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道满,陈德荣,谭思宽,洪延平,肖正利,陈玉萍
(1.远安县林业局,湖北 远安 444200;2.远安县荷花镇林业站,湖北 远安 444211)
古树是古地质、古气候等环境变化及人类历史活动的见证者,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古树所蕴藏的珍贵物种基因,在整个生物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维护自然界生态平衡的主角,且与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古树的研究成为当今自然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古树按照全国统一规定分为三级:国家一级古树指树龄在500年以上的树木;国家二级古树指树龄在300~499年的树木;国家三级古树指树龄在100~299年的树木。
马尾松(Pinusmassoniana Lamb)属松科松属,耐干旱瘠薄,适应较广,材质优良,产脂量高,是我国荒山造林绿化的先锋树种[1,2]和重要的用材树种[3]。同时,因其树形优美,寿命长,还具有药用、观赏价值。远安马尾松具有皮薄而红,树干圆满,生长迅速,出材率高,抗性强等特性,被湖北省林业专家定名为“远安县红薄皮马尾松”,属于我国马尾松种源中的优良类型[4,5],是全国马尾松优良种源之一。因此,远安马尾松古树资源的保存、利用和研究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远安县位于鄂西山地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地理位置介于东经 111°14′34″~ 111°52′41″,北纬 30°53′08″~31°22′34″之间,面积 1752km2。属荆山山脉腹地,海拔76~1325m,总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即西陡东缓中低平,酷似马鞍型,具有垂直地貌特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16℃,年无霜期220~240d,年降雨量1000~1100mm,年日照时数1878h。土壤有黄棕壤、紫色土、石灰(岩)土、潮土、水稻土等5种类型,黄棕壤是分布面积最广的一类土壤,占土地总面积的61.3%,土层厚度大于60cm的占73.4%,pH值等于或小于7.5的占69.7%。有森林植物132科554种,主要有马尾松、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ume)、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Carr)、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等。由于偏酸性土壤广泛分布,适合马尾松生长,决定了远安优势树种以马尾松为主,是全国马尾松的主要产区,马尾松也是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和提供商品木材主要树种。马尾松古树资源丰富,约占全县古树资源的20%,占宜昌市马尾松古树资源的65%,为马尾松古树资源的保护、利用与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远安县马尾松古树资源的研究是结合远安古树名木资源的普查进行的。主要是了解该地区马尾松古树的分布情况,掌握重点分布区及其自然概况与社会经济等情况。采用实地逐株调查,测量古树树高、胸径、冠幅,采集枝叶样品,拍摄树体照片,调查记录古树树体特征、生长状况、立地条件及保护利用情况,调查估测古树年龄。然后进行数据整理,录入微机,建立电子档案。对马尾松古树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分析马尾松古树的空间分布、立地条件、形态特征、年龄结构、生长状况及保护现状,提出马尾松古树资源的保护利用对策。
3.1.1 远安县马尾松古树的数量及区域分布
表1显示远安县共有马尾松古树184株,其中一级1株,二级8株,三级175株。这些古树分布在全县所辖7个乡(镇)的 6个乡(镇)38个村,其中茅坪场镇120株,荷花镇31株,其他乡(镇)33株。可以看出,远安县马尾松古树主要集中在沮河以东的茅坪场镇和沮河以西的荷花镇2个偏远山区。而沮河两岸地势较为平坦的区域分布较少。
表1 远安县马尾松古树统计表 株
3.1.2 远安县马尾松古树的垂直分布
该区域内,马尾松古树垂直分布从海拔160~910m,其中海拔160~500m 分布 152株,占马尾松古树总数的82.6%,海拔501~910m分布32株,占马尾松古树总数的17.4%。海拔1000m以上没有马尾松古树分布。
3.1.3 远安县马尾松古树集中分布区
从表1可以看出,占65%马尾松古树分布在茅坪场镇,是该县马尾松古树资源分布较为集中的区域。茅坪场镇地处该县东部,东与南漳、荆门以漳河之隔,南与鸣凤镇、当阳县接壤,西、北与旧县镇、河口乡相邻,面积 258.6 km2,海拔148~873.8m,森林覆盖率82.1%,是马尾松集中产区。该镇是马尾松古树资源最多、最集中镇,平均约2 km2近1株,分布在12个行政村中。数量最多的是九龙、两河2个村,次之为八角、白云2个村,其他村为零星分布(表 2)。
表2 茅坪场镇马尾松古树统计表 株
茅坪场镇不仅是远安县马尾松古树集中分布区,更是该县马尾松古树群的分布区。该县2个马尾松古树群,全部在茅坪场镇。1个是九龙村,集中分布有马尾松古树42株,树龄在250年,占地面积达6.67hm2,该古树群位于海拔450m的山垭。另1处是两河村,集中分布有马尾松古树32株,树龄200年,占地面积达 2.67hm2,该古树群位于海拔200m的半坡上。
研究发现,远安县马尾松古树大多生长在半山坡或山垭,以房屋附近、道路边、田边,排水良好的地段为多,大多生长在以黄棕壤为主的酸性或微酸性土壤条件较好的地段。据对全县184株马尾松古树生长立地条件统计分析看出:①生长在土层厚度小于40cm的18株,占10%,生长在土层厚度40~80cm的162株,占88%,生长在土层厚度80cm以上的4株,占2%;②分布在海拔500m以下的152株,占83%,分布在海拔500~910m的32株,占17%,海拔1000m以上无马尾松古树分布。可以看出,该县马尾松古树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段。
远安马尾松古树大部分树冠较大,树体形态各异,生长在山地上部立地条件较差的或树龄较大的古树大多树冠无明显主顶梢。对全县马尾松古树统计分析发现:①树高在8~38m之间,其中树高8~20m的66株,21~30m的112株,30m以上的只有6株;②胸径在0.22~2.25m之间,其中胸径小于等于0.6m 的45株,占24%,胸径在 0.62~0.98m 的最多,有116株,占63%,胸径等于大于1m的最少,只有23株,占13%,其中胸径在2m以上的极少只有1株;③平均冠幅在4~29m之间,冠幅小于等于10m的62株,占总数的33%;11~20m的106株,占总数的58%;等于大于22m的占总数9%有16株。
远安县 184株马尾松古树平均年龄为225.7年,年龄范围从 100~515年,树龄最大的 1株515年,比宜昌市最大的1株马尾松古树604年[6]小89年。而马尾松古树分布最多的茅坪场镇马尾松古树年龄结构基本与全县马尾松古树年龄结构一致,平均年龄226年,80%马尾松古树集中在200~299年年龄段,年龄范围从100~350年,但无350年以上的马尾松古树分布。表3可见,远安县马尾松古树的结构是年龄从低到高,古树数量呈递减趋势,越古越稀少。细分各年龄段马尾松古树数量,除从100~199年年龄段到200~299年年龄段为增加外,200~299年年龄段到300~399年年龄段呈骤减之势,减幅达96%,300~399年年龄段到400~499年年龄段减少66%,400~499年年龄段到500年以上年龄段减少50%。从马尾松古树保护等级来看,三级古树占95.1%,二级占4.3%,一级占0.6%。
表3 远安县马尾松古树各年龄段数量分布
远安县马尾松古树生长状况总体来说是良好的,特别是三级古树和生长在立地条件良好、人为因素影响较少的,树体基本无病虫害及枯枝死梢现象,树冠完整,年年抽梢,枝繁叶茂,生长正常。但令人担忧的是有些古树由于树体高大,成为雷击的主要目标,雷击后生长呈衰退状态,有的雷击后已经面临死亡。
2003年远安县通过对该县古树名木全面普查,摸清了该区域内马尾松古树资源的数量、分布、生长状况及保护现状等基本情况,并进行登记、建立电子档案,成立了古树保护的专门机构,对古树进行登记、挂牌,建立了一系列的保护制度,逐树落实了专人管护。但由于资金缺乏,管护措施落实没有完全到位,对马尾松古树的管理保护仍需进一步加强。
与宜昌市内县(区)相比,远安县的马尾松古树具有数量多,区域分布较为集中的特点。有65%的马尾松古树集中在沮河以东的茅坪场镇的12个行政村中,有82.6%的垂直分布在低海拔、土壤条件好的丘陵山地。这些古树的树龄比较低,平均树龄只有225.7a,尤以200~299a居多,保护的级别低,三级占95.1%,一、二级极少。马尾松古树是珍贵的遗产资源和财富,具有极高的价值。因此,要切实保护好、充分利用好和深入研究好这些马尾松古树资源。
(1)古树保护。马尾松古树保护是利用和研究的前提,由于古树的不可再生性,其保护显得尤为重要。2010年湖北省人民政府颁布了《湖北省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为马尾松古树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在依法保护的同时,要进一步健全的完善管理制度,落实保护经费;加大技术推广应用的力度,从技术角度来看,主要应搞好土壤处理、病虫害防治、古树复壮。对空洞古树要引进推广聚氨酯发泡修补新技术[7]增强古树防风抗病能力。对重点雷区,要加强古树的防雷避雷措施,减少雷击对古树的灾害。
(2)遗传资源的研究利用。远安县马尾松古树数量多,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应充分利用古树资源,对马尾松遗传变异规律进行研究,选择培育优良的马尾松品种和类型,为林业生产提供生长快、产脂高、抗性强的优质马尾松种源。
(3)景观价值的开发。马尾松寿命长,树形美,四季常青,有的马尾松古树,千奇百怪,往往是一棵古树就是一景。因此,马尾松古树资源是天赐的重要的旅游资源和不可多得的自然景观,有很高的开发价值。远安可将茅坪场镇现有2个马尾松古树群与大堰马尾松原始森林有机的结合起来,开发一条马尾松生态原始群落一日游的旅游线路,并将其纳入三峡旅游资源。
[1]中国树木志编纂委员会.中国树木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3.
[2]西北林学院.简明林业词典[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3]郑万钧,付立国.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4]湖北林业志编纂委员会.湖北林业志[M].武汉:武汉出版社,1989.
[5]远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远安县志[M].北京: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出版社,1990.
[6]湖北省宜昌市林业局.宜昌市古树名木集[M].宜昌:三峡电子音像出版社,2008.
[7]宋 涛.北京市古树名木衰败原因与养护措施[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