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正宇,杨生源,王永生
(山西大同大学体育学院,山西大同 037009)
山西省竞技武术教练员队伍现状调查研究
彭正宇,杨生源,王永生
(山西大同大学体育学院,山西大同 037009)
针对山西省竞技武术教练员队伍的现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教练员队伍的学历结构基本合理,但中专以下学历的教练员近五分之一;山西省教练员职称结构不合理,国家级、高级、二级教练员偏少,且教练员梯队优势不明显,这不利于保持山西省竞技武术教练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山西省 竞技武术 教练员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锻炼意志、陶冶性情、娱乐观赏、交流技艺、增进友谊等作用,是一项具有广泛社会价值和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山西省竞技武术在中国武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山西省竞技武术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山西竞技武术教练员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力图找出影响山西省竞技武术教练员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和措施.
2.1 研究对象
选取山西省11个地市(太原、大同、阳泉、长治、晋城、朔州、忻州、吕梁、晋中、临汾、运城)体校的50名武术教练员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详细查阅了近年来国内有关教练员培养的文献和书籍.
2.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内容,征求本学科专家意见,设计和制定了《山西省竞技武术教练员调查问卷》.本问卷调查时间为2009年6月至8月.本研究样本抽取按照抽取样本的准确性要求以及个人研究条件的局限性等问题,结合样本含量估计公式确定样本含量,再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按山西省行政划分区域的11地市作为样本的一阶布局,将各地市的体育运动学校及少体校教练员作为实测的主要对象.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方面,采用当面发放回收和邮寄回收两种形式.向教练员发放问卷50份,收回5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48份,有效率96%;依据克龙巴赫的观点,回收率在50%以上为适当,60%为好,70%以上为非常好.本次调查问卷的回收率都在80%以上,所以调查问卷满足本课题分析与研究的需要.
关于问卷效度及其信度分析方面,在其正式发放之前,征求优秀教练员和竞技武术行政部门的专家意见,他们认为问卷各维度的题目符合所在维度的操作定义,且问卷题目布局合理,所选题目层层深入,紧贴主题,即说明此问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所以,本问卷的整体效度是可接受的.
本文的信度检验采用的重测法.两次测量间隔时间为15d,计算两次问卷的相关系数:教练员问卷R=0.92,P<0.01;运动员问卷R=0.90,P<0.01.可见信度较高,可靠性显著,两份问卷的信度完全符合调查要求.
此外,本文还采用了访谈法、数理统计法,来研究问题.
3.1 教练员队伍现状
3.1.1 被调查教练员人口统计学变量分布
由48位教练员的有效问卷,如表1所示,男性教练员多于女性,占总体的72.9%,年轻教练员和老年教练员较少,分别占12.5%和27.1%,中青年教练员较多;从执教年限来看,工作经验在5年以上的教练员所占份额较大,有79.2%.而工作经验5年以下的教练员的比例较小;具有国家级教练员职称和高级职称共7人,两者之和的比例为14.5%;这些均说明山西省武术套路的现状存在的优势与不足.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首先有些体校对女教练员存有偏见,体育院校对女生的招生比例偏小等.此外工作经验5年以下的教练员虽然身体素质好、专业技能突出但缺乏教学经验、训练方法不太科学,需要进一步进行专业素质培训,使我省的武术教练员队伍更加合理.还有国家级、高级、二级教练员偏少,而且教练员梯队优势不明显,这不利于保持山西省竞技武术套路后备人才培养中教练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表1 被调查情况分布表
3.1.2 学历情况与学术水平
图1 学历分布情况
学历是指学习的经历或受教育的程度.它表明其持有者在一般意义上拥有多高的技能与发展潜能.要培养高质量的竞技武术人才就必须要有高层次、高学历的教练员.从图可以看出,我省的教练员队伍的学历结构基本合理,但却有近五分之一的教练员只有中专以下的学历.这部分教师虽然年龄较大,文化水平低,但他们具有较长时间的执教经验,多数具有较好的专业技术水平.
图2 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现代运动训练要求教练员不仅能带好队,还要结合实践,积极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科研型教练员.对山西省竞技武术教练员科研能力调查结果显示 (见图2):有35%的教练员没有公开发表论文,且大多数是基层的教练员;55%的教练员发表了1~2篇,也是为了职称的评定;所以总体上山西省竞技武术教练员的科研能力比较差.其主要原因是我省教练员由于基层体校和武术馆校没有将教师的职称等级评定与科研量相挂钩;中学体育教师的科研意识薄弱;学校对体育教师搞科研不够重视,只注重体育教师教学和训练竞赛的成绩,忽略了对体育教师进行体育科研工作的引导和要求;在高等教育阶段缺乏系统进行体育科研方法的学习和训练.
3.1.3 在职培训
山西省竞技武术教练员的培训情况呈现良好趋势,回收的有效问卷中参加省级以上的占10%,省级的占31%,市级占42%,没有参加过培训的占17%(见图3),但是从各类所占的比例来看,参加省级以上的培训的教练员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参加省级培训的教练员主要集中在中小城市,参加市级培训的教练员主要集中在县区,这就造成了教练员培训的不均衡性,加大了城乡加练员的差距,为竞技武术的健康发展设置了障碍.
图3 教练员接受过的培训方式
从图4中可看出,大部分教练员愿意接受培训,这样有助于教练员接受新的训练理念,提高自身的素质,为我省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而不愿意接受培训的占少数主要是由于思想观念的束缚、领导对武术训练不够重视以及经费的不足所导致的结果.
图4 教练员的培训意愿
3.2 管理体制现状
长期以来,山西省各级武术竞赛和教练员的管理都由山西省武术管理中心统一逐级管理,形成了“一条龙”的管理体制.其特点是采用行政管理的方式对山省各市地业余体校和武术馆校进行从宏观到微观的逐层次全面管理.这种武术训练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逐渐暴露出自身的局限性,但由于政府部门对于各级地方的实际情况的掌握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一部分行政决策实效,限制了教练员积极性的发挥,严重影响了教练员的发展.
4.1 结论
1)教练员队伍整体年龄布局不够合理,高级职称教练员的比例偏低,通过不断增加教练员等级考核培训,切实提高教练员综合业务素质,整体素质仍有待提高.
2)山西省女教练员的配备比例偏低,且存在地域差异,这主要是由于一些学校和部分主管的领导对引进和聘用女性教练员存在着一定的偏见.
3)山西省竞技武术套路教练员的继续教育情况呈现良好趋势,但有城乡差异;教练员缺乏科研意识,科研水平有待提高.
4)山西省教练员队伍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教练员等级与科研能力需进一步加强.
5)管理体制存在一定漏洞,竞赛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4.2 建议:
1)加大培训力度,做到培训进修制度化、规范化.有组织地对教练员进行再教育、再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鼓励教练员进行学术研究,提高教练员的科研能力,适应运动训练的需要.
2)完善激励体制,提高教练员和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提供适宜的物质待遇、以事业上的发展等积极措施,稳定教练员的工作态度,吸引和留住优秀人力.
3)领导提高对运动训练的认识,支持训练工作,建立有偿训练收费的行业标准和监督机制,管理不规范的收费行为.
4)加强区域间教练员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练员人力资源的共享,加强教练员选聘制度化建设,实施聘期考核,做好聘后管理.
[1]姜霞,黄天林,汪一鸣,等.陕西省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4(5):35-38.
[2]郭凌宇,李金龙.山西省武术馆(校)现状调研[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11):52-54.
[3]宋正华.河南省竞技武术套路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D].开封:河南大学,2007.
[4]孟涛,朱建亮,严平,等.对我国优秀长拳类项目运动员年龄、运动素质和损伤现状调查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6):100-102.
[5]闫鹏飞,魏彪.先秦时期的尚武思想对当时学校武术教育的影响[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4(5):90-92.
[6]谢明川.影响竞技武术运动发展的因素分析[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2,21(2):59-61.
[7]谷晓红.对制约武术发展若干因素的思考[J].茂名学院学报,2006,16(5):74-76.
[8]史儒林.从规则变化分析竞技武术套路发展趋势及对策[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85-87.
[9]潘东,冯菲.竞技武术套路后备人才身体素质测试与评定[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5):717-719.
[10]周文彪,李茂.关于中国武术与印度武技的比较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4(5):35-37.
Research on the Coach of Athletics M artial Arts in Shanxi Province
PENG Zheng-yu,YANG Shen-yuan,WANG Yong-she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hanxi Datong University,Datong Shanxi,037009)
For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ach of athleticsmartial art in Shanxi province,the analysis ismade by themethods of literature,investigations etc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ademic structure of coach in Shanxi province is basically reseanable,but the one fifth of coach is below ing special school eductional level;the positional title structure of coach in Shanxi province isn’t rensonable,the numbers of the coach of nation-level,senior,second level are smaller,so the sitution w ill notbenefit to the sustainan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ach of Athleticsmartial in ShanXi Provinc.
Shanxiprovince;athleticsmartial art;coach
G812
A
〔编辑 石白云〕
1674-0874(2010)02-0085-04
2010-01-06
彭正宇(1980-),男,山西广灵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