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 莉, 梁占歌
(合肥师范学院体育科学系,安徽合肥230061)
大学生健身运动处方体育教学模式实验研究
席 莉, 梁占歌
(合肥师范学院体育科学系,安徽合肥230061)
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能够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等特点,有的放矢地制定处方,对参与者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影响,是一种深受大学生欢迎的、科学的教学模式。本研究主要运用实验法、调查法,在了解掌握大学生体育素质现状的基础上,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健身运动处方锻炼实验,探讨应用专项健身运动处方进行体育教学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大学生;运动处方;教学模式;体质
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心血管功能较差,造成身体机能水平差的可能原因:有新入校时体能差,体育锻炼的时间少,体育锻炼的意识淡薄和学习压力大,体育设施少等。在有限教学时数中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机能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成为高教体育教学必须研究的问题。为此,针对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运动处方实验研究,在了解当前大学生掌握参加体育锻炼知识的状况,帮助学生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爱好、身体条件、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的项目作为自己相对稳定的锻炼内容,帮助学生“为自己开运动处方”,以促使大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推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本文以合肥师范学院08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08级本科生500人。
本文主要运用了问卷调查、实验和数理统计等方法进行研究。对实验前后所获得的数据采用 T检验等方法统一进行处理,全部数据处理在计算机上利用SPSS统计软件完成。
(1)随机选取合肥师范学院2008级学生500名,其中一半学生按学生意愿和兴趣分成篮球(男生)、排球(男生)、羽毛球(女生)和健美操(女生)各一个班,作为实验组,实验组实施健身运动处方模式教学。另一半学生,随机选取其中60人,男女各半,组成两个班级,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验组每班均为30人,共计180人。
(2)实验前,2009年2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身体素质、身体形态指标测试,根据各组学生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健身运动处方。
(3)实验中,实验组采用健身运动处方模式进行教学,专项课老师负责指导,每周三次,每次1.5小时,连续16周按设定好的运动处方进行健身活动。其间由脉搏进行监控,在准备活动前进行一次脉搏测试,准备活动后即刻进行一次脉搏测试,基本部分进行三次10秒钟脉搏测试,结束部分即刻进行一次10秒钟脉搏测试。对照班按照合肥师范学院常规教学大纲教学,采用常规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4)实验后,2009年6月,对两种教学效果进行测试(后测),并进行对比检验。
按大学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实验、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握力。测试方法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中的有关要求进行。
(5)对实验前后所获得的数据采用 T检验等方法统一进行处理。全部数据处理在计算机上利用SPSS统计软件完成。
4.1 健身运动处方教学对大学生身体形态效果影响
表1 实验前后身体形态指标对照表
实验前的数据与全国大学生的资料比较无差异。表1中,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形态指标虽略有差异,但无显著性,p>0.05。经过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学习与锻炼后,对照组身体形态指标均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实验前后身高基本没有变化,主要是大学生骨骼的发育已基本稳定;体重略有增加,主要是因为经过每周三次锻炼后肌肉量增加,体脂减少。
4.2 健身运动处方教学对大学生身体机能效果影响经过16周的健身运动处方教学之后,表2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机体的生理机能有显著影响。实验后与实验前相比,衡量心肺功能的指标均有显著提高。实验组学生的舒张压、收缩压呈显著性下降,安静心率和台阶指数有显著提高,说明心室收缩能力增强和外周阻力下降,经过每周三次的体育锻炼后对血管功能的改善有促进作用。肺活量是一次呼吸的最大通气量,在一定意义上可反映呼吸机能的潜在能力,实验组学生肺活量从3011±379毫升升高到3225±412毫升(p<0.01),升高了7.1%,同时他们的体重未见变化。因此说明他们肺活量指数显著提高,呼吸系统机能显著提高;对照组学生实验前后没有变化。
表2 实验前后身体机能指标对照表
4.3 健身运动处方教学对大学生身体素质效果影响
表3 实验前后身体素质指标对照表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均采用立定跳远、50米跑、男生握力、女生坐位体前屈和台阶实验进行测试,结果显示采用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实验组各项指标有明显提高。实验组学生4项素质成绩,实验后测试的结果表明:50m、立定跳远和台阶实验4项运动能力呈非常显著性变化(P<0.05)。说明该运动处方对提高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作用明显。而对照组实验前后的4项身体素质虽略有提高,但无显著性差异。
4.4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体育课成绩的变化
表4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体育课成绩结果比较
表4表明,实验组学生体育课第1学期和第2学期考试成绩统计分析可以看到,实验组男生实验前第1学期平均成绩71.45,实验后平均成绩为85.34,体育课考试成绩平均提高了13.89分。而对照组男生第1学期平均成绩为70.32,第2学年平均成绩为74.21,体育课学年考试成绩平均只提高3.89分。实验组女生实验后体育课的考试成绩平均提高了12.37分。而对照组女生实验后体育课学期考试成绩平均提高5.94分。实验组学生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呈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实验后学生考试成绩略高于实验前,但没有显著性变化。
(1)结果表明,在经过16周的专项运动处方锻炼后证实,无论大学生从事何种专项运动处方进行锻炼身体,只要按照运动处方的有关要求进行学习与锻炼,无论是心肺功能方面,还是身体素质、体质体形方面以及体育课成绩方面都会有很好的收获。建议实施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要突出以增强体质为重点,强调以学生健身为中心,运动与健身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发挥与培养学生“自我自主”健身的意识、行为与习惯。
(2)根据大学生体质现状及兴趣特点所选取的大学生专项健身运动处方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质、丰富文化娱乐生活、提高生活质量,而且符合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多功能的需要,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对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建议高校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专项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并推广运用,如建立各专项运动处方教材体系、方法体系、测试体系和宣传体系等。
(3)健身运动处方必须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兴趣特点等,根据学生的健身认知水平和体质状况,选择适当的健身运动种类,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并指出运动中应注意的问题,指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锻炼,以达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教学目标,保证体育锻炼的科学性。
(4)大学生选择的运动项目充分体现了健身性与趣味性、交际性、健美性的结合,他们不再是单单为了健身而健身了。体育兴趣是学生对体育活动、学习趋近和积极探索的动力,体育活动内容是学生对体育兴趣的最直接的表现。这就要求体育教学部门要发掘出学生感兴趣的、结合各种专项式的运动健身处方,以供学生选择。
[1] 刘记清.实用运动处方[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2] 张新安,等.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的比较研究[J].西江大学学报,2000,(2).
[3] 彭仕青,等.健身运动处方在普通高校健身课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学刊,2001,(4).
[4] 黄玉山,等.大学生健康运动处方的运用及健康效果的实验研究[M].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论文汇编,2000.2.
[5] 闫洪杰.处方模式教学在足球选项课中的实验性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4).
[6] 任建生.体育科学学科的发展与未来:运动处方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hrough University Students’Exercise Prescription Teaching Mode
XI Li, LIANG Zhan-ge
(Department of S ports Science,Hef ei Normal University,Hef ei230061,China)
Exercise teaching mode should work out a prescription based on the students’mental and physical development,age,and gender characteristics,which will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the participants.On the basis of the physical constitution of students in Hefei Normal University,this research conducts exercise prescription experiment in sports teaching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science and feasibility of specific physical exercise prescription for sports teaching.
physical exercise prescription;teaching mode;university student;constitution
G807.4
B
1674-2273(2010)06-0130-03
2010-06-10
席莉(1978-11),女,硕士研究生,合肥师范学院体育科学系教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