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学院 张修翔 丁永利
中铁十八局集团公司 彭磊
用发展经济学理论分析农地流转的路径选择
黄淮学院 张修翔 丁永利
中铁十八局集团公司 彭磊
本文通过对生产函数Y=AУF(N,L,K,H)的分析,阐释了经济增长的外延增长和内涵增长,并分析了发展经济学不同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型。哈里斯—托达罗模型告诉我们,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农民工面临移民抉择时会受两个主要因素影响:城乡实际工资差异和在城市地区找到工作的概率。面临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城市化加速的局面,增加农业产出,以便创造更多农业剩余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工业部门和满足全社会的食品供应,是可持续发展之路。
农地流转 生产函数 二元经济发展模型
我国作为转型中发展国家,正处于城市化高速扩张的时期,需要农业的高速持续发展以便为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更多的农业剩余和劳动力转移。这就要求我们发展现代农业的规模化和机器化,通过加大农业投资提高农业的土地和劳动效率。由于我国在改革初期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的农地被划分为小片土地,不利于农业的规模化和机器化,目前需要通过农地的合理流转达到土地经营的规模效益。农地的合理流转既与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又与农业发展密不可分;一肩挑着城市,另一肩挑着农村。在二元经济格局中土地和劳动力两种生产要素的流动决定着我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
衡量经济增长的较通行的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或总产出(GDP),我们可以用Y表示。一个国家的生产总值和收入水平取决于生产要素包括该国的自然资源禀赋(N)(包括矿产资源、水、森林等等)、劳动力数量(L)、人力资源禀赋(H)(包括教育、培训、技巧和技能等方面的人力资源投资)、资本资源(K)(包括物质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金融资本资源等)、以及生产管理组织、制度和技术进步状况(A)。用生产函数表示为:
Y=AУF(N,L,K,H)1
增长的方式有外延增长和内涵增长两种。外延增长指生产技术不变,单纯生产要素的增加,(指自然资源N、劳动力L、资本K和人力资本H的增加,)而引起的生产总量的增加。外延式增长条件下的技术函数用数学式子表达就是一次线性齐次函数,此时生产组织技术变量A的指数У=1。
Y=A F(N,L,K,H)
内涵式增长指制度安排以及生产技术改进而发生的增长。表现在上述数学函数表达式上,У有可能大于1,生产函数就不止是一次线性齐次函数。内涵式增长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出现过三种增长模式。其一是斯密式内涵增长,指因分工和自由市场贸易带来的增长;其二是诺斯式内涵增长,指由于制度改革带来的增长;其三叫做普罗米修斯增长,指人类以一种更简洁方式生产一种正在使用的产品或者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生产从未使用过的产品,也就是指新技术的使用促进的增长。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我国目前即处于二元经济结构状态,是转型中的二元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社会化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众多等。生产社会化是现代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的程度将越来越高。如何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对于发展中国家没有统一的模式,因为各国自然禀赋不同、商业文化各异、所处发展阶段也不尽相同。对于中国这样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极大国,不同地区也应有不同的转变方式和速度。
刘易斯在1954年发表《劳动力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分析了传统农业部门与现代工业尤其是制造业部门之间劳动力转移的现象。刘易斯理论以劳动的边际生产率为基点,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是通过不断扩大工业部门吸收农业部门剩余劳动力的过程。只有当传统部门的隐蔽失业或不充分就业劳动力得到充分就业,发展中国家才能摆脱贫困,实现经济起飞。刘易斯的理论有三个不足。第一,忽视了工业的发展对农业除劳动力供给以外的依赖,比如食品供给。第二假定城市失业不存在。第三认为只要保证要素投入,工业部门可以无限制吸收农业部门剩余劳动力直至劳动力的边际产出率在两部门达到相等,此时为转折点,二元经济结构趋于一元化,忽略了在达到转折点之前产出是受总需求限制这一事实。兰尼斯-费景汉模型与刘易斯模型类似,在此基础上作了些补充和发展。
刘易斯理论所忽略的地方和假定的条件,恰好是我们目前正存在的问题。对于当前土地流转的启示是重视农业发展,通过保留一定的劳动力和追加投资的方式保持一定的农业就业机会和最大化地提高农业产出率,从而减少整体失业率和扩大需求,更好地促进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乔根森二元经济理论首次提出了农业剩余,认为一个经济是陷入贫困的陷阱还是进入持续增长的状态,关键在于农业剩余是否存在和不断增加。哈里斯—托达罗模型理论修正了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模型”的先验假设,同时指出,在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未能充分实现完成,城市本身已存有大量的失业人口,此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城市转移化倾向,其结果只能进一步加剧城市失业问题的固有矛盾。因此,农村自身的剩余劳动力(或称农村中的隐性失业人口),作为经济生活中的个体,必然也将以理性经济人的前提存在,作出是否向城市迁移的抉择。这种移民抉择受两个基本因素的影响,一是城乡实际工资差异,二是移民可以在城市地区找到工作的概率。乔根森和哈里斯—托达罗模型中,净农业剩余对可持续经济发展的贡献理论和农业移民作为理性经济人的移民选择影响因素符合当前中国经济状况。
分别用①和②式来代表农业生产函数和非农业生产函数。按照刘易斯理论就是不断增加Kn的投入,以此来吸收更多的La到Ln中来,因为农业中存在大量的隐蔽失业,这不会影响Ya,直到La和Ln在两部门的边际生产率相等,此时劳动力转移达到稳定状态,农业的主要生产要素土地也相对集中到更少量的劳动力La手中。伴随着La逐渐变小而Ln逐渐扩大的过程,耕地也会发生自然流转集中到少数人手中。
由于刘易斯模型的上述三个缺陷:忽略了农业食品供应功能、城市失业和总需求不足。乔根森的农业剩余理论恰好补足了刘易斯的第一个缺陷。所以在劳动力不断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转移过程中,不仅非农产出Yn在增加而且农业产出Ya也要不断增加,否则整个经济发展便无以为继。从农业生产函数表达式①可以看出,耕地几乎不变或者只能变少变差、劳动力变少的情况下,要提高农业产出,就只能依赖其他三个因素:物质资本K a、人力资本H a和生产制度和技术A a。其中前两者是生产要素增加属于外延式增长,后者通过改善组织生产的能力和技术属内涵式增长,也即是制度和技术的创新。哈里斯—托达罗模型告诉我们,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农民工面临移民抉择时会受两个主要因素影响:城乡实际工资差异和在城市地区找到工作的概率。可见,在推进我国城市化、逐渐消灭二元经济结构的进程中,促进农民工成功移民和耕地合理流转与集中,对于农业部门,理论上需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增加实物资本的投入,2、增加人力资本的投入,3、农业科学技术研发,4、农地制度创新,5、农民工非农转移促进。
通过结合生产函数和乔根森与哈里斯—托达罗二元经济理论对土地流转进行的理论分析,从农业生产函数表达式可以看出,耕地几乎不变或者只能变少变差、劳动力变少的情况下,要提高农业产出,就只能依赖其他三个因素:物质资本Ka,人力资本Ha和生产制度和技术Aa。其中前两者是生产要素增加属于外延式增长,后者通过改善组织生产的能力和技术属内涵式增长,也即是制度和技术的创新。哈里斯—托达罗模型告诉我们,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农民工面临移民抉择时会受两个主要因素影响:城乡实际工资差异和在城市地区找到工作的概率。面临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城市化加速的局面,增加农业产出,以便创造更多农业剩余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工业部门和满足全社会的食品供应,是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此,农业部门,在劳动力持续减少的情况下,最需要的是内涵式的增长方式即制度改善和技术革新。
[1]世界银行,2008年《世界发展报告》
[2]叶静怡.《发展经济学》,2006.北京大学出版社
[3]黄季焜等.《制度变迁和可持续发展——30年中国农业与农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4]吉利斯等.《发展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1999
(责任编辑:阳卓江)
book=39,ebook=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