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近代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流变
——以文庙、极乐寺与哈军工历史街区为例

2010-09-06 09:55李晓霁哈尔滨工程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01
关键词:哈尔滨工程大学工程系建筑风格

李晓霁(哈尔滨工程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01)

哈尔滨近代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流变
——以文庙、极乐寺与哈军工历史街区为例

李晓霁
(哈尔滨工程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01)

哈尔滨从城市建筑伊始,虽受到较多的西方建筑文化熏染,但也存在中西融合共生的城市景观,并形成了以文庙、极乐寺中国传统建筑群为代表的历史街区。以这一历史街区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流变作为研究对象。揭示这一历史街区的演化过程和主要建筑风貌特征。分析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在哈尔滨城市景观中的地位和发展势态。

哈尔滨近代建筑;传统建筑风格;历史街区

地处中国版图东北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决定了在一张白纸上发展起来的哈尔滨,不同于上海、广州等城市租界区,在这里,荟萃了欧洲各流派的建筑艺术。但是,从整个城市的建筑景观来看,也存在中西融合共生的城市景观。新旧思想、东西文化的冲击、融合、沉淀。中西合璧的“中华巴洛克”式建筑、建国初期带有苏联印记的社会主义工业建筑以及中国传统形式建筑等。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形成了哈尔滨独具特色的城市风貌。

一、早期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形成

哈尔滨从城市建筑伊始,便受到较多的西方文化熏染,而这种外来文化的移植是被动的、强加的,城市反映出西方文化的痕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无迹可寻。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中东铁路侵占的中国主权,1926年成立哈尔滨特别市,但哈尔滨实际上分别由奉系军阀、吉林军阀和黑龙江军阀控制。这些军阀都尊崇孔孟之道,痛感城市过于洋化,缺乏民族特色,于是先后兴建了极乐寺、普育中学(今哈尔滨第三中学)、文庙等中国式建筑群,力图为哈尔滨这座充满异国情调的城市增添一丝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

极乐寺坐落在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大直街尽头,是老哈尔滨龙脉所在,建于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1924年8月底竣工,占地面积57 000平方米。哈尔滨极乐寺是东北四大著名寺院之一,与长春般若寺、沈阳慈恩寺、营口楞严寺,并称为东北四大佛教之林,并居于四大佛寺之首。

山门、天王殿、大雄殿和三圣殿等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中轴线上。山门为牌坊式,正额汉白玉石刻“极乐寺”。进山门,东有钟楼,西有鼓楼,中间是寺内第一大殿——天王殿,天王殿后面是主殿——大雄殿,大雄殿之后为三圣殿,三圣殿后为藏经楼。寺院墓地后的佛塔,建于1939年,青砖砌筑,八角七层,塔身美观玲珑秀丽。极乐寺整个建筑,砖木结构,典雅端庄,金碧辉煌,保留了我国寺院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哈尔滨第三中学(原普育中学),1925年竣工。设计师彼·谢·斯维利多夫,建筑平面为梯形围合院落,立面为对称式构图。中央凸出部分为重檐歇山顶,设二层通高朱红柱廊。屋顶为传统绿色琉璃瓦,墙身为黄色,檐口梁枋绘制传统彩画。砖木结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整个建筑色彩鲜明、端庄大方[1]。

文庙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一座孔庙。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文庙街,这条街即以文庙而得名。始建于1926年,落成于1929年。现占地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 418平方米,是黑龙江现存最完整的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建筑[2]。

图1 极乐寺山门

图2 极乐寺佛塔

图3 哈尔滨第三中学

整座文庙以大成殿为中心,南北形成一条中轴线,结构为南北向三进院落。从南端的影壁墙向北,经泮池、泮桥、棂星门、大成门至二院大成殿形成高潮,最后收尾于三院的崇圣祠。大成殿等级之高超越了文庙所属的等级,重檐庑殿顶,十一开间,金色琉璃瓦,和玺彩画,竟与北京故宫太和殿的型制一致。东西牌楼、两院、掖门、石碑等则基本均衡,对称坐落在中轴线两侧,三进院落在中轴的贯穿下,层递进,有起点,有续尾,抑扬顿挫,一气贯通。继续不断地空间序列,起伏有致。整体建筑群黄瓦红墙,金碧辉煌,雄浑博大,属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

图4 文庙入口

图5 文庙的照壁

图6 文庙大成殿

二、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延续与演化

解放以后这种中西融合共生的城市景观得以延续,又建设了如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军工)、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友谊宫、国家地震局力学研究所、中共哈尔滨市委办公楼等一大批回归中国传统建筑样式的建筑,表现了中西建筑文化共生的边缘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观形态。

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前身是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老校区的五栋建筑被市政府确定为哈尔滨二类保护建筑,属于建国初期带有前苏联印记的社会主义内容与中国传统形式相结合的建筑,作为哈尔滨建筑历史文化遗产,至今仍是哈尔滨城市建筑艺术魅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图7 哈尔滨医科大学

图8 哈尔滨友谊宫

图9 国家地震局力学研究所

图10 中共哈尔滨市委办公楼

巍巍雄姿的五栋教学楼成就很高。砖混结构,仿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端正严谨,形态庄重歇山顶组合屋面、檐下有斗拱和蚂蚱头、台基、栏杆、抱鼓、雀替、彩绘均为清式。整个建筑稳重色调淡雅,在彩绘的衬托下,沉稳中又不失轻快活泼。大红色的门廊柱与灰色系背景构成鲜明对比,突出主入口的形象。各具特色的大厅、精雕细刻的装饰细部……。这是一组把传统形式完美的用在现代建筑的典范。但是,建筑构图却是欧式手法,准确地说:五栋教学楼应该是中西合璧的建筑。

各个系的大屋顶正脊上不是龙头鸱吻,而是一只回头望月的上山老虎,昂首翘尾、威武有气势。仙人骑鸡取而代之一个将军骑马,走兽由不同武器模型取代,飞机、大炮、军舰、坦克等作为各系教学楼的识别标志。军工大院的雄伟建筑在当时可以说在哈尔滨首屈一指[3]。

图11 教学楼丰富变化的屋顶

图12 教学楼屋顶的瓦饰

一直以来,11#楼都被认为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手笔。但是,查找资料没有是梁思成先生设计的记载。

11#、21#楼建成于1953年。立面运用横三段、竖五段的构图,歇山顶组合屋面,主体部分为重檐歇山顶,顶层窗下设有传统清式栏杆的阳台,主入口设歇山顶红柱门廊。水刷石墙身、黑瓦屋面构成建筑整体稳重淡雅的色调(军工灰),歇山顶的山面采用红黄两色的鲜艳彩绘。1系的11#教学楼走兽为飞机跟在仙人将军后面,2系21#楼走兽是大炮。两座大楼沿文庙街东端南北对峙,隔路相望。

图13 11#楼空军工程系

图14 11#楼空军工程系主入口

图15 21#楼炮兵工程系

图16 21#楼炮兵工程系入口

11#楼总面积4.7万平方米,主体高五层,局部高六层。总体布局为“日”字型。

21#楼总面积3.3万平方米,主体高五层,局部高七层,“山”字平面,现已建与之对称的“山”字型——21B,建成为“日”字型。

海军工程系31#楼建成于1957年。立面运用横三段,对称式构图,歇山顶组合屋面,主体部分为重檐歇山顶。主体顶层有仿中国传统柱式的柱廊,柱顶有雀替状装饰,檐下有精美装饰和鲜艳彩绘。后在入口柱间加了门扇,形成了门斗。

31#楼坐落在院区最北端,面积3.4万平方米,布局像一个压扁的“U”字型,整体高四层,正中顶楼有六层,顶楼上不单有柱廊,更有带大面积玻璃窗的回廊,富丽秀美,被认为是五栋楼中最漂亮的一栋。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校徽上就是31#楼。

装甲兵工程系的41#楼和工兵工程系的51#楼面积都是1.6万平方米,整体高四层,加正中带柱廊的顶楼为五层。东面的41#楼,也是“日”字型的布局,而西面的51#楼,布局与31#楼相同。三栋楼东、西、北品字型围住边长千米的大操场,举目环顾,巍峨壮美、气魄非凡,令人一见难忘。

图17 从21#楼看对面的11#楼教学楼

图18 31#楼海军工程系入口

图19 41#楼装甲兵工程系院内

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军工)教学楼处在极乐寺和文庙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文化圈区域,在南岗区南通大街,马路对面与之相望(新建筑遮挡视线)的就是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极乐寺、普照寺建筑群,进入军工大门,沿着文庙街东行,路过文庙就到了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园了(“文革”前进入军工大门就都是校区了)。

图21 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园鸟瞰(2006年)

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军工)老校区教学楼是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语素,清式的台基、栏杆、抱鼓……和自身独特的屋顶瓦饰。但是总体上,建筑仍是西洋建筑的构成方式,呈现出横三段、竖五段的构图,是对中西风格融合的一种追求。试想将屋顶形式改为女儿墙,歇山顶改为山花,就会变成完全西化的建筑外表了。

这种中西合璧共生在单体建筑上,是两种建筑语素的对话。在建筑上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语素装饰着欧式构图的建筑,或在中国传统风格的建筑中可以找到欧洲古典建筑装饰语素的身影,同样是相得益彰。在哈尔滨的边缘文化融合中,这种现象是合情合理的[4]。

这种中西融合的建筑景观形态是贯穿于整个哈尔滨的城市建设中的,同时影响着哈尔滨建筑的发展演变。

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拓展与探索

哈尔滨工程大学在东区获得了沿红旗大街的一部分土地,建设了1#楼、新图书馆及新区的一系列建筑。这些建筑延续了老校区教学楼的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其所形成的氛围还在影响着今天的建筑设计。新建筑比过去增加了新的现代建筑语素,毕竟已经是新的世纪了。

从早期文庙建筑所奠定的中国传统建筑历史街区,随着历史的推移,不断的发生着流变,但始终保持着初始时的风格特征,并且扩大形成我们看到的偌大的历史保护街区。它丰富着哈尔滨历史名城建筑艺术的魅力,也是我们保护的重点[5]。

图22 2003年竣工的1#楼学校机关

图23 2007年竣工的21B#教学楼

图24 2009年新建图书馆渲染图

[1]聂云凌.画说哈尔滨[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2]孟烈,李述笑,张会群.画说哈尔滨[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2.

[3]李懋之.陈赓大将创建哈军工[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

[4]莫娜,刘大平,刘勇.哈尔滨市边缘建筑文化特质分析[J].城市建筑,2008,(6).

[5]常怀生.哈尔滨建筑艺术[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Evolvem en t of Ch inese Trad itiona lArch itectura l Sty les in M odern T im es in Harb in——Tak ing the H istor ic B locks of Con fuc ius Tem p le,Jile Tem p le and M ilitary Eng ineer ing In stitu te of the PLA for In stances

L IX iao-ji
(Schoo lof Civil Engineering,Harbin EngineeringUniversity,Harbin 150001,China)

A lthough u rban architectu res in Harbinwere deep ly influenced bywestern architectu ral cu ltu re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ir constructions,therewere still som e tow nscapeswhich can be regarded as the blending and com bination ofChinese and western cu ltures.And also som e historic blockswere form ed,which are rep resented by Confucius Temp le and Jile Temp le thatbelong to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In this paper,the evo lvem 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styles in these historic b locks is taken as the ob jectof study,so as to reveal the evo lutionary p rocessof these historic b locks andm ain characteristicsof these architectures,and the position and the developm ent tendenc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 in Harbin urban townscapes are also analyzed.

modern architectures in Harbin;style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s;historic blocks

TU-80

A

1009-1971(2010)04-0026-06

[责任编辑 袁晓霞]

2010-04-19

李晓霁(1958-),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高级建筑师,硕士生导师,从事建筑技术与艺术研究。

猜你喜欢
哈尔滨工程大学工程系建筑风格
Research on Real Meaning of American Dream in Great Gatsby
Research on Uranium Mining
聚焦“教室照明”
电子信息工程系
张铭:向全球传递家乡文化融合中外建筑风格
机电工程系简介
浅析云阳彭氏宗祠的建筑风格和文物保护
人性化建筑设计的多角度分析
An Analysis of Mood System of Narrative Rock Song Lyrics and Its Interpersonal Functions
中式建筑风格设计中传统窗花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