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为主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临床体会

2010-08-25 06:34
中国中医急症 2010年1期
关键词:体针头针顽固性

祝 波 焦 杨

1 湖北中医学院硕士生(武汉 430061)

2 湖北省中医院(武汉 430061)

头针为主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临床体会

祝 波1焦 杨2

中风 呃逆 头针

1 湖北中医学院硕士生(武汉 430061)

2 湖北省中医院(武汉 430061)

呃逆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音短促、频频发出、不能自控为主症,常伴有胸膈痞闷、胃脘不适、情绪不安等。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是中风疾病的一个常见并发症,其呃逆频繁或持续时间较长 (常超过48h),常规中西药治疗通常无效,症状重且顽固,严重影响患者的病情及预后。近年来,笔者应用头针(胃区和胸腔区)为主加以体针辨证选穴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23例,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46例均为湖北省中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均符合中风病诊断标准[1],且中风后均出现顽固性呃逆(呃逆持续时间均超过48h)。按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男性12例,女性11例;辨证属痰浊中阻、胃失和降者9例,肝郁气滞、横逆犯胃者7例,正气亏虚、摄纳失职者7例;年龄39~82岁;病程48h至21d。对照组23例,男性11例,女性12例;辨证属痰浊中阻、胃失和降者8例,肝郁气滞、横逆犯胃者8例,正气亏虚、摄纳失职者7例;年龄39~80岁;病程48h至23d。两组临床资料相近(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选穴双侧胃区 (由瞳孔中央向上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直线,从发际(发际不明显者,由眉间直上6cm处)向上取2cm和胸腔区(从胃区与前后正中线发际的中点,取一与前后正中线向平行的直线,上下各2cm),内关、中脘、膻中、膈俞。属痰浊中阻、胃失和降者加丰隆;肝郁气滞、横逆犯胃者加太冲;正气亏虚、摄纳失职者加神阙。头针:患者仰卧位,行常规局部消毒,选用0.35mm×40mm不锈钢针(环球牌无菌针灸针,均由苏州针灸用品有限公司提供),针身与头皮呈30°夹角快速刺入皮下,当达到帽状腱膜下层时,指下感到阻力减小,然后使针与头皮平行继续捻转进针,深达骨膜,刺入约20mm,行捻转手法,每分钟120~200次,持续约2min。留针30min,每10min行针1次,每日治疗1次。体针:除巨阙行灸法外,其他穴位行常规刺法,根据辨证适度提插捻转补泻。对照组选穴内关、中脘、膻中、膈俞。属痰浊中阻、胃失和降者加丰隆;肝郁气滞、横逆犯胃者加太冲;正气亏虚、摄纳失职者加神阙。针刺方法同治疗组体针治疗方法。每日治疗1次。两组连续治疗1周后观察疗效。

1.3 疗效标准 按 《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2]拟定。痊愈:呃逆消失,愈后2周无复发。有效:呃逆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或愈后2周内偶有复发。无效:呃逆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无明显改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和 t检验。

2 结果

见表1。结果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治疗组一次性治愈12例,一次性治愈率52.17%,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一次性治愈3例,一次性治愈率13.0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 n(%)

3 讨论

中医学对呃逆有明确论述,如《素问·宣明五气》谓“胃为气逆,为哕”。《灵枢·口问》谓“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于胃,新故相乱,其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古今医统大全·咳逆门》谓“呕哕者,本于胃;呃逆者,本于肺,何难明辨哉”。中医学认为,呃逆的病机为胃气上逆,而肺胃不和,肺还邪于胃是形成呃逆的关键[3]。针刺头针胃区直接和胃降气平呃,刺胸腔区可宽胸利膈、畅通三焦气机而止逆。配合常规体针用穴和辨证取穴,更能加强和胃宽胸降逆止呃的目的。

呃逆的神经反射弧已明确[4],其传入神经为迷走神经,中枢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第3~5颈髓节段,延髓网状结构,传出神经为膈神经和支配前斜角肌、肋间肌的运动神经纤维。而当针刺大脑功能区在头皮部位的胃区、胸腔区时,引起头皮神经的骨膜效应,随之调整膈神经的生理状态,达到止呃之目的。另一方面,头针疗法可以改善相关区域大脑皮层的血液循环,有利于建立相应侧支循环,使局部缺血区的脑血流障碍得以改善,进而较好地控制膈神经而止呃逆。

笔者在临床操作过程中,许多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是在单纯体针无效的情况下加以使用头针,收效明显。而后在治疗过程中,考虑以头针为主,加以体针辨证选穴,疗效颇佳,比单纯体针收效快,而且一次治愈率明显提高,这有利于脑卒中患者减轻痛苦,减轻心理负担。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的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

[2]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373.

[3]李渡舟.呃逆病机与针刺治疗[J].浙江中医杂志,2001,37(8):357.

[4]姜道新.顽固性呃逆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J].临床荟萃,1998,13(9):400.

R255.2

B

1004-745X(2010)01-0125-02

2009-05-21)

猜你喜欢
体针头针顽固性
探讨头针联合体针对失眠患者的作用
多巴胺联合硝酸甘油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
头针结合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治疗小儿脑瘫语言障碍42例
头针配合逍遥散加减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观察
体、火针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2例疗效观察
耳穴按压配合体针治疗酒精成瘾临床分析
托伐普坦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效果观察
介入断流术在顽固性鼻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
旋降汤治疗顽固性梅核气2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