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现实,转变观念,提高学校德育管理水平

2010-09-06 07:36赖树林
文教资料 2010年24期
关键词:转变观念管理水平

赖树林

摘 要: 在新形势下,探索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是摆在每一个德育工作者面前的紧迫而首要的任务。为此,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应结合学生实际,研究新情况新问题,转变思想观念,积极探索新工作方式,以真正提高学校的德育管理水平。

关键词: 德育现状 转变观念 管理水平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叶我国的面貌,关系到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如何在新形势下,探索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是摆在每一个德育工作者面前的紧迫而首要的任务。

一、当前中职学校学生德育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中职生源素质的急剧下降。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以及普高热的持续升温,中职毕业生面临就业难,许多家长和学生都认为读中职学校没有什么前途,加之多种因素的影响,中职学校面临招生困难。由于现有招生体制制约,一些学生出于无奈而被迫进入中职学校就读,造成生源素质急剧下降的趋势。不少学生初中阶段就是“双差生”“问题生”,进入中职学校后,给学校的德育教育和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二)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精神文明和道德水平却不能取得同步发展,更多的人热衷于功利名利,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缺乏真诚和和谐;为了金钱,许多人铤而走险,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种种社会畸形现象屡屡发生,像沙尘暴一样侵蚀和撞击着青少年的心灵。

(三)家庭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规模越来越小,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许多家庭都是以子女为中心,家长只对子女倾尽心血,奉献所有,却不要求和教育子女对父母亲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同时大多数家长都自觉不自觉地重智育轻德育,不注意培养孩子们的理想信念之根、感恩之心、责任之心和敬老爱幼等美德。于是部分青少年自然形成了以“我”为中心的意识,他们往往惟我独尊,很少顾及他人的感情,只要求别人照顾自己,生活能力、社交能力极差。

(四)网络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

当今的社会,是网络信息的社会,在网络信息世界里,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各种信息,无疑开阔了青少年的知识视野,丰富了青少年的课余生活。同时许多不良信息,诸如暴力信息、黄色信息及其他五花八门的游戏时刻影响着青年学生,犹如“电子海洛因”一样让青年学生欲罢不能,无节制地上网,消耗了学生大量宝贵时间,浪费了学生的大量的金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也给学校的德育教育和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五)学校德育教育和管理工作难于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一是部分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对近年来素质急剧下降的学生,从情感、态度、方法等诸多方面都不适应,有些班主任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管理上还是老办法老套套,总是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好管、管不了,出了问题简单了事,不做过细的思想转化和疏导工作,学生自然就无法接受。二是对德育工作在学校的地位和重要作用认识不到位,认为德育工作可有可无,德育工作是“虚的”、“花架子”的工作。个别教师申请当班主任,仅仅是为了职称评聘,因此对学生管理工作应付了事,不能深入班级学生中,对自己班级的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状况缺乏了解,工作中没有针对性,更谈不上工作的艺术性和实效性,用传统的管、卡、压的办法代替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教育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二、转变观念,提高德育管理水平

(一)转变观念,建立完善的德育工作机制。

首先,应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德育教育和管理工作队伍,形成良好的德育工作运行机制。班主任是德育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也是搞好德育工作的最主要环节。我校采取报名竞聘的方式,选拔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高的教师充实到德育教育管理工作队伍中来,对个别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的老师予以解聘,提高德育管理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其次,在建立健全学生管理部门、团组织共同配合的德育工作系统的同时,还形成了由全体教师和后勤人员、学生干部组成的教书育人、管理服务系统和学生自我教育管理系统。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强化教育者的责任意识,坚持以德育为首位、以教学为中心的原则,把广大教职工的工作“重心”集中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上来,大张旗鼓地宣传表扬德育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和先进典型,在评优、晋职、晋升等方面都给予政策倾斜,提高班主任的经济待遇,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最后,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日常管理,对班主任工作定期进行考评,每月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例会,研究探讨班级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要求班主任多钻研德育教育和管理的理论,提高德育教育和管理水平。总而言之,通过完善的德育工作机制的建立,努力形成“人人想育人,个个愿育人”的全新局面。

(二)科学制定德育工作内容,做好常规教育管理工作。

1.重视做好新生的入学教育和军训工作。对刚踏入中职学校大门的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和军训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教育内容的重点是,突出理想教育与纪律教育,以及社会公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让广大学生了解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学校的教学要求,中职学生应具备的职业技能和思想素质,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确立奋斗目标。

2.抓好行为规范教育。利用每周德育课和班会课,向学生宣传《中职生行为规范》和《中职生守则》,宣传有关校规校纪,使学生明确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必须做,哪些事不能做,学会懂得做人的常识,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3.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学校利用重大纪念日、节日和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及得天独厚的闽西红土地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借助四川、玉树大地震和抗洪抢险中涌现的感人事迹、奥运会的胜利召开、“神七”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和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等重大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报效祖国、回报父母的感恩美德。同时结合开展爱家乡、爱学校活动,把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有机地与现实学习生活相结合,提高德育教育工作实效。

(三)利用网络技术,提升德育效能。

互联网对学生群体所产生的吸引力、影响力和震撼力,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正经受新的冲击和挑战,回避、封锁都无济于事,唯有扬长避短,才能不断提升德育效能。学校开通了“校园网站”,将网络信息引入德育工作领域,帮助指导学生正确获取、分析、处理和应用信息。引导学生及时快捷地了解国内外天下大事,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开展不同思想观点的交流和探讨,增强政治的敏锐力和鉴别力;引导学生利用网上丰富的学习资源,开展知识竞赛,拓宽知识面,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学校开设了网上信箱,欢迎学生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及时排解学生困难,加强了学校与学生的联系沟通,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四)开设心理健康咨询室,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教育咨询活动。

中职学生在升学时已经经历了一次竞争和挫折,没有考上普通高中,心理上经受了社会、家庭的精神压力,有的学生对学业失去了信心,自暴自弃,到学校来就是混日子的;有的学生特别是独生子女,心理十分脆弱,缺乏坚强意志和克服困难的毅力,遇到一些挫折,就做出一些过激的反应。因此,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设立了“心理健康咨询信箱”,聘请了社会上资深心理专家为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定时定点为学生作心理健康辅导和咨询,定期出版心理健康咨询小专栏,开展了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征文比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逐步形成健康的人格,對个别性格怪异和表现学习差的“双差生”,单独进行专门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五)制定德育学分实施办法,提高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学校从2003年开始,实行了学分制管理制度的改革,根据《德育大纲》和《学分制管理办法》,从170个教学学分中划出了13个学分,作为德育学分,明确规定没有获得这13个德育学分,学生不能毕业。为此制定了《德育学分评定考核实施细则》,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纳入了考核管理之中,以思想道德建设基本任务为考核内容,共分为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全面提高素质三个方面,囊括了中职学生在校的各方面的表现,由学生自评,班主任和有关科室考核,每月进行一小评,学期进行总评,考核成绩作为评优、评奖学金,毕业工作推荐、选拔班团干部的重要依据,对于考核不合格者,允许通过努力,重新进行考核评分,获取德育学分。通过德育学分的考核实施,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的自觉性、参加各种活动的积极性等,都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转变观念管理水平
加强技术设施建设,提高无线电管理水平
加强劳动定额管理 提升基础管理水平
如何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感情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创新研究
以信息公开提升危险废物管理水平
初中班主任应用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水平
实行e化管理,提升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