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黄 絮 ●
纺织品印花行业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 文|黄 絮 ●
目前,盛行的纺织品传统印花技术主要有两种:即平网印花和圆网印花。这两种技术受张力小,不易变形,颜色鲜艳丰富,瑕疵较少,特别适应于多品种生产,在纺织品印花行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平网印花和圆网印花同属于丝网印刷,它们的应用原理基本相同。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手工丝网印花一直是唯一的丝网印花方法,后来,现代技术赋予这种工艺自动化手段,于是出现了更为先进的印花方法——自动丝网印花,也就是平网印花。60年代中期,这种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筛网形状从手工及自动的平网转向圆网,逐步发展成了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印花方法——圆网印花。
圆网印花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推广应用以来,凭借其色泽艳丽、印制快捷、品种繁多等诸多优点,已逐渐发展成为纺织品印花的主流技术。目前圆网印花已占全部纺织品印花量的60%左右,在西欧国家,比例高达90%以上,未来几年这种状况可能会继续保持下去。
从世界范围来看,西方国家的平网印花产量有所下降,而远东地区的产量正在快速增长。主要原因是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劳动力成本比较低廉,而平网印花技术虽然速度比圆网印花慢,但其制版成本低于圆网印花,且适应于小批量精细印花,需要的人工数量多于圆网印花。这些国家的纺织品印花量呈增长趋势,同时,印花纺织品平均生产时间正在逐步缩短,以适应市场对纺织品印花小批量、多品种、多花色的要求,因此,平网印花量也在增加。
棉、涤棉产品的印花,因采用圆网和平网印花技术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和适应大幅面、高精度等特点而占有优势。原稿分色、激光照排、激光雕刻制版、电子测色配色、自动调浆等先进技术和设备也逐步推广应用。
圆网和平网印花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印花方式,它们都应用丝网印刷技术,源于型版印花,是将纸版、金属版、化学版或木版上雕刻出镂空花纹的印花方法。
圆网印花采用镍质圆型金属网,平网印花是将丝网绷在金属或木质矩形框架上。圆网印花的生产速度最快,每小时大于3500米,超过20套色的圆网印花机已经问世,这种印花方法正在慢慢取代滚筒印花,滚筒印花虽然具有速度快、精度高的特点,但雕刻费用较高,正在被逐步淘汰。
平网印花除了工艺是自动化的以外,其他与手工筛网一样,只是生产速度更快,大约每小时500米,而手工筛网印花一般每小时只能生产50~90米。自动筛网印花只能用于整卷织物,裁剪好的衣片一般不用这种方法印花。作为一种商业化生产工艺,商家通常喜欢采用生产效率更高的圆网印花。
印花机的发展得益于制版技术的改进和发展。该技术从雕刻、铜辊手工操作和照相雕刻制版发展到喷墨制版、喷蜡制版和激光制版等无版直接制版技术,不再使用菲林片,使圆网与平网的制版过程大为精简,降低了产品成本并减少和杜绝了污水排放。由于印花方法不同,圆网印花和平网印花的尺寸相对来说也有一定的范围,圆网尺寸为640mm,而平网尺寸为305~1200mm。在实际生产中花型的尺寸并非是筛网的整倍数时,就要对花型进行校正,如花型同步放大或缩小,但要求在10%以内,否则会改变花型原样。
尽管圆网印花显示出绝对的优势,并且在精细度方面有了较大提高,但平网印花仍然不会被淘汰。事实上,平网印花技术正在重新得到重视,原因在于小批量印花的趋势正在逐步形成,全球纺织品印花厂商获取利润的最重要手段就是小批量、多品种、高附加值、快速交货的运作方式,向市场提供高品质的印花纺织品,所以从经济的角度出发,使用平网印花是有利的。据测算,凡是小于1000米的订单,平网印花成本低于圆网印花成本。随着数字制版和缩短换版时间的自动化技术的引进,使平网印花更加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印花技术。目前,亚洲的印度、日本、韩国、泰国和欧洲的西班牙、葡萄园、意大利均以平网印花为主。
近年来,纺织品数字印花技术发展迅速,这项技术具有传统印花工艺所不具备的优势:省时、经济(无需网版)、无限多样化的设计以及色墨与染料的高效利用等。曾有报道称,数字印花技术可在某种程度上替代圆网印花技术,事实上,纺织品数字印花技术还远没有达到实际水平,其印花总量还不足所有纺织品印花的0.3%。数字印花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关键技术在设备、软件、色墨水的研究与开发。数字印花不仅可以省去制版工序,降低成本,还可以以数字式储存印花花样,这使得该印花方法变得越来越具有吸引力,这方面的研究方兴未艾。目前,欧洲纺织品印花行业已经有90%以上的企业采用数字印花打样和承接300~500米的订单。
纺织品印花行业具有周期性和时尚性的特征。流行季节正在变得越来越短,一年中可以出现5~6次流行季。消费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希望通过服饰体现个性,所以需要品种繁多的颜色和独特的图案。为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需求,纺织品印花流行模式正在高速更新换代。尽量减少废物排放和污染的生态观念正在成为世界潮流,注重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生态平衡,对提高纺织品印花的质量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消费者不同的需求的共性是:适应性、灵活性和变通性。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必须发明一种技术,以利于进行大规模定制服务。这是应对流行周期逐渐缩短问题的一种全新生产理念,旨在生产消费者选择的无限多样化的图案。将来,谁做不到这一点,谁就会失去这个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