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 炜 莹, 刘 永 胜, 张 剑
(1、2.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市 101149;3.方正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 100871)
随着信息技术和全球一体化的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企业间联系日益紧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转化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1]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顾客等既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要追求自身利益,同时又作为供应链的节点,要通过相互合作,促进整个供应链价值的最大化,实现“多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受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限制,存在大量的不确定因素,使企业面临着许多风险。而且随着供应链规模的日益扩大以及结构的日趋复杂,供应链的脆弱性也表现得越来越突出。供应链风险传导具有牛鞭效应和“多米诺骨牌效应”,供应链上任何一个节点出现问题,都会引起强烈的连锁反应,甚至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2]因此,供应链风险管理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在供应链系统中,供应链成员企业依靠互相提供的信用,在生产运营中占用上下游企业资金,即使一个供应链成员财务状况不够稳健,也有可能对整个供应链产生致命打击,甚至导致资金链断裂。一旦某个成员企业出现资金危机,上游产品不能正常输出,下游成员就会因原材料供应不及时而影响生产,导致供应链断裂,并由于“多米诺骨牌效应”,迅速波及整个供应链。[3]例如,2003年四川长虹公司与美国全一快递公司(APEX)的合作导致了巨额应收账款的产生,全一快递公司破产对长虹公司的财务状况造成了巨大影响,40多亿元的应收账款相当于长虹公司1/3的净资产、2003年1/3的销售额或上市以来的融资总额。
供应链财务风险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它是财务风险在供应链领域应用的一个特例,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有关财务风险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观点。狭义观点认为,财务风险是企业使用财务杠杆造成的。[4]广义观点认为,财务风险包括公司财务活动各方面所具有的风险。企业财务活动包括三个最基本的方面,即融资活动、投资活动(包括企业内部资金配置与外部资金投放)、收益分配活动。[5]借鉴财务风险的含义以及有关供应链风险的定义,给出供应链财务风险的定义:供应链财务风险指供应链节点企业在资金筹集、投放、使用、收回及分配等一系列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作用,使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与预期发生偏离的不确定性。
供应链财务风险识别就是全面了解供应链节点企业所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并对各类财务风险的大小与影响程度作出初步评估和判断,是供应链财务风险评估的基础。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些原因导致企业财务风险会通过不同的财务变量体现出来。这是因为,企业财务风险最终都会体现在财务变量的异动上,比如资产负债率可反映企业的筹资风险,流动比率可反映企业的现金流动性风险,存货周转率可反映企业的产品销路是否通畅及库存是否积压等营运风险。因此,找到能够反映上述影响因素的相对应的财务变量,就能很好地分析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按照企业财务活动基本内容划分,供应链财务风险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营运风险和利润分配风险四项。[6]
1.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指因企业筹资而引起的财务活动给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组织商品生产,必须以占有或能够支配一定数额的资金为前提。筹资指企业为满足投资和用资的需要,筹措并集中所需资金的过程。在筹资过程中,企业一方面要确定筹资的总规模,以保证投资所需要的资金;另一方面要通过筹资渠道、筹资方式或工具的选择,合理确定筹资结构,以降低筹资成本和风险。
企业筹资渠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所有者投资,另一类是借入资金。对于借入资金这类筹资活动而言,筹资风险是显而易见的。借入资金均严格规定了借款人的还款方式、还款期限和还款金额,如果借入资金不能产生效益,导致企业不能按期还本付息,企业就要付出更高的经济和社会代价,如向银行支付罚息、拍卖抵押财产等,严重的甚至会破产倒闭。因此,借款筹资的风险表现为企业能否及时足额还本付息。对于所有者投资而言,不存在还本付息的问题,这部分资金属于企业自有资金,其风险仅仅表现在使用效益的不确定上。
2.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指因企业投资而引起的财务活动给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取得资金后,必须把资金投入使用,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否则筹资就失去了意义。在投资过程中,企业一方面要确定投资规模,以确保获取最佳投资效益;另一方面要通过投资方向与投资方式的选择,确定合理的投资结构,以提高投资报酬率,降低投资风险。
企业投资类型有两种: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二是投资购买证券。无论是项目投资还是证券投资,都不能确保达到预期收益。与项目投资相关的风险主要是企业外部经济环境与企业经营方面问题所导致的风险。比如,投资项目不能按期投产,无法取得收益;或虽然投产却没有收益,而且出现亏损;或尽管没有出现亏损,但收益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率水平等。与证券投资相关的风险是证券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
3.营运风险。营运风险指因企业营运而引起的财务活动给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资金收付。首先,企业既要采购材料或商品,以便从事生产和销售活动,又要支付工资和其他营业费用;其次,企业产品或商品售出后,便可取得收入,收回资金;再次,如果企业现有资金不能满足企业经营需要,还要通过商业信用等方式融通资金。
我国企业普遍面临应收账款回收问题,即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指因企业所面临的客户违约、未及时支付货款等而导致的企业现金流发生波动的风险。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企业间广泛存在着商业信用。如果对往来企业资信评估不够全面,采取了较为宽松的收款政策,容易导致大批应收账款长期挂账,在缺乏切实有效催收措施的情况下,有可能使企业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来进行再投资或偿还到期债务,从而引发财务风险。
4.分配风险。分配风险指因企业分配而引起的财务活动给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通过投资或经营活动取得相应的收入,并实现资金的增值。企业所取得的各种收入应根据现行法规和规章予以分配。广义来讲,分配指对企业各种收入进行分割、分派的过程,包括税收缴纳、利息支付、薪酬分配、利润分配等;而狭义的分配仅指对利润特别是净利润的分配。
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首先要用以弥补生产经营耗费,缴纳流转税,其余的部分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投资收益构成企业的营业利润。营业利润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等构成企业的利润总额。利润总额首先要按照国家规定缴纳所得税,净利润要提取公积金,分别用于扩大积累、弥补亏损和改善职工集体福利设施,其余的利润作为投资者的收益分配给投资者或暂时留在企业。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与留在企业的保留利润,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企业脱离实际,一味追求给投资者高额回报,必然会导致企业保留利润不足,给企业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也会降低企业的偿债能力;相反,如果企业为减少外部融资需求而减少对投资者的分配,又会挫伤投资者积极性,降低企业信誉,导致上市企业股票价格下跌。这些都会对企业今后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风险评估就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确定风险水平。在供应链风险评估中,为获取充分的信息以进行可靠的评价,一般通过多项指标来反映供应链节点企业某项经营活动的财务风险,因为任何单项指标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项经营活动的信息。然而,利用多项指标对企业财务风险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并非易事,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各指标的权重问题。由于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都或多或少存在人为主观判断或评价较为片面的缺陷,因此本文引入信息熵法来实现对评价指标的客观赋权,摆脱对人为主观赋权的依赖,以期获得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
熵是热力学概念,最早由申农(Shannon)于1948年引入信息论,现已在工程技术、社会经济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信息熵是度量随机事件不确定性程度的一种有效尺度,具有非负、极值、可加等性质,能够从确切的数值度量出发去描述知识。在具体分析过程中,可根据各指标值的变异程度,利用信息熵来计算各指标权重,再对所有指标进行加权,从而得出较为客观的综合评价结果。
1.评价指标的选取。设观测样本数据为m,收集m个样本的n个指标数据,由样本原始数据可得矩阵:
其中,xi,j代表第i家公司第j个指标的数值。
2.数据的同趋化和标准化处理。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所表征对象的属性和量纲均不相同,无法直接对这些评价指标进行比较。因此,首先对全部变量进行同趋化处理,处理之后的指标具有相同的可比性;然后,对原始评价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观测量纲与数量级差异所造成的影响;另外,为避免求熵值时对数无意义,还要通过数据平移来进行数据的非负化处理。采用极差标准化方法的表达式为:
其中,xi,j为标准化处理之前的指标值,ri,j为标准化处理之后的指标值。
标准化之后的m个企业样本与n个评价指标构成特征值矩阵:
其中,Ej为熵值,pi,j为相对比重,ri,j为第 i个样本第 j项评价指标标准化之后的值,是一个无量纲的数值。
4.计算指标的差异系数。评价指标的差异系数表示该指标在综合评价中所起的作用,它的值越大,表示该指标作用越大。计算方法如下:
5.计算评价指标的权重。评价指标的权重就是利用指标的差异系数来表示该指标在风险评估中的重要性,它的值越大,表示该指标对风险水平的影响越大。第j项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方法如下:
6.建立评价模型。在计算出每种评价指标的权重后,可建立如下所示的评价模型:
假设某商品市场上有三家供应商A1、A2、A3,三家制造商B1、B2、B3和三家零售商 C1、C2、C3。它们可以组成 27 条供应链 ,分别为:A1B1C1、A1B1C2、A1B1C3、A1B2C1、A1B2C2、A1B2C3、A1B3C1、A1B3C2、A1B3C3、A2B1C1、A2B1C2、A2B1C3、A2B2C1、A2B2C2、A2B2C3、A2B3C1、A2B3C2、A2B3C3、A3B1C1、A3B1C2、A3B1C3、A3B2C1、A3B2C2、A3B2C3、A3B3C1、A3B3C2、A3B3C3。
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根据上述分析,选定4类18个指标来评价供应链财务风险。其中,X1~X6属于筹资风险指标(X1为营运资本,X2为流动比率,X3为速动比率,X4为现金比率,X5为资产负债率,X6为利息保障倍数);X7~X10属于投资风险指标(X7为营业利润率,X8为总资产利润率,X9为净资产收益率,X10为成本费用利润率),X11~X15属于营运风险指标(X11为营业周期,X12为应收账款周转率,X13为存货周转率,X14为固定资产周转率,X15为总资产周转率),X16~X18属于分配风险指标(X16为营业收入增长率,X17为净利润增长率,X18为股利支付率)。
2.数据的同趋化和标准化处理。本文建立的供应链财务风险评估模型,指标值越大,表示财务风险越小。因此,在评估指标体系中,资产负债率、营业周期、股利支付率等负效应指标,其指标值越大,说明财务风险越大,而其余正效应指标则相反。
3.确定熵值和熵权。分别计算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各项财务指标的熵值和熵权(计算结果略)。
4.计算供应链节点企业财务风险。得出各评价指标权重之后,可进一步计算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的财务风险水平(结果见表1)。
5.计算供应链财务风险。得到供应链各节点企业财务风险水平之后,可用下式计算整个供应链的财务风险水平:
式中,R表示供应链财务风险水平;R1,R2,…,Rm分别表示供应链中第1到第m个企业的财务风险水平。
本例中,由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组成的27条供应链的财务风险评估结果见表2。
表1 供应链节点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结果
6.供应链财务风险预警。在得到供应链财务风险水平之后,还要确定供应链系统的财务警情预报线,以便对供应链财务风险水平作出判断。科学界定供应链系统财务警情预报线的关键在于,合理确定系统的各个阈值。一般可事先拟定一个大致的界限来对警情等级进行划分,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最后确定出具有一定可靠性的财务警情预报线,并根据警情等级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应急措施和具体步骤。
在综合考虑上述因素之后,定义供应链财务风险水平R的评估集为:
本例中相应值的定义为{0.3s,0.6s,1.0s}。其中,s为节点企业个数,并认为R<0.3s为财务风险水平高的供应链系统,R>0.6s为财务风险水平低的供应链系统,介于两者之间的为财务风险水平一般的供应链系统。本例中,s=3,供应链财务风险分级结果见表3。
通过对各企业及整个供应链进行财务风险评估,可以认识所处供应链的稳定性,吸收财务风险较低的企业加入,及时发现财务风险较高的企业并予以替换,以防供应链任一环节出现问题,经由长鞭效应,直接或间接影响上下游企业的运营。
表2 供应链财务风险评估结果
表3 供应链财务风险评估分级结果
*本文系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团队”(项目编号:PHR200907134)、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资助项目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计划“我国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运用动机及其效果研究”(项目编号:PHR201008224)和北京物资学院工商管理创新基地项目(项目编号:WYJD2009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党夏宁.供应链风险因素的分析与防范[J].管理现代化,2003(6):45-48.
[2]刘永胜.供应链风险预警机制[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3-4.
[3]赵林度.供应链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8:104-105.
[4]张继德.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55-56.
[5]余绪缨,蔡淑娥.管理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10-11.
[6]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4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