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记者 陈正府
“跨洋出海”:贵州企业扬帆起航
■ 文/本刊记者 陈正府
如今,“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时代,越来越多的贵州企业“跨洋出海”,活跃在国际市场上,成为贵州发展蓝图上一道绚丽的风景。
贵州企业首闯“西洋”,可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贵州青溪铁厂。
镇远,青溪。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中国第一个钢铁厂在此诞生。尽管这个铁厂仅存在了两个月,贵州企业对外贸易却发端于此。
百年过后,贵州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去”,扬起风帆,在世界经济体系下起舞弄潮。
2007年6月9日下午,星期六,生产“云马牌”大客车的贵航集团云马飞机制造厂格外忙碌。这一天,这家企业正式与巴基斯坦温斯顿公司签订第一批出口1000辆大型客车、价格接近3000万美元的大单,创下贵州汽车批量出口最大、单笔交易最高的纪录。
贵航集团是我国战略后方重要的武器生产基地,也是中国一航和贵州省的出口创汇大户,年创汇上亿美元。此次中标巴基斯坦政府采购项目,是一次大集团战略的成功施行和地道的产业“集束效应”。
近年来,我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一定进展。在省国资委监管的企业中,商务部门重点的联系企业2007年进出口总额11.73亿美元,占全省的51.6%,2008进出口总额16.74亿美元,占全省的49.7%。
据介绍,我省企业境外业务涉及矿山开发、工程承包、国际贸易等多个领域,项目地延伸到沙特、伊朗、约旦、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哈萨克斯坦等地。“走出去”范围不断拓宽,对外承包工程项目也逐步增多,涌现了一批具有比较优势、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
贵航集团外贸出口带动战略显现“集束效应”,年创汇上亿美元;
瓮福集团已发展成为中国磷化工行业最大的出口贸易商;
遵义钛厂在钛行业跻身世界5强;
贵绳集团钢绳产量位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二,远销泰国、印尼等国家和地区;
七冶成功进入印度、哈萨克斯坦、伊朗、马来西亚、沙特等7个国家,承揽了多项国外工程,总产值达20多亿元人民币;
中铁五局海外足迹遍布世界所有的大洲,截至2010年上半年累计合同额达到40多亿元人民币。
贵阳“老干妈”系列辣椒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老干妈’!”
……
“只有‘走出去’,才会更强大!”谈到贵州正在迅速发展起来的企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贵州省分会专职副会长李援朝如是说。
“‘走出去’不仅能赚钱,还能学到先进的管理经验。”贵州省政协委员、贵州味美食品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兵说。
“味美”是一家民营企业,在成立时注册资本仅100万元,用不到10年的时间就发展成为资产超过5000万的食品工业企业。该公司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最主要的一个因素是从创立时就把目标定位于全力开发国内、国际市场。
“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扩大对外投资、加快经济国际化是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点,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一种必然趋势。”贵州省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卢守祥这样认为。
2009年4月,蒙启良副省长在省国资委监管企业“走出去”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贵州省要发挥优势、借助外力、抱团出海,把“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起来,积极探索“走出去”的有效途径,拓展发展空间,谋求更大发展。
据省委政策研究室经济研究处处长郑云跃介绍,贵州企业“走出去”的势头近几年持续保持直线上行。随着“走出去”步伐的加快,贵州品牌开始扬名国际市场,展示出极大的发展潜力,这为我省企业加快“走出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七冶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贵州航空工业集团、贵州省桥梁工程公司、贵州省公路工程总公司、贵阳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贵州送变电工程公司等一批实力较强、在全国影响较大的外经企业(企业集团)和设计咨询机构纷纷跻身国际市场,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
在国际承揽工程项目中,活跃着一支支“黔军”,他们吃苦耐劳,技术过硬,先后承担了伊拉克巴—阿铁路、利比亚房建、阿尔及利亚水坝、尼泊尔公路改建工程、加纳公路改扩建、汤加首都中学项目的施工任务,赢得了国外专家和同行的赞誉。
“从过去完全依靠其他企业‘搭船出海’到今天自主创新‘造船出海’、联合投标、独立投标相结合;从主要承揽国内工程标而逐步转为承包国际工程标,贵州企业步入了‘国际市场多元化’自主经营的发展道路,承揽的国际工程项目逐年上升。”郑云跃说。
相关资料显示,贵州企业攻占海外市场,在铁路、公路、桥梁、市政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水利水电施工与工程勘测设计、桥隧勘测设计、地质勘测、飞机及汽车制造和维修、输变电专业施工、有色金属的勘测设计建设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技术。
“‘走出去’的目的就是要让贵州人的劳动成果遍布世界各地。”贵州省商务厅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处处长强辉说。目前,贵州对外贸易伙伴由1998年的100个,发展到现在的140多个。外贸经营主体队伍不断壮大,全省拥有对外贸易经营资格的企业超过1000家。
“我省外贸进出口工作已由数量扩张发展到质量提升阶段。”省商务厅厅长邵祥林说,近年来,我省紧紧围绕深加工、科技含量高、高附加值、成制品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成本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外贸进出口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贵州出口商品结构逐步优化,重点商品占比下降,出口产品种类日趋丰富。相关资料显示,仅2007年,26种重点商品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同比下降了25.7个百分点;矿物肥料、尿素、机械零件和小家电出口同比增长206.4%,拉动全省出口4.6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21.56%;高新产品、深加工产品占比也有不同程度提高,并挖掘和培育了新型挖掘机、贵航客车、工程散热器等新的外贸增长点。
受金融危机影响,我省出口从2008年10月开始大幅下滑,当年10月、11月、12月份,出口额环比分别下降70.4%、10.6%、29.1%,但全年仍然保持高增长,完成出口33.7亿美元,比上年净增约11亿美元。
2009年全省对外贸易基本实现保市场、保份额目标,全年出口13.58亿美元,下降28.5%,影响全省进出口下降16.1个百分点,贡献率为51%。
“虽然从数据上看我省对外经济贸易额不是很大,但综合考虑被沿海代营的部分,总体上我省对外贸易依存度应在20%左右,全省外经贸对全省经济发展的引导、促进作用不可低估。”郑云跃分析认为,全省外经贸对企业技术水平和行业发展水平的提升作用不可忽视。
目前,我省外经贸已涵盖一般贸易、加工贸易等多种形式和各类经济体,在对传统的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等出口市场继续保持较好增长的同时,对拉丁美洲、大洋洲、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出口增速也大幅提升。其中,东盟为第一大贸易地区。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
中国与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6个老东盟成员国间,将有超过90%的7000多种产品实行零关税,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4个东盟新成员将在2015年对90%的中国产品实现零关税,中国对东盟的平均关税将从目前的9.8%降至0.1%,上述东盟成员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将从12.8%降至0.6%。
“这意味着我省与邻近周边国家的经济贸易与文化交流空间增大,与东盟的贸易将对全省进出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贵阳海关党组书记、关长宋立强认为,自由贸易区的启动,为贵州发挥区位优势、与东盟成员国经贸发展提供了空间和条件,同时在贵州与东盟双方投资便利化、公平公正对待双方企业方面的进程将逐步加快,“这将有利于贵州企业‘走出去’,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
贵阳海关统计表明,截至2009年,我省9个市(州、地)在贵阳海关有效登记注册的企业总数为729家,其中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在300家左右波动。2008年,全省进出口总值33.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8.3%,增幅列全国第四位,其中进口14.7亿美元,同比增长81.9%,增幅列全国第一位;出口19亿美元,同比增长29.7%,增幅列全国第十位。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但仍完成进出口总值23.07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4.1亿美元。这些数据表明,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已驶入“快车道”。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开放型经济在经济增长中的主导地位越来越重要,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决定着区域经济发展的快慢成败。“贵州本来就属于‘欠发达、欠开放’地区,‘欠开放’已成为制约全省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尽快融入世界市场,‘走出去’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对贵州的经济发展尤为重要。”宋立强说。
“黔企‘走出去’,机遇就在眼前。”“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经济复苏的机遇摆在面前。每一次危机过后,都是一次资本和产业的大流动,也是国际市场分工与合作的大重组。”郑云跃认为。
“积极稳妥地实施‘走出去’战略,是贵州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经验,是当前‘危’中求‘机’的现实需要,也是拓展未来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卢守祥说。
当前形势下,随着全球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效应显现,国际市场和跨国投资开始活跃,“走出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贵州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一个十分重大的课题。企业能不能走出去,有多少企业能够走出去?”蒙启良认为,对于贵州这样一个外贸依存度偏低的省份来说,应抢抓机遇,发挥比较优势,找到一条“走出去”的有效路径。
“黔企走向海外是贵州经济发展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突破资源瓶颈、解决产能过剩、推动产业升级、规避贸易壁垒的需要。”宋立强认为,贵州作为一个经济发展相对封闭的贫困内陆省区,发展对外贸易有助于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有助于拉动贵州经济的增长,推动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并提高贵州企业整体水平。
“‘走出去’的企业要有抢占市场的意识,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断开拓新市场。当前国际金融和资本流动加剧,新机遇不断涌现,省内企业要善于把握国际产业和资本流动的趋势,开拓新市场,抢占新高地,不断拓展对外合作渠道和领域,特别是对那些资源丰富的地方,要尽快抢滩设点。”蒙启良强调。
就目前而言,我省企业“走出去”的目标市场以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为主,具体包括东盟、印度、澳大利亚、美国和欧盟等地。我国承诺今后五年将向东盟国家提供250亿美元的资金支援。特别是中东地区拥有1.7亿人口的大市场,油气资源十分丰富,合作空间巨大。
“谁的目光先瞄准这些地区,谁就将拥有未来发展的空间和主动权。”郑云跃建议,贵州企业要紧盯这块大蛋糕,早谋划、早行动,争取在国家对东盟合作项目中抢占更多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