外语类选修课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内容,体现秘书知識结构的开放性、动态性,是文秘能力结构的延伸,能够进一步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广度和深度。[4]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高职文秘人才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往往是各种素质、能力因素的综合体现,即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学生的眼前就业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在不同层次上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最终形成综合的文秘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实践教学体系。
我们必须根据行业发展趋势、社会对秘书岗位要求和培养目标,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通过模拟实训、社会调研、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等途径,强化对基础素质能力、专业知识技能和专业拓展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秘书专业的必备技能。创新的“工学结合”模式的建立,是解决校园学习与职业实践相脱节和实现有效就业的根本途径。本着“项目驱动、任务导向、校企结合、能力培养”的宗旨,先建立文秘专业“工学结合”仿真实践教学模式,为最终达成内外兼施的“工学结合”的整体模式,奠定基础。
对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增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对文秘学生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把专业知识转化为岗位能力,我们就要以“实际、实用、实践”为导向组织教学,突出实践环节。在实践教学中应注重单一课程和综合实训的结合,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有机地统一起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在渐进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如,在《秘书理论与实务》等专业核心技术课程的教学中采用渐进和逐步综合式的实践教学方式,实训比例达到或超过50%,这些课程都建立了完备的实践教学计划和大纲,使课程的教学规范化、科学化。在教学手段和方法方面,我们应重点实行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和任务导向教学,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强化学生办文、办会、协调、公关、策划等方面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获得能力的提升。[5]
由此可见,为弥补传统的“工学结合”模式的缺陷,在专业建设中,我们应大力推行新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构建文秘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校企结合、多管齐下,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文秘专业教学改革所面临的一个现实课题,这对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建立工学结合的文秘人才培养的考评体系。
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完成学生知识能力的转化。一方面,建立各类文秘实训室,对学生进行办公自动化实训、会议接待模拟实训、公关沟通情景训练、文书档案模拟训练等实际操作训练,在仿真的实训环境中,使学生实践能力得到强化和提高。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内各种资源,为学生创造到校内相关行政部门和秘书工作岗位顶岗实践的机会。加强学校和校外实训单位(企业)联系,建立校外职训基地。以校内实训情景模拟、实际岗位体验、案例教学等方式,强化实践教学,使学生真正了解社会的实际情况,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中,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应对实践性教学内容的考核,应积极探索开卷和闭卷相结合、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等多元化的考试形式。在考试内容和考题设计方面,加大理解性、应用性的考题比例,以分析应用性、方案设计性、思维创新性等题型设计为主,重在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加教师权重的方式,将综合专业知识测试与仿真模拟操作测试相结合,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相接轨,有效缩短学生工作的适应期。[6]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建设一支“双师型”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的保证。要适应以能力为主线的职业教育理念,培养出合格的文秘专业人员,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采取积极措施解决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问题。要引导教师积极参加相关职业技术培训,获取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争取定期选派相关教师参加企业秘书培训,邀请资深商务秘书进行讲座,或参加本省市秘书协会组织的活动,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秘书的要求,不断提升教师的实践水平,避免闭门造车。
二是完善文秘专业教师队伍的人员结构,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不断引进既有实践能力,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高素质人才来充实师资队伍,完善师资结构,应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秘书工作人员、同行业专家担任专、兼职教师,进行与秘书实务有关内容的教学与指导,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三是在教师队伍中引进鼓励机制,推动教师走出校门承担企业的秘书工作,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可以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和考察,融入社会,参与实践,熟悉秘书职业环境,鼓励教师到管理服务一线去寻找课题,参与企业决策、政府咨询,举办讲座等,用其理论服务于社会,并在实践中获取最新的市场信息,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
总之,高职文秘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是一种课堂教学同企业实践、顶岗工作分段或有序交替、学用相长的课程类型、结构与制度。这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利于加强工学结合,明显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心理素质、抗压性、社交能力,从而适应企业的工作要求,让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在学校与企业两种育人资源和学习环境中得以强化提高。它既是促进就业的一种机制,又是造就和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术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根本途径与方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龚小勇,包华林.工学结合,校企互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职教论坛,2007.6:17-19.
[3]张传军,崔承琦.试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2+1人才培养模式.广东白云学院学报,2006.12:48-53.
[4]何静.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
[5]韦进.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05).
[6]王新.文秘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分析及培养途径初探[J].辽宁高职学报,2003,(03).
基金项目:教育部高职高专文秘类教学指导委员会2009年度重点課题:校企结合、多管齐下:现代秘书培养的实践环节研究(jzwz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