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月娟,邢孝兵,徐洁香
江苏省外资进入的新特点与发展分析
朱月娟,邢孝兵,徐洁香
从外商在江苏投资的资金数量的变化、资金进入的行业和区域等方面,分析了最近几年外资进入江苏的一些新的特点。认为江苏在引进和利用外资方面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引进轻利用和招商引资恶性竞争、产业同构现象严重等问题。江苏应立足地区优势,合理确定产业发展规划,并发挥政府宏观指导与微观引导的作用,积极引导外资流向,注重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江苏;外资流向;外资利用;产业规划;经济增长方式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江苏省因其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基础较好、科技与文教事业发达、区位优势明显,吸引了大量的资本涌入。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体制的确立,江苏省在推进区域经济交流与整合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因此对外贸易蓬勃发展,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业已成为我国经济核心区和发展引擎之一。
江苏省经济的快速发展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在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资金需求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外资的大量涌入则毫无疑问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当前,金融危机的阴霾尚未消失,外资进入方式与路径更加多元与复杂,为了更好地吸引和利用外资,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外资进入江苏省的新特点,探寻科学引导外资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一)外资进入的增长状况
由于国家经济政策的引导和东部地区产业梯度的转移,作为我国重要的对外开放窗口和平台的江苏省已经成为外资进入和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一方面,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引进和实际利用的外资额度逐年上升。据《江苏统计年鉴(2005-2009)》,江苏省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总量,2005年为131.8亿美元,2006年为174.3亿美元,2007年为218.9亿美元,2008年为251.2亿美元,3年的平均增幅达22.64%。另一方面,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外商投资结构不断改善。江苏仅在2008年就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236家,新批协议外资507.3亿美元,新批及净增资3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459个,9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168个;全年服务业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174个,协议注册外资118.3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61.8亿美元,增长16.3%。
(二)外资进入的行业状况
资本具有逐利性。进入的外资较注重挖掘一些传统优势产业,而且比较关注行业的发展前景。投资商往往希望借助资本优势直接占领国内高端产业和高端市场。从最近几年外商投资的资金量来看,尽管投资三个产业的资金量都在增长,但总体上投资仍然集中在第二产业,其中设施设备类、纺织类、化工类等制造业仍然是外资关注的重点。世界500强企业在江苏的投资领域,主要分布在电子信息、化工制造、冶金、新型建筑材料等制造业。2004年全省外商投资制造业所占的份额高达82.76%。2005年1~9月,新批制造业外资直接投资项目4 241个,协议注册外资275亿美元,实际到账注册外资69.6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占全省利用外资三项指标分别达81.3%、82%和83.5%,而服务业和农业利用外资明显偏低。2008年,外商直接投资农、林、牧、渔业的项目164个,合同外资14.54亿美元,实际投资4.82亿美元;外商投资制造业的项目达2 777个,合同外资近366亿美元,实际投资176.2亿美元。反映出区域优势和传统特色产业在江苏经济发展中仍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房地产业的发展,外资对江苏省房地产业的介入也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仅2008年外资就向该行业实际投资33.5亿美元。
此外,有两点需要引起注意:一是受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一些外资企业撤离了江苏省,而对一些服务性、高端性的产业正加大进军的步伐。二是外资在继续加大对传统产业投资的同时开始涉足对该地区民航、港口等基础设施产业的投资。
表1 2007年外商实际投资额的产业分布(单位:万美元)
(三)外资进入的区域状况
一方面,外资进入的区域仍然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与经济政策环境等各方面更为成熟与完善的苏南地区,且增长较为稳定,这一点在经济低迷时表现得尤为明显。进入苏北地区的外资在量上仍然偏少,但增长的速度较快。如2009年上半年,昆山新增注册外资25.03亿美元,比2008年同期增长2.2%;实际利用外资10.52亿美元,同比增长11.0%。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昆山具备完善的产业链,能为外资提供一个最低综合成本。另一方面,产业集中度较为明显,具有地域优势和传统优势的行业更加受到外资的青睐,“强者恒强”的状况没有改变。如进入苏南地区的项目和资金明显比较集中,且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2007年外资进入苏州的项目共计2022个,其中进入第二产业的资金为61.9659亿美元,进入第三产业的资金仅9.5175亿美元,进入第一产业的资金只有1637万美元。
另外,出现了一些资金向内地省份转移的迹象。但被转移的主要是一些制造业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而具有地域特色的行业、高科技行业及服务业转移的迹象并不明显,甚至出现了一些内地企业的研发部门向江苏搬迁的现象。
表2 2005-2007年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分布
(一)重视数量,忽视质量
长期以来,由于对资本的盲目崇拜和对资金的饥渴,各地政府官员重视外资规模管理而忽视对外资的质量管理。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为追求政绩,片面追求引进外资的数量,轻视或忽视外商投资的质量。大量上马化工、造纸、冶金等重污染的外资项目以及发达国家明令淘汰的项目,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致发生太湖流域的“蓝藻”事件,严重影响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二)招商引资恶性竞争,产业同构现象严重
由于缺乏科学、统一的产业规划,地方政府官员盲目进行招商引资活动,乃至各地竞相将电子、机械、化工与医药等产业作为本地区发展的主导产业。产业同构现象突出,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同时,地方政府官员基于狭隘的政绩观,为增加本地外资进入的数量和规模,在土地政策、财政税收政策及贷款优惠等方面展开“朝底竞争”,甚至地方政府主要官员亲自上阵,爆发了一场场招商引资大战。招商引资过程中以低成本的吸引外资,导致严重的恶性竞争,使不少外资企业成为“候鸟企业”。这不仅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损害了投资环境,而且严重危及健康的市场竞争秩序。
(三)片面强调政府作用,重引进轻利用
目前,各地进行的招商引资活动基本由政府主导。政府中成立了招商引资部门,每年核定引资的数量和增长比例,并具体量化到人,乃至将引资额度作为考核的标准。这使得地方政府和官员面临巨大的招商引资压力。同时,地方政府领导为谋求在任政绩,盲目追求通过引进外资来推动GDP的增长。政府主导引资的过程是必要的,但片面强调政府在引资过程中的作用,借助行政手段实施相关行为,就容易违背市场规律。各地展开的招商引资活动又过于强调引资公关,只管将资金引进来,而忽视对引进资金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利用,存在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不足,帮助不够、服务不周等问题严重。
(一)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改善投资环境
伴随江苏省社会经济的发展,外商对各地市优惠政策的态度已经在发生转变: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当地政府提供相对优惠的政策和措施,更需要一个能保障企业稳定发展、持续获利的投资环境,更为关心的是投资地点的经济基础、自然资源、交通状况、人文环境及政府的透明度。因此,各级政府应该从建立诚信政府入手,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改善外商投资的软环境,形成政策开明、服务高效、制度规范、和谐健康的投资环境。具体而言,一方面,需要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政府的经济调控和社会服务功能,弱化政府的经济功能,建立公正、透明的审批体制,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营造良好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另一方面,应当加强外商投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着力改善各职能部门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实行相对统一的土地、税收政策,营造公平、开放的投资环境。此外,对于破坏投资环境和发展环境的官僚主义,应加强行政问责。实践证明,发展环境和投资环境越好的地方,经济发展的速度越快。这也是许多外资企业进入各类开发区投资办厂的直接原因。
(二)立足地区优势,合理确定产业发展规划
各地市之间为招商引资而进行恶性竞争,尽管对某地一时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但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这种政府主导下的低成本引资难以长期维系,而且由于严重扭曲了市场机制,必将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事实上,引进外资中的这种恶性竞争已经开始显示出种种弊端。基于区域经济优势和地区间的分工与合作,从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出发,各级政府应避免产业趋同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准确把握并定位好各自的产业优势,并进行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省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应该进行统筹规划,引导各地市政府合理制定本地区产业发展规划,以避免产业同构现象。
各级政府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时,一方面应注意不能单纯着眼于经济增长,而应立足于和谐社会和绿色GDP,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应衡量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的特点和各自优势,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基础上强化分工合作,尽可能避免产业同构现象。这需要长三角地区的地方政府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统筹协调对外开放政策,在协商的基础上实现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事实上,2008年9月7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已经为这一发展规划提供了较好的依据。
(三)引导外资流向,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目前,进入江苏省的外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等第二产业。《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在重要领域科技创新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对经济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区域内部发展更加协调,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空间格局”。为此,应当积极引导外资流向,将引进外资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升产业的竞争力。一方面,应进一步优化外资结构,扩大外资进入的行业和比例限制,在不违反国家对外商投资产业限制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外资投向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提升服务业的服务水平和竞争实力。另一方面,在大量引进外国的资金、技术、信息、人才尤其是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管理经验的同时,引导外资进入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设施领域和高端制造环节,积极推动产业调整和产业升级。通过实施积极的鼓励外商投资的产业导向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在保证传统优势产业继续发展的基础上,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实现企业生产分工合作、技术升级换代、管理科学规范的产业链模式。
(四)提高外资利用质量,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在外资的推动下,江苏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高速发展的背后也有潜在的危机。一项针对长三角制造业的抽样调查表明,生产最终产品的企业超过70%,这意味着作为长三角经济的一部分,江苏省的制造业在很大程度上依旧徘徊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过于集中,不仅严重制约其参与全球竞争,而且易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这种状况亟待改变。一方面应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招商引资方式,在保证引进外资数量增加的同时,从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出发,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智力资源,合理引进并积极有效利用外资;另一方面,应立足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通过调整发展思路,引导外资企业加大自主创新能力、参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重视外资进入的数量而不重视外资的质量与利用,乃至为了招商引资而在各地区间进行低成本的竞争,势必削弱江苏省吸引外资的能力和利用外资的整体效率。要改变这种状况,针对外资进入江苏的一些新的特点,必须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与发展环境,将吸引外资和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政府宏观指导与微观引导的作用,引导外资围绕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从而充分发挥外资的作用,促进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
[1]卜海.基于外贸视角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2).
[2]张侃.长三角产业转移加速涌向安徽[N].上海证券报,2008-10-16.
[3]毛新雅,张得志.长江三角洲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J].改革与战略,2007(10).
[4]金峰.长三角地区引进外资水平现状与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6(4).
[5]钱运春.长江三角洲外资空间演进对城市群发展的推动机制[J].世界经济研究,2006(10).
[6]郭晓合,仝恩.长三角地区引进外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6(2).
book=81,ebook=174
F127
A
1673-1999(2010)11-0081-03
朱月娟(1981-),女,浙江海宁人,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蚌埠233041)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硕士研究生;邢孝兵(1974-),男,安徽合肥人,博士,安徽财经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徐洁香(1976-),女,安徽安庆人,博士,安徽财经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2010-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