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学生理想及学业行为调查研究*

2010-09-05 01:46秦四齐尹妍妍
关键词:实现理想学业理想

秦四齐,尹妍妍,奉 飞

(1.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重庆400044;2.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401331)

当代学生理想及学业行为调查研究*

秦四齐1,尹妍妍2,奉 飞1

(1.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重庆400044;2.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401331)

社会环境和时代内容的新变化深刻影响着当代学生群体的理想教育,适时把握学生群体的理想现状、学业行为对人才培养至关重要。立足于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群体共计3 268名对象的理想、学业行为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当代学生群体的理想状况整体而言较为乐观,但各层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理想缺失问题,大学生的理想现状令人堪忧;不同层次学生群体间的学业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学生理想与其学业行为之间存在着极其显著的相关,两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学生;理想;学业行为;道德行为

一、问题的提出

雨果有一个著名的命题:“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有了理想才能生活。”[1]理想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态度,寄托着个人的希望,是人的最高价值观的体现。此外,贺麟先生曾说过:“人类所以异于禽兽,伟人所以异于常人,全看理想的有无和高下。人类能够凭借他的理智,构成一理想的世界,以提高其生活,改造现实,征服现实。在一个人用理想来指导他的行为的时候,也就是他发挥他最高的灵性以实现其自身的时候。”[2]168这句话高度概括了理想对于人的心灵与行为所起到的重要导向作用。当代学生的理想、学业行为受社会环境和时代内容的影响出现了新的变化,为此,本文就不同层次学生所具有的理想及学业行为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力求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有针对性地开展和加强各层次的学生培养工作提供实证依据。

二、被试选择和研究方法

(一)被试选择

本次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全国除港、澳、台外的北京、上海、黑龙江、广东、青海、新疆、重庆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学生群体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对象数量为中学生1 106名(33.8%)、大学生1 090名(33.4%)、研究生1 072名(32.8%),总计3 268人;实际收回有效问卷总数为3 268份。从抽样数据可以看出,本次调查群体范围较大,这在较大程度上保证了研究取样的代表性。

(二)研究方法

本调查中的所有数据均源于“中国公民人文素质”数据库;采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课题“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与对策研究”课题组统一编制的《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问卷》作为调查工具。整个问卷分为6个一级维度:道德素质、法律素质、文史哲素质、科学素质、审美素质、环保素质;每个一级维度下面又有3个二级维度,即意识、知识、行为。问卷共计60道题。本项调查选取的题目属于趋势题(“如果说理想是对未来的美好想象和向往,那么你:”、“对于你所做的工作和学习,你一般是:”),即对于各题的每一个选项,选择记1分,不选记0分,并使用Pearson积差相关法进行数据间的相关分析。每份问卷都统一编号,并按照统一标准对资料进行审核、编码并输入计算机,结果用SPSS13.0进行统计。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各层次学生理想、学业行为数据分析

调查结果(见表1)显示,各层次学生对“如果说理想是对未来的美好想象和向往,那么你:”问题的态度,支持“有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而努力”的最多,均达到群体总数的60%以上,中学生群体的比例高于70%;“有理想,但觉得要实现很困难”的次之,比例均超过了群体总数的20%;“无所谓理想,每天能过得去就行”的最少,低于5%。从各选项的选择百分比来看,各阶段学生群体中都有一小部分学生选择“无所谓理想,每天能过得去就行”的消极理想态度,但可喜的是,选择有理想的学生人数远远高于选择无所谓理想的人数,均占到群体比例的95%以上,说明学生群体中的绝大多数是有理想的。

表1 各层次学生选择理想和学业行为各选项的统计(%)及排序

从表1可以看出,当被问及“对于你所做的工作和学习,你一般是:”时,有高于60%的学生选择“想办法干得最好”;30%以上的学生选择“做到合格为准”;只有6.5%以下的学生选择“能对付过去就行”。数据表明,各阶段学生中选择积极学业行为的人数远远高于选择消极行为的人数,即绝大多数(90%以上)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业态度和意识,60%以上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道德行为要求较为严格,然而,仍然有人选择“能对付过去就行”的消极学业行为,虽然人数很少,但对其的引导和教育却不容忽视。

(二)各层次学生理想、学业行为差异比较

调查数据(见表2)显示,中学生与大学生在“理想”各选项上呈现出了(极其)显著差异(P=0 <0.001,P=0.035<0.05);中学生与研究生在“努力实现理想”、“觉得实现理想很困难”上差异极其显著(P=0<0.001);大学生与研究生在“消极理想”选项上出现了显著差异(P=0.014<0.05);中学生选择“为理想而努力”的比例显著高于大学生和研究生,同时认为“实现理想很困难”的比例显著低于大学生和研究生,大学生选择“消极理想”的比例显著高于研究生,这说明相对于大学生、研究生而言,当代中学生的理想状况更为乐观,而大学生的理想现状最令人堪忧。

由表2可见,学生群体在学业行为的选择上,中学生与大学生、大学生与研究生在“能对付过去就行”选项上均出现了显著差异(P=0.028<0.05, P=0.002<0.01);大学生选择消极学业行为的比例显著高于中学生和研究生,这说明大学生群体更为缺乏正确的学业行为态度和意识。

(三)学生理想与学业行为相关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学生理想中的“有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而努力”与其学业行为中的“想办法干得最好”(P=0<0.001)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与“做到合格为准”、“能对付过去就行”(P=0 <0.001)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有理想,但觉得要实现很困难”、“无所谓理想,每天能过得去就行”与“想办法干得最好”(P=0<0.001)之间均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与另两项(P=0<0.001)之间则都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这表明,学生理想的缺失与否以及对实现理想的态度,与学生的学业行为之间存在着极其显著的相关,两者具有一致性。即:有理想并能为实现理想而努力的学生,会想办法把工作或学习“做到最好”;有理想但觉得实现起来很困难、无所谓理想的学生,则倾向于把“合格”或者“过得去就行”作为工作或学习的标准;其中,无所谓理想的学生,更易于把“过得去就行”作为学业行为的标准。

表2 各层次学生理想差异、学业行为差异(T检验)显著性比较

表3 当代学生理想与学业行为各选项间相关系数

四、结 论

各层次学生群体中的绝大多数学生是有理想的,但对于实现理想的态度却有所差异,同时有些学生存在严重理想缺失的问题。当代中学生较大学生、研究生而言其理想状况更为乐观,而大学生的理想现状却令人堪忧。从整体来看,大多数学生具有较好的学业态度和意识,对自己的学业行为要求较为严格;相比之下,大学生群体更缺乏正确的学业行为态度和意识。此外,学生理想的缺失与否及其对实现理想的态度,与学生的学业行为之间存在着极其显著的相关,两者之间能达成统一。

五、讨论与建议

周恩来同志在谈到理想时曾指出:“理想是需要的,是我们前进的方向,现实有了理想的指导才有前途。”[2]166可见,理想对人生是至关重要的,有没有理想,有什么样的理想,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各阶段学生群体理想的缺失与否及其对实现理想信念的坚定程度,不仅仅关系到学生本人的成长和发展,更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因此,关注和加强学生理想教育具有时代意义。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群体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想缺失、学业态度不够端正等问题,其中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问题更为严重,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学生群体永远都是最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因此,当代各种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信仰危机、生存危机、拜金利己享乐主义、各类媒体中我们无法预先滤除的精神垃圾、独生子女的独特生活环境所产生的一些特殊状况等问题,都是影响学生群体思维方向和方式的因素,其中某些因素还会对部分学生产生腐蚀作用。从这个层面来讲,学生理想信念的树立和实现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

现阶段,各级各类中、高等院校必须认真面对和研究当代学生理想及学业行为现状,力求以创新的意识和有效的手段来解决学生理想与学业行为问题,为不同阶段的学生培养工作扫清障碍。为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几方面建议。

(一)区分中学生、大学生群体内部理想教育的层次性目标,加强学生理想教育的针对性

虽然中、高等教育在学生的理想教育方面有所区别,但两者内部并没有很好地将理想教育进行目标分层,即对不同状态的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目标设置及教育引导工作。为确保理想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应该对有理想并能为之而奋斗的学生予以充分的肯定,并把他们培养成有坚定民族信念的建设者和后备军。对于有理想但感觉实现起来很困难的学生,应引导他们正确分析和认识理想与现实间的辩证关系,正确定位自身奋斗目标,使其合理化、可实现化并因势利导,以使学生明确实现理想的正确方法、途径等,并鼓励他们为理想而奋斗。针对具有消极理想观的学生,首要任务则是消除消极因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念并给予其更多的关注和教育[3]。

(二)理想教育应以理论为基础,知行统一

民族理想、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等内容,是不可能不教而知、不学而会、自觉形成和确立的,一定要通过教育和学习才能掌握。因此,应采用合理高效灵活的教育教学方法、考核方法,以保证理论层面的教学效果[4]。古语有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理想的达成都要有正确的实现途径的方法或方案,所以,在对理想有了准确认识、合理化定位后,要尽量创造良好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促进和鼓励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并应按照方案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加以实施以磨炼学生的意志,从而进一步升华他们对理想的认识和理解,使理想成为每一位学生的精神支柱,成为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永恒动力。

(三)学生理想培养途径的多样化

各级各类学校应把学生理想教育有效纳入教学系统,即:除设置专门的理想、思想教育科目之外,还要将理想教育融入到各科教学中,做到“润物细无声”。此外,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网络文化)不可忽视,校园文化营造了学校的氛围,构成教育的环境,是高校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的重要阵地[5]。因此,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把握好校园文化活动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的前提下,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并将理想教育贯穿于活动之中进行[6]。

(四)以理想为基石,将学生理想培养与学业行为教育相结合,共同促进学生发展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学生学业行为方面呈现出群体间显著差异。学生群体是国家发展的后备军,其学业行为取向直接影响着国家的人才培养问题,从而影响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调查结果说明,合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崇高理想,对于学生的学业行为水准的提高有非常积极的推动促进作用。正如居里夫人所说:“我相信我们应该在一种理想主义中去找精神上的力量,这种理想主义要能够不使我们骄傲,而又能够使我们把我们的希望和梦想放得很高。”[2]164一般来说,理想的层次越高,其所提供的动力就越大,反之则越小。所以,必须以理想为基石,对不同学生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业教育,将学生的学业行为教育与学生理想的培养教育密切结合,使两者相互渗透融合,充分发挥理想对于学业行为教育的促进作用。即:应结合各阶段学生的理想教育,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清楚地认识到个人发展与国家振兴之间的关系所在;明白只有现阶段通过个人的努力并对自己的学业高标准严要求,才能真正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可靠接班人,从而使他们摒弃不端正的学业行为意识,建立积极向上的学业行为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业行为态度更易于摆脱诸多客观因素的束缚,才能为学生个人发展和国家人才培养工作保驾护航。

[1] 张应抗.人生美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220.

[2] 王东莉.大学生修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3] 江志斌,秦琴.大学生成才的消极心理因素及其应对措施[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2):137-141.

[4] 金芳.对中小学学生理想信念的调查与思考[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1(6):16.

[5] 黄咸强.关于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高教研究,2006(1):8.

[6] 曾玉琴.论大学生业余文化活动与成才[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19-121.

Study on the Ideal and Studies Behavior of the Contemporary Students

QIN Si-qi1,YIN Yan-yan2,FENG Fei1
(1.Civil Engineering College,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400044,China; 2.Chongqing City Management College,Chongqing401331,China)

Changes form social community influence the idealogy education on the youth.A survey was made on the ideal and study behavior of the youth of 3 268 objects ranging from the high school students,university students to graduates in 31 provinces of China,including autonomous regions,direct jurisdiction cities.The result shows: (1)the ideal condition of contemporary students is relatively optimistic,but the ideal imperfection problem of different degree still exist.(2)there is ma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tudy behavior in different layers of students.(3)the students’ideal and studies behavior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high consistency.

students;ideal;study behavior;moral behavior

G526.5

A

1673-8268(2010)05-0129-04

(编辑:蔡秀娟)

10.3969/j.issn.1673-8268.2010.05.027

2010-06-10

重庆大学学生思想政治研究项目:高校受挫学生的教育与管理问题研究(SZK23)

秦四齐(1981-),男,白族,云南大理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教学管理等研究;尹妍妍(1981-),女,山东东营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教学管理、高校课程与教学等研究;奉 飞(1976-),男,重庆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教学管理、高校课程与教学等研究。

猜你喜欢
实现理想学业理想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艰苦的学业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悟出
我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