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灵敏,李长如,曾秋林,肖 芳
为了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改善防护工作,避免或减少由于职业所带来的风险,回顾性地探讨职业暴露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的效果,为全体医护人员正确执行防护措施提供依据,从而保护检验技术人员及全体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1.1 资料来源 2005~2009年4个三甲医院从事医学检验的在职工作人员,包括在检验科实习或进修的学生。
1.2 监测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收集检验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的资料。制定了“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处置、报告流程”,并由院感科下发至各科室,要求医护人员在工作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发生职业暴露时按照“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处理、报告流程”进行局部应急处理,然后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1],感染管理科根据暴露源的种类决定采取不同的强化免疫措施,定期随访观察[2]。
2.1 职业暴露的暴露源种类 2005~2009年共有58名检验人员报告职业暴露,暴露源的种类为HBV 50 名(86.20%)、HCV 2 名(3.44%)、HBV 和 HCV 双重暴露2名(3.44%)、HIV 1名(1.73%)、暴露源不明确2名 (3.44%)及暴露源病毒标志物均为阴性1名(1.73%)。
2.2 职业暴露的主要环节,检验人员职业暴露的主要环节见表1。
检验科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直接接触血液、体液,临床检验技术人员普遍职业暴露风险意识差,应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
由表1可见,检验人员职业暴露以门诊检验人员最为多见,发生的主要环节为门诊的病人还没有明确的诊断,在处理标本时没有按照感染性医疗废物的防护措施。由此可见,门诊的检验人员在接诊时要严格按照潜在传染病的防护措施,戴手套,一人一双手套,不用戴手套的手触摸暴露的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等[3],提高检验人员的安全性。
表1 检验人员职业暴露的主要环节构成比
免疫、生化、体液检验中意外被艾滋病、肝炎等病毒感染或病人的血液、体液(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滑液、阴道分泌物等)污染了皮肤或者黏膜,或者被含有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装有血液的玻璃试管破损的锐器剌破皮肤,有可能被病毒感染的情况。要采取急救处理措施:(1)剌激出血,如皮肤有伤口,应反复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2)用肥皂和清水冲洗伤口或污染的皮肤。如果是黏膜暴露应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反复冲洗。(3)受伤部位的消毒与包扎,伤口应用消毒液(75%酒精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职业暴露预防性用药:根据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后确定。职业暴露登记和监测制度:详细记录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损伤的具体部位及程度、暴露物种类、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当地疾控部门为职业暴露处理单位,发生重大职业暴露应及时与疾控中心取得联系,监测暴露源,监测职业暴露者,建立体检档案,并定期监测[4]。
由此可见,所有的体液、血液、血清、未固定的组织和组织液样品,检验人员在操作当中都应视为有潜伏传染性,注意自我防护,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患意义。
[1]邓利平,江兰英.手术部医务人员锐器伤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5):688-689.
[2]乔建华.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的防范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3):312-313.
[3]董秀珍.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109-110.
[4]陈淑贞,蔡应木,郑宁琼.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控制与管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7):161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