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汽车狂人”的追赶之路

2010-09-01 03:02
对外经贸实务 2010年8期
关键词:李书福沃尔沃吉利

张 锐 本刊特约撰稿人

李书福:“汽车狂人”的追赶之路

张 锐 本刊特约撰稿人

本文作者系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经济学教授、中国市场学会常务理事、本刊编委

从开照相馆到制造冰箱

与现在高耸林立的厂房和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令人应接不暇完全不同,1970年代的浙江沿海可以看见的恐怕除了大海就是农田,工业在当地百姓的眼中无疑是一个非常陌生的词汇。尽管如此,这种地水相拥的环境仍让台州农村出生的李书福年少时感受到了许多的快乐,因为他可以与儿时的伙伴们一起到水田中去抓泥鳅,还可以坐上大人的渔船去远处看海,抑或光着屁股与玩伴们在海边追打和嬉闹……。也许是太贪玩的原因,高中毕业时李书福由于3分之差没能考上大学。

一般说来,当时名落孙山的弟子都会有一个较长的痛苦时期,但李书福似乎没有,因为他看到家乡的少数人已经开始成为了个体户并做起了自己不错的生意,头脑中于是就有了独自创业的念头。“我是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长大的农民。不怕穷,不怕苦,就想致富!”后来李书福也毫不避讳地对媒体披露自己当时的想法。当然,更让李书福感到幸运地是,父亲不仅没有因为儿子未考上大学而发出半句责怪之言,相反慷慨拿出120元钱支持孩子去闯荡。李书福当时非常清楚,对于当时只靠种地的父母亲来说,120元钱肯定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拿着父亲给自己的起步资金,李书福买了一架海鸥牌相机,开始走村串户地给人家拍照,而令李书福没有想到地是,仅仅才半年时间他就赚了1000元钱。孝顺的李书福在还给父亲120元钱之后,利用剩下的800多元钱开了一家小照相馆,而且生意还有不错的起色。天道酬勤。李书福在洗相过程中发现,用一种药水浸泡,可以把废弃物中的金银分离出来。于是,李书福开始把分离提取出来的金银背到杭州出售,结果发现自己这项独一无二的技术业务比开照相馆还赚钱。一不做,而不休。李书福果断地关掉了照相馆,专门干起了从废电器中提取贵重金属的生意。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时间一晃就到了1984年。一天,李书福到杭州交售完贵金属产品时遇上天下大雨,雨水罐进了破旧的皮鞋,李书福无奈找到了一家私人小鞋厂想订做一双便宜的皮鞋。而就在这家鞋店,李书福发现4个工人正在做异型铁片,在与他们的闲聊中,李书福得知这种元件原来是电冰箱的制冷配件,而且当时市场供不应求,来钱很快。行动几乎与反应同时发生。来不及听完鞋厂工人的仔细讲解,也忘记自己要订做皮鞋,李书福拔腿跑出了鞋厂后就来到了杭州的一家电冰箱制造厂,一打听确认自己从鞋厂工人们那里得到的消息完全属实,当天,李书福就兴奋地乘坐最后一班客车赶回了台州。

回到家的李书福按照自己在鞋厂的所闻所见在两天不到的时间内就手工制造出了第一件电冰箱制冷元件,而且拿到台州的一家冰箱生产企业时就被对方一眼看中,并且厂方承诺只要批量产品一到就直接用现金收购。也就在这种偶然夹杂着必然之中,李书福冰箱配件厂——黄岩县石曲冰箱配件厂正式开业了。不过,随着自己与电冰箱制造厂来往的愈来愈亲密,喜欢自己琢磨的李书福发现冰箱里除最关键的“蒸发器”之外的其它所有部件都是非常简单的事。于是,在向冰箱厂家输送了约七个月的制冷配件之后,李书福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自己生产冰箱,并将黄岩县石曲冰箱配件厂更名为北极花冰箱制造厂。到了1989年,北极花冰箱销售额已达4000多万元,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正当李书福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时,1989年6月国家出台电冰箱定点生产的产业约束政策,民营背景的北极花电冰箱自然没有被列入到定点生产企业名单中。无奈之下,李书福只得关掉电冰箱厂的大门,并把资产全部上缴给了当地政府。

从生产建材到制造摩托车

为了能够完全摆脱痛苦,已是26岁的李书福在当年选择了南下深圳大学学习。但是,大学的读书生活似乎并没有给李书福带来多少乐趣,而且李书福认为“是活受罪,受活罪”。一次,在陪深圳当地的一位同学逛建材市场时,李书福发现装潢材料基本上都是从外国进口的,并且直觉告诉李书福这一行业肯定能赚钱。第二天,李书福向班主任递交了一份简单的退学申请,打起行囊就坐上了北上的列车。

回到老家台州的李书福与兄弟们联合投资2000万元创立了吉利建筑装饰材料厂,之所以取名“吉利”,李书福是希望自己的这次买卖不要像第一次那样被腰斩,并且能够大吉大利。事实也正是如此,由于李书福的装饰材料厂一开始就从外国进口了一些先进的设备和机器,并以生产高档产品为主,因此,其生产出的中国第一块镁铝曲板和铝塑板备受市场青睐,并为李书福积累起了巨大财富。直到今天,以国美名字命名的建材仍然是吉利集团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

也许是经验的不足,也许是判断的失误。1992年,创业有成的李书福没有做出任何思考就一头扎进了当时热火朝天的海南房地产市场。结果可想而知。伴随着海南地产泡沫的破裂,李书福亏得血本无归。而从这次人生最大的商业失败中,李书福也得出了最大的教训:“我只能做实业!”

从海南回到台州的第二年,李书福遇到了市政府组织民营企业出外考察大型国有企业的机会。在参观一家大型国有摩托车企业时,李书福得到了摩托车产销两旺的第一手信息。因此,考察完毕一回到公司李书福就提出了要自己制造摩托车的设想。然而,李书福首先遇到的问题便是没有摩托车生产许可证,他跑到国家机械部,请求批准同意生产摩托车,可机械部的大门他进都进不去,最后只好隔着门跟里面的门卫对话后失望而归。

电冰箱制造的失败让李书福想到了“绕道”而行借“腹”生子的大路。李书福找到了临海有生产权的国有邮政摩托车厂,与对方签署了名为“协作生产”的协议,其实就是李书福生产一台就给他们几百块钱,而仅这一项收购生产权,李书福就付出了数千万元的代价,并且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了好多年。直到1998年,国家机械部才留意到他们,在让他们兼并台州一家负债6000万元的国企之后,李书福的吉利摩托车厂才获得了正式生产吉利摩托车的权利。

获得了“准生证”的李书福如鱼得水。在接到国家生产许可证不到7个月的时间内,吉利摩托车厂研制出了中国同行一直没有解决的摩托车覆盖件模具,同时又研制成功了四冲程踏板式发动机,并取名“吉利”。之后,吉利摩托车厂又与中国最大的摩托生产国有企业——重庆嘉陵强强合作,在台州生产“嘉吉”牌摩托车,不到一年又开发出中国第一辆豪华型踏板式摩托车,很快便替代了日本和台湾的同类摩托车,不仅一直占据国内踏板车销量龙头地位,还出口美国、意大利等32个国家和地区。直到李书福决定转产的那年,吉利摩托车产销43万辆,实现产值15亿元,吉利集团因此赢得了“踏板摩托车王国”的美誉。

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

李书福说他喜欢汽车从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小时候他们四兄弟的床下全是用泥巴做的汽车,高兴的时候还用绳子牵着满地跑,为此,他们还老挨老爸的骂。及至深圳读大学时,李书福还花6万元买了一辆深圳产的中华轿车,仔细观测后大呼,“汽车有啥了不起,不就是四个轮子、两部沙发加一个铁壳吗?”为此他落得个“汽车狂人”的别号。

偏执与偏爱让李书福作出了更加疯狂的行动。1996年,李书福买回两辆奔驰,然后把它们都拆了。接着他又从香港买来奔驰的配件,试图照着奔驰的样子一件件地组装起来,造出自己的奔驰车。由于当时钢制外壳一时做不出来,异想天开的李书福居然就用玻璃钢给这辆奔驰汽车做了一个外壳,并且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吉利一号”。不仅如此,李书福还开着这辆与奔驰320一模一样的轿车围绕着整个台州城“出风头”,并在电视台做了广告,奇怪的是居然有人打电话来问这辆车的价钱。然而,当这辆样车送到有关部门时,被告知由于其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而禁止上路行驶。尝到了多次闯“红灯”之苦的李书福此时更加明白一切必须按照规律办事。他决定从实际出发,走低档路线,“为中国老百姓造买得起的好车”。而那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奔驰”则至今还在临海的工厂里。

但是,李书福造汽车首先碰到的最大麻烦还是“准生证”问题。他找到当时的黄岩经委领导,说是要搞汽车,得到的答复是“不可能”;找到省机械厅,答复不仅是“不可能”,还加上一句:“汽车就是生产出来也不能上牌”,一下子把路封死了。正当李书福到处碰壁和近乎绝望的时候,机会不期而至。1997年,李书福在浙江跟一些四川朋友吃饭聊天,李书福发牢骚说,他想生产轿车,但就是生产权解决不了。这时,有一个人说,他有一个朋友,是四川德阳监狱监狱长,也是监狱下属汽车厂的厂长,但该厂由于经营不善即将倒闭。闻讯的李书福连夜买了前往四川的机票,并在第二天赶到德阳找到了监狱长和司法局领导,商谈股份合作办厂。双方一拍即合,很快合资成立了“四川吉利波音汽车有限公司”。1998年8月8日,吉利自主开发的“豪情”下线,市场价定在4.79万元,成为当时中国最便宜的轿车。

然而,令李书福没有想到地是,在三年之后国家经贸委颁布的《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的车种中依然没有出现吉利的名字。这样,尽管当时38岁的李书福已经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最富有的50人之一,但他还必须频频穿行于京、浙两地,在相关国家部门之间游说,希望拿到国家允许他造汽车的牌照。1999年,当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视察吉利的时候,李书福动情地对他说:“请国家允许民营企业尝试,允许民营企业家做梦,请给我失败的机会吧!”苍天不负有心人,李书福的呼吁没有白废。2001年10月,中国正式加入WTO前的10天,国家经贸委发布了第6批中国汽车生产企业产品《公告》,吉利车榜上有名。看着那张登载着《公告》的报纸,李书福那一天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呆了整整一天。

的确,风雨之后就是阳光。从第一辆吉利车下线至今,李书福将吉利集团打造成了一个总资产249亿、年产30万辆整车和员工超过7000余名的大型现代汽车制造企业。如今的吉利不仅拥有6大整车制造基地和近10个汽车品种,而且在中国“3+6”的汽车版图中以民营企业的唯一标识找到了自己显著的位置。按照李书福的设想,到2015年,吉利要实现产销量两百万辆的目标,要占领国内将近百分之十五左右的份额,在国际市场上占到百分之二点五的份额,不仅如此,李书福希望自己退休前吉利汽车能进入全球汽车行业排名的前10位。

在歧视中长大

这是李书福亲口所讲的一个故事。2008年的一天,他在家中看电视,里面正在播放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的消息,“我忽然就哭了。”后来他说:“奥巴马上台和我有什么关系啊?但我也流眼泪了,因为我觉得他不容易。我们有这个经历的人都明白,要做一件事情有多么艰辛。”的确,李书福在外界的眼中可以说一直是一个不合时宜的“堂·吉诃德”,并遭受着各种各样的蔑视和质疑。

农民出身、人格复杂、学历阙如,这恐怕是李书福总是招徕无端嘲笑的最深原由。正是由于出身农民,李书福说话总是直来直去而且不识时务,除了为自己领到了一个“汽车疯子”的绰号之外,他在2001年作出的美国汽车三大公司10年内将倒闭的预言一时也被国内外的汽车巨头和媒体看成是“不知天高地厚”,甚至人们一度不约而同地认为这位浙江草莽商人一定是真疯了。也正是由于学历阙如,人们很难相信只有一个成人研究生学历的人能够造出汽车,而当李书福带着他的吉利汽车第一次出现在汽车市场上的时候,人们还是认定他异想天开,特别是对于他的产品——吉利汽车,不少人的结论是:“吉利即使给你,你敢开吗?”

外界刺耳的评论李书福可以当做耳旁风,但最让他痛苦的还是在许多现场所遭遇到的白眼。1998年8月8日的那个下线仪式,为了庆祝吉利“豪情”汽车在浙江临海的生产基地正式投产,李书福向全国发出了700多张请柬,而且备足了高档酒菜,可是那天快10点钟了还是没有嘉宾前来。最后快到晌午了,只有浙江省的一位女领导出现在车间门口。

让李书福伤心至极地是自己好不容易研发出来的产品竟然被客户看成是不值钱的“贱品”。2008年年初,吉利在底特律车展上发布了自主研发的爆胎监测与安全控制系统,并在远景等几款新车上运用了这种新技术。但是,在性能、质量、服务都提高的情况下,售价却只能标到同类产品的50%。消费者对吉利推出的新车仍然不太买账,吉利还是被国人瞧不起。“我们的产品没有尊严,售价总是比人家便宜,总是被人家低看一眼,这个局面最起码我是接受不了。”直言快语的李书福接受媒体采访时不断地为自己鸣不平。据说,有一回李书福与同事喝酒后号啕大哭,说:“我一不偷、二不抢,每天从早晨6点半工作到晚上11点,辛辛苦苦办企业,为什么别人总嘲笑我?”

收购全球著名的汽车生产商沃尔沃应该可以说能够洗刷一下李书福身上的“乡土”气味,但即便是如此的好事,李书福又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在吉利与福特针对收购沃尔沃协商的初期,对吉利知之甚少的瑞典人拿着中国媒体对吉利的报道,抗议不能将沃尔沃出售给这样一家“弱小”的公司。而当吉利即将成功收购沃尔沃时,很多的中国人竟然发出了沃尔沃为什么卖给中国、为什么会卖给吉利的疑问。对此,平日里喜欢以诗言志的李书福写了一首名为《我清楚》的自由诗作出了回应:

人在旅途,谁能知道前方有多少条路,

清晨沐浴阳光,

星光为我引路。

春夏秋冬,喜欢就永不服输,

擦干泪,坚持住,

该受的苦我来受,该走的路我清楚!

跨国大并购

在李书福过去和未来的商旅生涯中,2010年绝对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年代;在中国汽车工业的历史上,2010年也绝对是一个值得可圈可点的年代。3月28日,吉利汽车集团与福特汽车签署收购协议,出资18亿美元收购北欧最大老牌汽车巨头沃尔沃100%的股权;7月6日,欧盟市场监管机构欧洲委员会正式批准吉利收购沃尔沃。吉利创造了中国汽车产业史上最大也是最彻底的一宗海外收购记录。

收购沃尔沃如此大的海外产业行动,李书福感觉到一点也不孤单。2008年12月27日,日理万机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新华社发表的《吉利汽车逆势上扬对汽车工业的启示》一文做出重要批示,之后不久,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专门召开的“吉利汽车发展经验座谈会”上,民营出身的吉利成为了主管部门的座上宾。而就在去年,李书福受到温家宝总理的三次召见;及至宣布收购沃尔沃前的一个月,三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密集视察吉利。让李书福倍加感动地是,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李书福被特邀向中央领导作了长达10分钟的吉利战略汇报,之后李书福得到的指示是:各方面都要积极支持像吉利这样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

收购沃尔沃在李书福的整个战略棋盘上一点也不显仓促和莽然。一个鲜为人知的细节是,李书福早在2002年底就预判到福特可能会出现问题,并且在员工大会上就放言“吉利要吃掉沃尔沃这块‘肥肉’”。自此,李书福就率领着自己的团队开始了谋篇布局的海外行动:2006年10月,吉利集团参股英国百年汽车企业锰铜控股公司,并成为其最大股东,双方合资成立了上海英伦帝华合资公司;2009年3月,吉利收购在变速箱技术方面居于世界第二位的澳大利亚DSI公司。及至此次收购沃尔沃之前两年,吉利不厌其烦地主动与福特汽车接洽,讨论收购事宜。虽一再遭福特汽车拒绝,但吉利痴心不改,并最终将沃尔沃揽入怀抱。

李书福将沃尔沃比做是“欧洲公主”,而将自己的吉利集团看成是“农村青年”,不难想象,当“农村弟子”将“高贵公主”娶进家门时,李书福心中所荡漾的自豪与骄傲就不言而喻。因此,媒体几乎一致的分析结论是,李书福收购沃尔沃很大程度上是冲着沃尔沃尚且光鲜的品牌而去,乡下娃子手工打造出的吉利汽车需要嫁接“贵族的血统”以改变自己的低端形象。

实际上,自从创办吉利以来,吉利的品牌被定格在低档次和廉价车上就一直是李书福的心头之痛,而且李书福深切地感受到,一旦人们对吉利形成了档次不高的印象,要扭转过来非常困难,随之而来地是,吉利小排量、经济型汽车的销量明显下降,很多吉利的老用户在更换新车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国外品牌。基于此,吉利从2007年开始就作出了从低端品牌向中高端发展的战略转型,人们也看到,曾经吉利的主打产品“老三样”——“豪情”、“美日”、“优利欧”已经逐渐淡出市场,而“新三样”——“远景”、“金刚”、“自由舰”以及“帝豪”等中高级轿车横空出世。不仅如此,一向讲究经济实用、连30元以上的衬衣都舍不得穿的李书福,开始在各种汽车论坛和面对媒体时大谈特谈起“品牌”来。

当然,如今学会了含蓄的李书福不会公开自己收购沃尔沃的“隐私”和“内情”。在和沃尔沃公司的工会代表谈判时,对方给李书福出了一道难题,问他能不能用3个词来说明为什么吉利是最合适的竞购者。当时,场上的气氛有些尴尬,主持人本打算出来圆场,但李书福摆摆手,决定自己面对这道难题。英文不太好的他回答说:“我想说的3个词就是I love you!”

未来之路

对于企业家个人来说,一次著名而成功的商业收购必然提升他的潜在价值和放大其影响力。正是如此,在英国《每日电讯》刚刚评选出的全球五位“掌控着世界汽车工业未来重量级人物”的榜单上,人们看到除美国总统奥巴马、福特CEO兼总裁艾伦·穆拉利、菲亚特老板塞尔吉奥·马尔基翁以及丰田公司总裁丰田章男之外,李书福的名字也赫然在目。无独有偶,在中央电视台“2009年度经济人物”的颁奖台上,亲自为李书福颁奖的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也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也该是李书福领奖的时候了!”显然,无论从事业收成还是个人收获来讲,李书福都可以算得上是时代的宠儿。

然而,李书福的未来之路肯定不会一马平川,其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实现吉利与沃尔沃的有效对接。扫描全球跨国汽车并购,能够产生一段美好姻缘并且善始善终的并不多见,而且无论四川腾中重工收购悍马,上汽收购韩国双龙,国内也不乏屡屡失败的最新案例。也许“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每一个“出海”的企业自身情况不同,遇到的问题不一样,故遭遇的挫折及挑战也不尽一致。但有一点却是共通的,即海外并购作为一种国际商务运作,其面临的种种状况比之国内投资更为复杂,陷阱更多。特别对于吉利收购沃尔沃而言,未来的文化上是不是融合,国际市场是不是能够如期的开展起来,尤其是沃尔沃目前还是一个亏损企业,如何扭亏为盈,在李书福的眼中绝对是一道不小的难题。

当然,可以让市场稍稍放心地是,李书福已经为沃尔沃初步拟定了一份诱人的“复兴路线图”:

——沃尔沃在瑞典和比利时分别有两个汽车组装厂,在瑞典还有一个发动机生产厂,吉利将把这些主要的研发和生产基地都留在欧洲。

——通过在中国设厂,利用中国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大幅削减沃尔沃轿车的生产成本。有消息称,吉利计划在北京或天津建立年产30万辆沃尔沃轿车的新工厂。

——未来4到5年的时间内,沃尔沃的年销量从现在的40万辆提升至100万辆。

——确保沃尔沃的开发费用,以便研发出效率更高、排量更小、更环保、重量更轻的发动机。

人称“汽车狂人”的李书福,从身揣100多元创业到构建资产总额达249亿元的大型汽车制造集团;从草根出身的商人蜕变为具有现代气质的企业家;从经历无数次的嘲弄和奚落到摘取一项又一项的荣誉和桂冠,他一次又一次地实现了其人生的完美转身。而如今更让国人惊羡和骄傲的事实是,李书福率领的吉利集团以“农村小伙”的身份将沃尔沃这一“国际明星”娶进了国门,再一次创造和书写了中国汽车业发展的传奇。

猜你喜欢
李书福沃尔沃吉利
9.98万元起售,吉利缤越COOL正式上市
沃尔沃XC40 RECHARGE
沃尔沃C40
More than the largest small commodity market of China
先秦:并不吉利的日子
李书福的汽车“野心”究竟有多大
吉利4A军团出战
李书福 自书40年创业史 致敬改革开放
沃尔沃2017款V40
沃尔沃2018款S60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