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璐 刘玉兰
(1.西域体育研究所 新疆 昌吉 831100; 2.昌吉学院体育系 新疆 昌吉 831100)
新疆实施“十一五”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规划情况的调查
丁 璐1刘玉兰2
(1.西域体育研究所 新疆 昌吉 831100; 2.昌吉学院体育系 新疆 昌吉 831100)
调查新疆“十一五”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规划实施的现状,了解和掌握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实施与农民体育开展情况,分析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民体育存在的困境。探寻新疆农牧区群众体育发展的相应对策,为新疆地区农村体育和全民健身计划向纵深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农牧民;新疆
“三农”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历数1982年至1986年五个中央“一号文件”以及2004年至2009年六个中央“一号文件”均以“三农”问题为主题,显示了中国领导人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国家《“十一五”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指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以行政村为主要实施对象……把场地建到农民身边,把体育服务体系覆盖到农村。到2011年,争取六分之一的行政村建有标准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覆盖1.5亿农村人口……发展农村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农村体育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健康素质……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意义……[1]
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有其自己的区域文化特色,但由于受经济、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农村体育起步较晚、发展较缓慢。本研究试图通过对新疆“十一五”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规划实施现状的调查分析,了解和掌握新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与发展进程,为推动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文化事业的传承与发展,增强农牧民的体质,促进新疆的社会稳定、各民族的团结与凝聚力发挥重要作用。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样调查新疆地区的南疆、北疆、东疆、乌鲁木齐县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乡镇、村近1000户的农牧民家庭。
1.2 研究方法
通过检索,查阅了近年来与农村体育相关的论文以及新疆统计年鉴及国家和新疆相关部门制定出台的法规文件,对农村体育现状和发展方面的论文进行阅读与分析。
设计《新疆“十一五”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规划实施情况调查问卷》。根据研究需要和专家意见,对问卷进行了修改和检验。效度和信度分别为0.84和0.81,达到研究要求。随机抽样调查新疆地区的南疆、北疆、东疆、乌鲁木齐县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乡镇、村近1000户的农牧民家庭。发放农户问卷1000份(一户一份),回收问卷741份,回收率为74.1%,有效问卷741份,有效率为100%。
实地走访了新疆体育局相关领导,了解新疆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情况,同时前往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喀什等地的乡镇村,与当地的主管领导、体育专干等进行访谈,了解当地农牧团场体育活动开展情况,为本研究获得第一手实地材料。
2.1 新疆地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经费来源情况
《规划》中提出: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共同投入为主,社会集资为辅,体育彩票公益金主要在器材配置上予以支持。[2]
由表1可见,在2006-2009的四年中,国家对新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经费投入分别为174万、422.4万、844.8万和420.3万元,占当年新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经费总投入的6. 5%、14.7%、37.4%和35%,国家对新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总投入呈每年递增的态势发展,到2008年达到最大,随后2009年开始下降。新疆地区四年来自身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经费投入为1500万、1500万、1411.2万和567万元,占当年新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经费总投入的56.1%、52.1%、62.6%和47.3%,基本保持稳中有长的趋势。由数据看国家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经费投入是随着北京奥运会的到来,短期快速的对国内广大农村体育基本设施进行建设与投入,新疆地区政府则以国家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投入的要求持续稳定的实施这一工程。然而《规划》中明确指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任务所需资金,地方资金由地方政府财政性资金和社会资金共同筹集解决,中央财政设专项资金,中央和地方按照4∶6的比例投入。[3]调查可见中央对新疆的投资一直没有完全到位,新疆地区也未享受到“中央投资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安排,主要扶持中、西部和东部困难地区的设施建设”的待遇。
为此,对于未来新疆地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以及新疆地区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体育设施的基本建设还需凭借着自己的力量,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逐步给与发展与完善。
表1 2006-2009年新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经费来源(单位:万元)
2.2 新疆地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场地设施建设情况
体育场地设施是开展农村体育活动的基本物质条件。据表2显示,目前新疆共有行政村8692个,到2009年健身工程数量已达1827个,占新疆行政村总数的16.4%。按照《规划》中发展目标与任务:“到2010年在全国完成10万个行政村农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使六分之一的行政村建有公共体育场地设施。”[4]2009年新疆已基本达到目标。目前新疆农村共建有硬化标准篮球场1453个,篮球架1453副,乒乓球台2967张,到2010年新疆将会超额完成国家规定的要求。这与由政府“体育三下乡”活动和“亿万农民健身工程”主导的建设工作是分不开的。
表2 新疆地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场地建设情况
2.3 新疆地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附属场地设施的使用情况
新疆农牧区是地广人稀的分散区域,部分牧区牧民还要在冬夏季节转场,使固定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的体育场地利用率有限,加之农牧区体育场地还远远达不到农牧民体育锻炼的需求。因而,新疆农牧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场所主要有自家庭院、路边空地等大众集中活动区以及本地的学校内(表3)。说明新疆农牧区的体育场地设施较缺乏,农牧民在锻炼场所上没有可选择性。这与学者研究得出西北地区农民在锻炼场地的选择上遵循随意、就近和方便原则相一致。[5]另外近十年来学校体育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各乡村加强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也为农牧民提供了就近的健身场所。
表3 新疆农牧民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
2.4 新疆地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场地、器材维护和保养情况
体育场地设施的利用和维护情况从侧面反映了农村体育经费的投入情况和该体育项目的开展状况。离开充足的资金保障和经费支持,农村体育的建设和发展将举步维艰。[6]新疆地区现已投入使用的农牧民体育健身工程器材,日常维护和保养主要由乡镇和村委会负责。据调查走访得知,较早建成的篮球场地以及投入使用的体育健身路径和乒乓球台等器械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维护很好的体育器材大多是很少拿出来让农牧民使用的。其原因:一是在新疆农村基层场地器材奇缺,很少的体育器械在众多人的使用下难免“加速劳损、提前退役”;二是校外体育健身器械大多被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大量使用,不当的使用与操作加速了体育设施的损坏;三是新疆冬季时间长,冰雪覆盖场地,剁冰扫雪、冰雪融化等对硬化场地都带来较大的影响,从而使健身器材寿命锐减。
2.5 新疆地区参与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人群分布情况
据新疆体育局统计,新疆地区参与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人群主要分布在40岁以上的人群。男性健身人数普遍多于女性(城市恰好相反)。据本研究调查,近年来参与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人群31—40岁年龄段也逐渐增多,尤其是女性人数增多。在新疆农牧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家庭人口较多,在4人以上的家庭占75.8%(表4),农村女性承担着繁重的家务劳动,很少有时间参加健身活动;再者,新疆以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居多,尤其是农村少数民族女性,宗教信仰和旧的文化观念等束缚,限制了女性参加体育健身的意识与行为。改革开放以来,使农牧区女性从观念到行为上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农村女性开始关注自己的生活质量。因此,新疆地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人群中女性人数有所增加,并呈现不断增加的态势。
表5显示,新疆地区参加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人群,其受教育程度以初中学历的群体较多,占受教育人群的56.8%。同时学校教育的普及,学校体育备受重视,使富裕起来的广大农牧民对体育健身更有着迫切的要求,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表4 新疆地区农牧民家庭成员数量的调查
表5 新疆地区农牧民受教育程度的调查
2.6 新疆地区农村体育竞赛的组织和开展情况
十年来,在各级体育部门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下,新疆地区群众体育组织网络日益完善,为推动和引导群众投身全民健身行列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据新疆体育局统计,到2009年底,新疆地区在体育总会注册的单项体育协会近50个。各级体育活动指导站(中心、点)共计近4000个。经常在各类体育活动指导站(中心、点)参加活动的人数达700多万人。一个在政府领导下、以体育社团为线、以基层体育指导站(点)为点的点线结合、覆盖面广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初步形成。
新疆农牧区体育组织的管理,将发展农村体育事业列入县乡发展总体规划和县、乡、村奔小康的目标管理之中,不断建立健全农村体育组织机构,完善管理机制,逐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体育组织机构网络。使各类体育活动和比赛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起来,有效推动了农村体育事业发展,同时提高了农牧民积极参与、主动锻炼的体育意识与习惯。
2.7 新疆地区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内容情况
以本土习俗为立足点发展农村体育,挖掘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整理、包装和推广。对于外来运动项目,也可以通过弱化和异化手段,经过改良后来满足农民所需。[7]新疆不同民族有其特有的且极其丰富的体育健身内容、方式方法并广为传承,如:维吾尔族的麦西来甫舞蹈、且里西;哈萨克族的姑娘追、叼羊等等,在各民族中开展广泛,深受广大农牧民的欢迎。在天山南北的广大农牧区,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室已经遍地开花,配备了乒乓球、台球、排球、篮球等运动设施,农牧民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新疆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后,充分利用春节、肉孜节、古尔邦节、阿肯弹唱会等传统节日和其它农闲时间,组织开展多形式的、寓教于乐的各类体育活动,充分利用公共体育活动场地,构建面向广大农民的体育服务体系,引导农牧民形成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调查得知,新疆农牧区各乡镇村经常开展的体育比赛和活动依次为:拔河、篮球、象棋、民族舞蹈、长跑、趣味运动会、且里西(摔跤)等;新疆地区农牧民经常开展的体育健身项目主要是四种(表6):健身走、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其次,在民间广为传播的是秧歌,但参与者大多为中老年女性群体。
现阶段,篮球和乒乓球、羽毛球运动之所以能够在农村坚持开展,表明新疆实施的“体育三下乡活动”为农牧民健身娱乐提供了就近活动场所与机会,并逐渐被广大农村青少年喜爱。此外,还离不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带动作用。许多农民由于长时间受城填化生活方式和生产劳动操作程序化及管理制度规范化的影响,他们对城市体育项目并不陌生,一旦有接触机会和活动条件,就能较快地接受。城市文化对农村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像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也渗透到了农村。
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秧歌在农村体育活动中仍占据着主要的位置。它之所以能够长时间在农村开展,主要是对活动的场地设施要求不高,动作简单、朴实、易学,易流传推广,同时保存着浓厚的乡土气息,表达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内心想法,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表6 新疆地区农民经常参加的体育健身活动项目
2.8 新疆地区农村体育活动的主要开展形式
新疆地区在农民健身工程实施期间,把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积极整理、推广科学有效的健身方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在全疆范围内连续组织开展了“全民健身周活动”、“五个亿万人群健身活动”、“体育三下乡活动”等内容丰富的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各族人民群众的健身热情,有力地推动农牧区群众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同时发挥了体育工作在凝聚人心、维护社会稳定,淡化宗教意识、反对和抵制非法宗教活动,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的作用。
新疆地区农牧民个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形式是(表7):第一是与家人一起锻炼;第二是个人锻炼;第三是与其它村民一起锻炼,且以中老年人群居多。
表7 新疆地区农牧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形式
3.1 结论
3.1.1 新疆地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任务所需资金主要由中央财政、地方政府财政性资金和社会资金共同筹集解决。体育活动场地设施的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统一建设的篮球、乒乓球和健身路径等场地设施利用率较低,缺少日常维护和保养。
3.1.2 随着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新疆农牧民体育人口数量有一定的增加。然而,中青年农民体育人口仅为6.2%。就新疆而言,“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对农牧民业余文化生活的影响不大。
3.1.3 新疆地区群众体育组织网络日趋完善,相关部门应不断建立健全农村体育组织机构,完善管理机制。
3.1.4 现阶段新疆地区农牧团场能够坚持开展的体育活动项目以篮球、乒乓球和羽毛球为代表的城市项目;传统项目秧歌其集体性、趣味性、娱乐性强,充分体现了农牧民的创造智慧,展示了农牧民的勤老朴实、有理想、有活力、享受新生活的新风貌。
3.2 建议
3.2.1 新疆地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应通过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监督,将农村体育经费和基本建设投资列入新疆社会和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及时解决体育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国家应确保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经费按时足额发放,采取各种措施来防范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经费的截流、挪用和延误,以确保经费的及时到位。
3.2.2 新疆各级体育职能部门要对国家建设与投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场地器材的质量和数量严格把关。严防“招标展示最好的,现场安装一般的,使用之后最差的”。要有严格的售后服务,延长其使用寿命,并定期检查与维修,为农牧民体育健身提供安全保障。
3.2.3 进一步建立健全农牧区体育法规和政策,把农牧区体育逐步纳入法律轨道,依法治体,保证农牧民享有体育的权利。同时,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开展体育法规、知识的宣传,不断扩大新疆农牧区体育人口,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3.2.4 逐步建立农牧区“国民体质监测系统”,同时积极挖掘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民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整理、研究和开发,让科学与文明占领基层思想文化阵地,增强凝聚力,把农牧区体育活动办的有特色、有活力、有吸引力。
[1][2][3][4]体群字[2007]74号.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下发《“十一五”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规划》的通知[Z].2007.
[5]陈仁伟.我国西北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1):1478-1480.
[6]管延伟.山东省农村体育设施及项目开展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9,(3):122.
[7]张杰.论新农村体育建设的机遇与挑战[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5):29.
(责任编辑:代琴)
G80-05
A
1671-6469-(2010)04-0028-06
2010-06-18
王小涛(1980-),男,河南陕县人,商丘师范学院外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美国文学及美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