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联合之后 路在何方?

2010-08-20 00:52
中国合作经济 2010年6期
关键词:密云联合社联社

文/图 本刊记者 李 威

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在各地蓬勃兴起,由于规模大,合作社联合社通常比单个的合作社更具备对接大市场的能力,合作社再联合被各界认为是一种趋势。

但并非所有的合作社一联即兴,在某些公司资本占据强势地位的产业中,即便是合作社联合社也显得脆弱不堪。记者近日在北京密云县采访时了解到,一个得到政府强有力支持、投资近千万、联合生产规模占全县70%的奶牛合作联社,正是由于无法与伊利等大型奶企博弈,而在鼎盛时期戛然而止。合作社联合之后,如何通过延伸产业链来真正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政府等相关部门又应该从哪些方面扶持合作社的发展,已成为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

奶牛合作联社:一座失落的庄园

密云县奶牛合作联社成立于2006年秋,如今已名存实亡。

联社办公地点在李各庄东,记者在那里看到一片荒芜景象,一人高的野树几乎将密云县奶牛合作联社几个字样掩去,在门口喊了半天,有两条狗从内院跑了出来,最后一位40多岁的阿姨出来开门,她说已经很久没有人来过了。

提到奶牛合作联社,当地熟悉它的人都会惋惜地感叹:曾经是多么大的动静啊!是的,在院内甚至还可以看到一辆载客几十座的班车,联社的兴衰似乎只是一夜间的事。

密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中心主任王良忠告诉记者,奶农们搞联社也是被乳品企业逼出来的。密云全县境内的大型乳品加工企业只有1家,绝大多数奶农都要依靠该企业收购自己的牛奶,收购价格基本被该乳品加工企业所控制,企业处于垄断地位。久而久之,矛盾激化,一次奶农交奶后认为企业压级严重,于是到北京清河牛奶检测中心检测,结果发现,企业将农民交售的鲜奶的主要脂肪含量指标压低了6个指标点,而每个指标点的收购价格每公斤相差3分钱。结果,奶农将企业大门堵了三天,密云主管县长亲自出面协调。虽然事情最终和平解决,但它却使人们意识到联合的迫切性。

曾经辉煌的奶牛合作联社如今有些萧条。

密云奶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奶农+奶业合作社”、“奶农+奶牛养殖场”的基本组织格局。但由于单个奶业合作社以及养殖场的规模小,资金短缺,他们无力投资购置鲜奶冷链运输工具和贮藏设施,只能向这家企业销售鲜奶,因此,联社便应运而生。

联社由位于密云县最大奶牛养殖小区的李各庄奶牛合作社的理事长张玉良发起,联合本县境内所有的奶牛合作社,并同时吸纳了几家规模奶牛养殖场,成立了奶牛合作联社,其鲜奶生产规模很快占到了全县总产量的70%以上。

联社成立后,从李各庄村租赁了一块30亩的地块,建起了集办公、培训于一体的鲜奶收购储运中心,设计储藏能力100吨,总投资560万元,添置了4部25吨鲜奶运输车,将送奶半径扩大到500公里,可以直达北京三元乳品厂在河北省迁安的基地,彻底改变了原来合作社只能向本地乳品加工企业销售鲜奶的局面。联社还拥有自己的化验室,建设投资70余万元,主要设备从丹麦进口,引进了当时世界先进的福斯120型鲜奶成份测量仪器,解决了乳品加工企业对奶农提供的产品单方化验、定级、一方说了算的问题,防止企业以此坑农。

奶牛联社的发展也得到了政府强有力的支持。2007年,密云县政府提供300万元支持奶牛合作联社的奶站建设。之后又直接投资40万元为奶牛合作联社购置了一台15吨的鲜奶运输车。

在各方推动下,联社迅速发展,在密云之外还开拓了天津和平谷两地市场,期间与伊利、三元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密云奶业在联社的牵引下发展强劲。然而就在鼎盛时期,联社的运作却戛然而止。

记者在联社基地运输车间看到几辆闲置的牛奶罐车。原联社工作人员王女士称,自2009年5月,这些设备就被彻底尘封了,主要原因是伊利等企业终止与联社合作。王女士介绍说,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企业以担心联社无法保证奶源质量为由终止了合作。而实际上,联社一直用自己先进的设备检测牛奶,并没有检查出任何问题。

然而伊利等企业不与联社合作,却一直与原联社下面的基层社和社员农户保持业务往来。王良忠认为此事必有蹊跷,因为在被终止合作之前,急速的发展刺激联社高层酝酿更大的计划,打算在北京地区搞更大规模的联合,在联社的基础上,成立奶牛协会。正是在这个关口,伊利等企业突出杀手,终止了合作。

“仅从密云地区联社的作用可以看到,成立联社后,基层社与农户改变了被动地接受企业单方给定的质量等级和鲜奶价格的市场格局,极大地提升了与乳品加工企业的市场谈判能力。而一旦在北京范围内结成更大的联盟,与企业谈判的筹码更大,这也许引起了他们的恐慌。”王良忠说。

或许合作社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正应了那句话——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2008年时,联社还通过奶业龙头企业为奥运会供奶,创造过种种辉煌,但如今院内牌匾上“奥运奶源特供基地”八个大字已经褪色,联社就这样被搁浅了。

板栗联社的“奔腾”时代

奶牛合作联社的遭遇为密云县其他合作社联合社的发展敲响了警钟。在密云,另一家规模很大的联合社是板栗联社,由于产业以及具体运作方式的不同,板栗联社目前正逐步走入良性的发展轨道,并将后期的发展重点放在了决定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加工环节上。

密云板栗联社是密云第一家登记注册的联社,目前旗下有80多个基层社,遍布全县,板栗种植户达1.4万余户,全县90%的栗农户都加入了联社。

前几年,说起北京密云县,首先想到板栗的人并不太多,更少有人知道还有个板栗联社,如今,密云板栗的知名度丝毫不逊色于密云的鱼,而密云板栗联社也和密云大水库一样出名。

联社颇具规模的设施建设可以证实这一点。在密云县高岭镇放马峪村,联社的办公大院门口“密云板栗联社”几个大字,镶嵌在深红色的墙上,30间员工宿舍分两排坐落院内左侧,等到秋天板栗收果的季节,宿舍就会住满因工作繁忙而无法回家休息的办公人员。“看到那边了没,两排房的中间是一间厨房,我们一忙起来就在这里做饭吃。”板栗联社理事长吴成全顺手指着前面说。

在宿舍后面是一个能储存400吨货物的仓库,在院内右侧,则是一个储存量超过1000吨的仓库,即将投入使用。

拥有冷藏库,对于联社至关重要,吴成全介绍,板栗果实有三怕:一是怕热,二是怕干,三是怕冻。在常温条件下,栗实腐烂主要发生在采收后1个月时间里,这个时期正值板栗销售旺季。“冷藏库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不仅仅具备存储鲜板栗的能力,联社也能对收获的板栗进行初步的加工,目前联社有一次能筛选200多吨板栗的筛选机,将从基层社收购的鲜板栗进行三个层次的分级。同时也有简易的糖炒板栗机器。

院子27亩的面积不算太大,但集储运、加工于一体,总价值不菲,王良忠表示:之前北京一家评估公司对这个办公地点的估值是1500多万元。”

联社成立于2006年8月,由密云县28个基层板栗合作社自愿发起,主要目的是与小贩“争利”。当时密云板栗市场渠道主要由小贩掌握,尽管农户很早就组建了多个带有浓重地域色彩的合作社,但情况并未有太大起色,板栗价格依然被压得很厉害,每斤板栗的中间价差甚至能达到1元。

“当时没有和加工企业建立联系,小贩收购板栗价格太低,大家都被逼急了,基层社要求成立联社,争取更多话语权。联合之后效果立竿见影,联社派遣人手出外打听周边板栗市场价格,然后估算小贩的利润,各个基层社通过电话联系,决定统一的提价幅度,第一年我们每斤板栗多卖了2毛钱。”王良忠在联社发起之日就参与其中,一直到今天。他对当时的情况了如指掌。

但王良忠和联社都很清楚这些只是蝇头微利,要谋大利,必须直接对接企业,将小贩挤在链条之外。而且为了降低基层社和农户的负担,联社并不向他们收取任何费用,没有资金来源,联社运作一直是个问题,他们决定利用联合的优势打动企业,这一正确的举措直接让联社搭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刚开始的时候,联社与密云县境内唯一一家板栗加工企业合作。王良忠他们知道这家企业当时一直为板栗货源的事发愁,“这家企业没有固定的货源渠道,货源不稳定给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而且收上来的板栗都没有经过分级,企业还要自己分级,十分麻烦。我们找到企业,保证解决这两个问题,经过谈判,企业答应高价收购联社板栗,而且每吨板栗给联社500元的费用。”

由此,农户和基层社走向了高价市场,联社也得以正常运作,逐渐开始与更多公司合作,而且在王良忠看来,市场越广阔,联社就越重要。“单个合作社和企业谈判的能力弱,而且投巨资建造仓储、运输等设备也有难度,联社却可以。基层社要有大发展,联社是一种趋势。”

联社有三台板栗筛选机,可以将收购的板栗进行等级分类。

同时在联社发展的过程中,无法忽略企业的作用,目前联社已与全国最大的板栗加工企业河北栗源公司、北京绿润食品有限公司等20多家公司展开合作,而且北京家田食品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已在密云投资建厂,密云板栗基本上都在当地进场加工。

“毫无疑问,密云板栗产业以及联社的迅速崛起离不开企业,在联社的基础上,企业进一步将成品带入市场,可以说企业影响着整个产业。”王良忠说,在企业的带动下,密云板栗产业已形成“龙头加工企业+联社(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的模式。 80%以上的板栗出口日本、东南亚、南韩和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去年,密云板栗每公斤价格比怀柔等周边地区高出1元。

鉴于企业的关键作用,联社已有所打算,而且计划在未来2至3年之内,在国内外建密云板栗专卖(炒货)店500家。王良忠表示:“这样一来,栗农将会分得更多初级农产品转化为终端消费品的附加值。”

假如板栗行业如奶牛行业一样

从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联社与公司之间的关系最为微妙复杂,思索联社发展之路,社企关系是第一个要理清的话题。

王良忠认为,造成板栗联社和奶牛合作联社不同遭遇的关键一点是合作方实力的区别。板栗联社与几十家公司合作,而且还在开拓批发市场等多个渠道,单个公司的威胁不大,甚至话语权多在联社一方,如果像奶业那样,板栗加工企业形成寡头垄断,也许板栗联社会走奶牛联社一样的路。

当然,由于板栗行业与奶牛行业有着极大的不同,步其后尘的概率很小,板栗联社在目前的形势下发展甚好。而国内奶牛联社的发展境况已越发不妙。近年,国内各乳业龙头企业纷纷建设自家的奶源基地。伊利2009年的一份报告显示,2006年至2008年,伊利总共投资27亿元用于自建或合建牧场,2009年在内蒙古兴建了20家“奶联社”,“奶联社”由伊利挑选的管理人员操作,养殖场、存储运输设备等由伊利投资,奶农将自家奶牛交给奶联社,不再亲自照料奶牛,“奶联社”统一养殖、统一挤奶,根据供销合同,所产奶全部销往伊利,奶农以奶牛入股,以分红作为收益,今后这种模式将被逐渐推广。

“通过这种模式,产业链条的确和谐了很多,但伊利的‘奶联社’与密云奶牛合作联社有很大的不同,其更像伊利旗下的小公司而不是合作方。”北京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家指导组成员、密云县农业高级顾问徐仁发表示。所以,目前国内有较大规模的奶牛联社并不多见,人们所熟知的是蒙牛、伊利等此类龙头企业。

目前如伊利“奶联社”的情况在国内比较普遍,徐仁发认为这是一种更强势的垄断,这种现象也事出有因:“联社自己发展谈何容易,就运作资金与人才问题,联社要比合作社更加困难,很多已经发展起来的农业企业有钱有人,为了更好地介入产业链,就成立了联社。”

所以很多联社并没有起到如密云奶牛联社的作用,而被直接过渡到类似于伊利“奶联社”的地位。徐仁发认为,相比于和企业博弈,从联社长期发展来看,依附于企业是一种更危险的信号。

“联社的出路在于有自己的公司”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合作经济学会顾问缪建平认为,联社成立自己的企业才是王道。“有了合作社,为什么要成立联社?因为单个合作社面对企业或市场时力不从心,自发联合最终还是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上风,联社最好的出路是有自己的企业。”

在实际运作中,这种问题已经被意识到。王良忠说,他们正在引导筹建密云各类联社的联合社——北京密农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该联合社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建立加工厂,对密云几种主要的农产品进行深加工。

王良忠说:“板栗联社虽然与公司合作良好,但没有深加工环节,合作社和农户仍然得不到最大利润,鲜板栗价格与糖炒板栗价格相差几倍。又比如密云生猪养殖发达,又有北京市为数不多的屠宰场,如果成立加工厂,就可以卖多种猪肉产品。无论从利润还是今后的发展考虑,成立加工企业是最好的选择。”今年以来,他就开始张罗联社投建的事,与北京市一家颇具实力的公司谈判合作事宜。

从国外来看,为了延长产业链条,获取更多利润,成熟的联社一般也都有自己的公司。例如,德国埃德维希特市的诺德乳业是德国最大的乳品公司,其股东就是合作社(注:德国奶牛合作社规模较大,组织程度类似于国内的联社)的8000户农户,诺德乳业平均年产值在20多亿欧元。尽管是一家上市公司,诺德乳业的股票却从未上市流通过,因为合作社的股东们坚持100%享有股权,以保证对公司的控制。在整个德国,拥有牛奶加工厂的合作社几乎占到总数的1/5。

合作社成立子公司在欧洲比较常见,子公司和合作社的经营保持独立,合作社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改变,子公司主要从事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拓展销售渠道及改善风险治理等。类似于‘借壳上市’,欧洲一些大的合作社甚至通过子公司上市募集资金,合作社因子公司得到更大的发展。

界定“联社”或包括公司

目前联社发展如火如荼,但国内未有一部国家级正式法律文件对之进行详细规定,据消息人士透露,2007年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曾在初稿中提及“联社”,后来被抹去。这种情况使得国内急速发展的联社一直如无疆之马,无规可循。但随着形势的变化,各地已纷纷出台联社相关条例。

其中北京市出台的条例较为引人注意,3月1日起,《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办法》开始实施,其中对联社注册登记予以放开,而且合作社以及联社可引入企业。其第三十八条规定: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企业,以及其他有销售渠道、生产加工技术、开拓创新能力的企业,可以联合农民创办或者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作为条例的起草者之一,缪建平表示,条例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资本、劳动等方面合作,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共享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销售等环节的利益。“合作社能够引入企业,联社当然更可以,其实这条规定对联社的意义更大一些。”

各地合作社法具体实施办法的出台为联社走入国家法律条文做了铺垫,尤其是北京市的条例已经开了企业可入联社的口子,让很多人认为引入企业的规定更像为国家规定联社的相关内容做试探。

新闻链接

农民合作社尝试 “升级”

近年来,为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要求,"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已普遍存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专业合作社规模小、经营粗放、市场对接能力差等缺点也渐渐显现。为此,临沂市供销合作社在全省率先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将各类合作社组织了起来,又在联社的基础上组建公司,使得合作社以及农户面对市场可以高枕无忧。

覆盖了产供销各个环节

今年1月14日,临沂市召开了蔬菜、果品、养殖业三个产销合作社联合社创立大会,全市有46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及上海、杭州、无锡等地市场加入了联合社。在联合社内部,各个参与方都是会员,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合作关系;在外部,他们又都是独立经营的经济实体。可以说,一个联合社就是一条完整的农业产业链,覆盖了产供销的各个环节。

成立联社的主因是合作社规模小,难以与更大市场对接。临沂市供销合作社将各种元素整合在一起,使得联社上联高端市场,下联生产田间,形成集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科技化服务、信息化交易于一体的农产品生产经营服务体系。很好地解决了合作社以及农户下一步再发展的问题。

联社成立后的效果显著,如临沂蔬菜产销合作社联合社成立后,发挥规模优势,积极对接上海世博会,并和占据上海蔬菜市场70%份额的上海江桥市场达成每天供菜60吨的协议,涉及30多个品种的蔬菜。

临沂市级3个联合社成立以后,市内多个县区供销社也相继成立了联合社。

打造农产品集散中心

依托联合社,临沂加快了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建设,准备打造一个年交易额超百亿的大型农产品集散中心。该中心以最新组建的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支撑,联合全市从事优质农产品生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参与经营。主要涵盖农产品综合展示交易、储存加工(整理)、冷冻冷藏物流等7个中心。项目总体规划1000亩,总投资5亿元;一期工程300亩,投资1.5亿元。

临沂市供销合作社副主任王修书表示,最终的目的是通过中心外连高端市场,内联当地零售商和生产农户,建设一个集农产品收购、加工、分销、物流配送、农业技术开发、检测检验、自有品牌开发等功能于一体,贯穿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全过程的规模化、规范化、高效率、高水准的专业涉农的实物交易与电子交易相结合的物流配送服务企业,并最终形成年交易额超百亿的大型农产品集散中心。

猜你喜欢
密云联合社联社
密云职工勠力同心再战疫
密云区总工会慰问防疫一线人员
大棚开直播 密云“新农活”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2020年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利润表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密云区部分古树健康评价
吉林省手工业合作联社第九次代表大会在长春召开
岳池联社开办兴趣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