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琳王丽秀
(1.中北大学体育与艺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2.北方工业大学体育教研室,北京 100041)
【大众武术研究】
大学生的太极拳认知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王 琳1王丽秀2
(1.中北大学体育与艺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2.北方工业大学体育教研室,北京 100041)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大学生的太极拳认知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普遍认可太极拳的文化属性,肯定太极拳是一种哲拳;肯定太极拳健身性和医疗保健功能并认为其受教师的水平影响;约一半的大学生认为太极拳比较适合于老年人不太适合大学生;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的太极拳正确认识有积极影响;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太极拳传播方式的单一等都对大学生的太极拳完整认知有一定影响。
大学生 太极拳 认知
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符号,在全世界追求健康与休闲人群的心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可以说太极拳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拳种。太极拳的运动形式体现着“阴阳互济”,“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是中华传统哲学思想的表现;太极拳在绵绵不断的运动中,把人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人生哲学连在一起,相互作用,把心态平衡、延年益寿、生活情趣融为一团,兼而有之,对现代社会和谐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研究祖国传统文化,是继承传统,继往开来的需要,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研究大学生对太极拳的认知是有效开展太极拳活动的基础,目前就现代大学生对太极拳的认识、理解和接受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综合研究尚不够完整和系统,这是本文试图解决的问题。
2.1 研究对象
大学生太极拳认知及其影响因素。
2.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
设计《大学生的太极拳认知及其影响因素调查表》,采用“专家法”进行效度检验,10名专家认为效度较高;采用“重测法”检验其信度,R(信度系数)值为0.84,表明问卷信度较高。
随机抽取中北大学10个学院的二、三年级学生480人,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各60人,共计600人,其中男生为420人,女生为180人,进行问卷调查。发出问卷600份,收回576份,回收率96%;有效问卷534份,有效率93%。
3.1 大学生的太极拳认知水平
对大学生的太极拳认知水平的分析从四个方面进行,即太极拳的文化属性认知、太极拳的健身功能、医疗保健功能认知和太极拳对不同人群的适应性认知。
3.1.1 大学生的太极拳文化认知
大学生充分肯定太极拳的文化属性,94.94%的人认为太极拳是一种文化,其中认为完全符合的占66.85%,比较符合的占28.09%;说明大学生对太极拳的传统文化特征有明确认识(见表 1)。
表1 大学生的太极拳文化属性认知 (%)
“体育文化是人类所创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文化。”太极拳是深具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民族心理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理解,对太极文化也有所涉猎,在与大学生交流中问到太极拳时,一般都能说出一两点,比如:太极是双鱼图、圆,太极是无限循环、连续不断,太极体现中正、谦让等等,通过这些直接的图形和动作特征的描述可见大学生对太极拳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征有所理解,但还不够完整和系统。
3.1.2 大学生的太极拳性质认知
大学生肯定太极拳是一种传统体育项目,84.83%的学生认为太极拳能修身养性,61.26%的学生认为太极拳是一种哲拳。而33.26%的学生表示为不清楚,也有不少学生认为太极拳很神秘、难理解。(见表2)
表2 大学生的太极拳性质认知 (%)
中国作为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东方古国,优秀传统的文化深深地影响着太极拳的形成和发展,太极拳的拳理、拳法体现了传统的哲学思想。从中国传统文化形态影响和制约中形成的阴阳学说、道家思想、气生万物等哲学观点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从而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哲学理论体系,大学生对太极拳接触少、了解少,对她富含的文化价值和哲理理解肤浅和模糊,是太极文化教育缺失的一种表现。
3.2.3大学生对太极拳功能的认知
绝大多数大学生肯定太极拳是一种健身方法,88.77%的学生认为太极拳有益身心健康;对太极拳的医疗保健功能也普遍认可,占77.53%,可见大学生对太极拳的健身性和对医疗保健功能是充分肯定。(见表3)
表3 大学生的太极拳功能认知 (%)
学生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评价,即认为体育教师是优秀、良好或合格等条件下,对太极拳健身功能的认知表现不同(P<0.01),认为教师教学水平优秀的,学生对太极拳健身功能的认可度就高,认为体育教师教学水平良好的,对太极拳的健身功能认可程度偏低(见表4)。这主要是由于教师技术技能水平高,技术教学中教师的技术魅力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同时体育教师良好的精神状态对学生的也有影响作用。
表4 不同水平教师影响大学生太极拳健身功能认知的比较
3.1.4 大学生对太极拳适应性的认知
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学习太极拳对自己有好处,对太极拳是否适合于大学生的问题上几乎是适合大学生和适合老年人各执一词(见表5),认为太极拳适合大学生的占55.3%,认为比较适合于老年人的比例也很大占56.18%,这是个矛盾的回答,可见大学生对太极拳特点理解浅表。遗憾的是这种认识在经过太极拳课学习学生和没有专门学习太极拳的学生没有显著差异,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太极拳教学的不成功,应引起体育教学部门的重视。
表5 大学生的太极拳适应人群认知 n=534
在太极拳适合老年人的认知水平上,城乡生源的大学生认知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6),乡村来的学生更认为太极拳适合老年人。这与太极拳在城乡的普及程度不同有关,城市群众体育活动中太极拳锻炼的人群范围较广,活动的组织和规模都相对较大,而乡村参与太极拳锻炼以老年人居多。
表6 城乡大学生对太极拳适合性认识比较
3.2 影响大学生太极拳认知水平的因素
3.2.1 社会因素
现代科学给这个世界带来了急剧的变化,人们享受科学带来的物质和生活上极大满足的同时也不得不承受它可能给人类造成的精神危机。中国人接受着高新技术、外国文化、先进的娱乐活动等现代化的冲击。这些都促使人们追逐先进国家的步伐但同时也冷落了中国文化。90后的大学生生长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西方文化严重异化的社会大环境中,社会竞争日益加强,就业压力形成生存危机,这一代人最易在社会的浮躁中迷失,如果学校教育不足或缺失,对他们一生的影响将是致命的。现代大学生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成长,理解和接受传统文化机会和方式很少,大学应为他们创造条件。
3.2.2 传统文化教育因素
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社会潮流文化以及中小学应试教育模式给学生带来莫大的影响,使大学生缺乏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太极拳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太极拳是对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途径之一,我国很早就将它纳人高校育教学计划之中,但是这项运动在高校体育教学长期处于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随着全民健身活的开展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确立,一些高校把独具民族特色的简化太极拳作为必修课,而更多的高校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多为选项教学,太极拳只作为体育选项中武术类中内容的一部分,选到武术课的学生只是一少部分,大部分学生没有实际接触太极拳,因而对太极拳的认识和理解限于一般社会的普遍认识,多显片面,比如不少大学生认为太极拳适合老年人练习,而对自己练习的好处比较模糊。中北大学的做法是在“三自主”选项教学的基础上,对所有学生要求必须学会“24式太极拳”,学会太极拳作为其选项考试的必要条件,这一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初步形成了人人学练太极拳的氛围,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模式。
3.2.3 太极拳的传播方式因素
太极拳的传播过程中,人们往往注重技术传播忽视文化传播,而太极拳所蕴涵的文化内容恰恰是太极拳更富有底蕴和生命力的关键,是太极拳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太极拳的传播作为民族体育文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太极拳及其文化的市场化、社会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太极拳和所有门派的武术一样,传统的传播方式一直沿袭师承关系的传习,现在学校教学、俱乐部教学虽然打破了原始的师承模式,但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人的追求方便、快捷、实用的心理需求,日韩体育的传播中就抓住了年轻人的这种心理,虽然显得急功近利但内容选择上强调简捷、体现文化因素,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
3.2.4 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因素
太极拳不仅仅是中华武术文化的奇葩,还融合了中国古代丰富的文化及哲学思想,凝聚了诸子百家特别是道家的精髓。如道家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就体现在太极拳的特点中,太极拳要求练习者自然平和,与天地自然合而为一,达到心形合一的境界。大学生的经历一直都在学校,对社会实际接触较少,十八九岁的年纪,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也有限,对太极哲理的认识和理解也就不能够深入和透彻。太极拳是一种动作比较缓慢、轻柔的运动。与大学生年轻精力旺盛、习惯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形成一定反差,这就会因不能给其带来刺激而对太极拳理解有所偏颇。
4.1 结论
大学生普遍认可太极拳的文化属性,肯定太极拳是一种哲拳;肯定太极拳健身性和医疗保健功能并受教师的水平影响;但也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太极拳比较适合于老年人;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太极拳的正确认知有积极影响;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太极拳传播方式的单一等都对大学生的太极拳全面认知有一定影响。
4.2 建议
(1)加强高校太极拳教学的改革,改变传统的技术教学模式,采取大学生容易接受、乐于接受的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技术的优势,有效增加大学生的太极拳兴趣;教学内容上重视太极拳文化的教育和引导,使广大学生对太极拳的价值、功能有较为完整的认识和理解。
(2)加强太极拳的师资队伍建设。建议各类学校应采取各种有效形式,提高太极拳教师的技术水平、传统文化知识、个人修养的等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
(3)营造良好的太极拳氛围,包括进行不同规模的太极拳表演展示,组织各层次的太极拳竞赛,开展太极拳讲座、论坛,进行太极拳文化的宣传,在高校形成以太极拳为主的民族传统体育和传统文化的氛围。
[1]郭华帅. 太极拳的文化解读:[D].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2009.
[2]张岱年主编.中华思想大辞典[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
[3]邱丕相,王 震.人类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未来武术[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9):2-4.
[4]王 岗,王铁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审视[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5]高 谊.论太极拳理的哲学基础[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3):41-46.
[6]李登光.试论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太极拳意愿的调查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6):133-134.
[7]刘 静.太极拳健身理论论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8]炊遂堂.论传统太极拳传播方式的转型[J].体育学刊,2008(7):110-112.
[9]罗时铭.我国民族体育文化对外传播构想[J].体育文化导刊2008(11):23-24.
[10]任继愈.老子绎读[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Taijiquan Cogni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Wang Lin1Wang Lixiu2
(1.Sport and Art School of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Taiyuan Shanxi 030051;2.Physical Education Section of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Beijing100041)
A study is done focused on the Taijiquan cognition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by using of questionnaire,interview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other methods.The results show that:first all,students generally accept the cultural identity of Taijiquan in the way of regarding it as a sport with philosophy content;secondly,they approve of the body building and health care functions of practicing Taijiquan and thought that the practicing effect influenced by the teaching quality;thirdly,about half of the students believe that Taijiquan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elderly than for the young like university students;fourthly,physical education played an central role on college students in terms of developing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n Taijiquan;lastly,the absence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uniform mode of Taijiquan transmission,etc.all hinder from attaining a 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Taijiquan.
university students Taijiquan cognition
G85
A
1004—5643(2010)03—0030—03
1.王 琳(1 9 6 5~),女,副教授。研究方向:武术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