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远荣,朱宏光
(1.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深圳研究设计院,深圳 518034;2.铁科院(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北京 100081)
BSL隧道是深圳市福龙快速路一关健工程项目,隧道为双向六车道,左右洞总长680 m,开挖跨度16.95 m,高11 m;右洞局部为四车道,开挖跨度20.75 m,高12.2 m,隧道内轮廓设计为三心拱形。
隧道所穿越地段的地形起伏变化较大,有冲沟、缓坡、陡坎,山坡植被发育,并随处可见裸露地表的花岗岩微风化球体,见图1。隧道围岩主要为燕山期花岗岩侵入体,岩层为巨厚层状结构。隧道基本上处于全~强风化的花岗岩体或第四系坡积、残积土中。受构造影响,围岩节理发育,岩体成为大块状砌体结构或碎块状压碎和镶嵌结构。全~强风化的花岗岩容易碎成粗颗粒的砂质土,可塑性差。地下水受大气降水直接补给时,可通过围岩颗粒间孔隙和围岩裂隙,形成渗水排出。
图1 BSL隧道洞口地貌
隧道左线出口段是2006年7月份从南向北开挖的。采用φ108大管棚注浆加固拱顶,初支采用锚杆加格栅,间距50 cm×50 cm网喷混凝土厚35 cm。用上下台阶、留核心土法施工。隧道口地表按设计要求施作了仰坡(采用C20混凝土),进行了挂网喷浆的施工防护。
由于隧道左线出口段地表高程比右线低10~15 m,地表偏压严重。隧道左侧结构面距离山坡临空面也不到10 m,有三块巨大的孤石,卧压在隧道的左上方,孤石裸露在外,挤在一起,最小的孤石有30 m3,最大的约100 m3。在大孤石的下面,由于雨水的长期冲刷,形成了一个大空洞,洞体约180 m3。空洞底为风化后的砂质土,洞壁距离隧道结构仅有1.2 m。覆盖层为全~强风化的地层,暴雨季节,渗入水使围岩松散,自稳性差,危及隧道安全。
2006年8月18日夜里突降暴雨,由于偏压影响,隧道右上方仰坡大面积开裂,土体下滑,向左倾斜,严重危及隧道的施工安全。因此进行了第一次处理。
1)根据滑坡范围和现场地形,对隧道口以上的仰坡立即进行削坡减压,见图2。
①划分施工台阶,用挖掘机剥土。由于仰坡较高,分为三级,每级台阶高8 m,碎落台宽度1.5 m,仰坡斜率:一级 1∶0.6,二级 1∶0.7,三级 1∶0.8。
②仰坡防护结构:采用φ22砂浆锚杆,L=3 m,间距1.5 m×1.5 m,梅花形布置,挂 φ8钢筋网,@200 mm×200 mm,喷C20混凝土10 cm厚。
图2 左线隧道出洞口偏压处理(单位:高程为m)
2)孤石下面的空洞处理,采用 C15的混凝土回填,共 175 m3。
经过7 d的剥土施工,共挖土9 700 m3,再加上对隧道左侧空洞的回填处理,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隧道的偏压力。
1)偏压状况:隧道左线右上方的仰坡经过2006年8月份的削坡减压处理,虽然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隧道的偏压,但由于隧道右侧的覆盖层厚度仍然远比左侧大,特别是隧道上面的冲沟周围的汇水,对隧道覆盖土的渗透浸泡,使围岩完全失去自稳能力。2006年12月6日当掌子面由南向北开挖到ZK3+983时,靠近洞口6 m处出现环向裂缝,宽度迅速从3 mm扩大至5 mm,地面仰坡又出现多条8~10 m长的裂缝,宽度0.5~20.0 mm不等,仰坡竖向裂缝向洞口左侧不断发展。
经测量监测发现,隧道下沉速率为20 mm/d,拱顶累计下沉达60 mm。向左横向位移最大处达58 mm,又一次出现了严重险情,必须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处理偏压措施:左线隧道偏压的第二次处理,实际上是第一次处理偏压的延续。处理顺序是先对洞外“卸载减压”,再加固洞内。
①使用挖掘机剥离仰坡,将右侧第三级仰坡向后推移6.5 m,碎落台宽度由原来的1.5 m加宽至8m。由于推移后的仰坡高度达11.28 m,在中间增加第四台阶,碎落台宽1.5 m,三、四级仰坡坡度均为1∶0.8。总共剥离土方4 600 m3。
②将仰坡所挖除的土方填至隧道左侧低洼处,填土高度至第二台阶顶,边坡坡率为1∶0.7,采用三维土网垫植草防护,共填土3 400 m3。
③仰坡防护加固形式为网喷C20混凝土,厚度50 mm。
④在仰坡的上方,修建了防洪天沟。
⑤ZK3+970—ZK3+980段原初支内侧增设 I18工字钢护拱,间距100 cm,喷射C20混凝土,厚度21 cm,并设中间型钢立柱。
⑥加快隧道下台阶施工,尽快进行仰拱施工,达到早封闭的目的。
左线隧道经过地表减压,洞内支护加固处理,两侧变形迅速收敛,经过25~35 d,拱顶沉降也趋近于0(见图3),隧道已停止变形开裂,已于2007年3月开始二次衬砌。
图3 ZK3+971初支后隧道拱顶下沉与隧道内侧收敛变化曲线
隧道右线进洞口段,四车道长 25 m,开挖跨度21.15 m,开挖高度13.26 m。采用 φ108大管棚保护下的上下台阶法开挖,初期支护采用钢格栅,间距50 cm,φ25中空注浆锚杆,网喷混凝土,喷层厚度35 cm。2006年8月14日,当开挖初支已完成30 m,进入到三车道过渡段时,隧道进洞口段发生了变形开裂。
1)YK3+960—YK3+980段拱顶出现了多条弯拉裂缝,纵向裂缝宽度5~10 mm,环向裂缝共3条,宽度10~15 mm。
2)钢格栅变形严重,拱部中间被反向压弯,拱架连接处出现扭曲,拱脚成八字形,见图4。
图4 隧道左侧拱架出现的压扭现象
3)监测数据表明,隧道沉降最大为170 mm,已向洞口纵向位移近100 mm。
1)隧道跨度大,结构扁平,承受垂直压力能力差。
2)地质上该地段覆盖层为全~强风化的砂质土和第四系的坡积层,结构松散,自稳性差。
3)天气连降暴雨,渗水使围岩含水饱和,自重增大,加上所含孤石的重力作用,致使该地段处于相当危险状态。
1)暂停掌子面开挖。为防止拱顶继续下沉,沿隧道纵向中间部位增设3排临时支撑。临时支撑采用φ108钢管,按纵环间距1.0 m×1.5 m布置,支撑的顶底加横档,见图5。
2)由于施工时洞口段曾经预留了40 cm的沉降空间,虽然已下沉了约10 cm,还有20~30 cm的预留空间,因此利用预留空间对 YK3+955—YK3+985洞口段的原有初支又增设了Ⅰ18型钢支撑(间距0.5 m),采用单层φ8钢筋网@150 mm×150 mm,喷 C25钢纤维混凝土,厚21 cm,进行全断面加固,见图6。
3)对环、纵向产生裂缝部位,于拱部设置径向φ50中空注浆锚杆,L=6.0 m,环纵间距1.5 m×1.5 m;拱脚采用 φ32中空注浆锁脚锚杆,L=4.0 m,环纵间距1.0 m×1.5 m,见图6。作为永久的支护结构注浆锚杆,限制、约束了围岩变形,注入的水泥浆渗入到全风化花岗岩颗粒的孔隙间,对隧道围岩起到了整体的“串挂固结”作用,增强了围岩的稳固性。
4)在开挖下台阶边墙及设置拱架时,必须把锁脚锚杆与拱架焊接牢固,以防下沉。
5)从洞口开始割除临时钢管支撑,尽快完成仰拱的施工,早日封闭。
为了掌握隧道的加固效果,在四车道断面内共布置了3条收敛量测水平测线和4组共9个拱顶沉降观测点。利用洞外水准基点使用N3水准仪,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进行联测,拱顶沉降点按三等变形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作业。观测前进行了仪器i角检查,i角的允许误差在±15″之内。洞内周边收敛使用SL-2型便携式钢尺收敛计进行量测,并加以温度改正。
观测频率在初支完成的前5 d每天定时观测一次,以后隔3 d观测一次,再以后每隔10 d观测一次,直至隧道变形进入基本稳定阶段,即拱顶沉降和周边收敛速率皆小于0.2 mm/d时,才开始二次衬砌。从观测资料来看,初支加固后大约一星期,周边收敛变形基本稳定;而拱顶下沉需要25~35 d才能完全停止沉降,见表1。
加固处理并经一定的时间观测,可以看出以下显著效果:
1)变形开裂已得到控制,初支表面未出现任何裂缝、变形。
2)地表与洞内沉降和收敛值逐渐趋向0值。
3)采用钢筋格栅和型钢支撑双重拱架,初支十分稳固,达到“刚柔相济”的效果。
图6 隧道断面加固示意(未注明者单位:mm)
表1 YK3+967处隧道初支加固后拱顶沉降及周边收敛变形情况表
1)隧道洞口段位置的确定很重要。如果设计时能将左线隧道南洞口向北移10 m,并在隧道开挖前将由于地形地貌原因而产生的偏压预先做一些处理,即削减隧道右上侧的土体,填充隧道左侧低凹地形以及大孤石下面的空洞,不仅能节省一些工程造价,也会给施工减少很多麻烦。
2)隧道口“早封闭”势在必行。BSL隧道四车道进口段,已开挖了30多m,才回过头来施作洞口仰拱,拖延了时间,致使拱顶已出现了几道环向裂缝,发生了10 cm的纵向位移。幸而对初支采用了有效的加固措施,才化险为夷。因此“早封闭”至关重要,特别是洞口段及早施作仰拱,是防止隧道纵向位移的有效措施。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JTJ042-94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
[2]深圳市勘察测绘院.福龙路隧道工程岩土工程勘探报告[R].深圳:深圳市勘察测绘院,2004.
[3]关宝树.隧道工程施工要点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4]李瑞显.甬台温铁路太坤山隧道超浅埋段施工关键技术[J].铁道建筑,2009(12):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