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超对接最主要的挑战是,传统的小规模农户所有的生产技术和经营意识与现代化零售业的产品标准之间的矛盾。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定寰
农超对接是农产品的生产者与超市之间建立的一种新型合作模式。它应该包括三个基本特征:首先,在农超对接过程中应该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把自己生产的农产品直接出售给超市;其次,农超对接的重要特征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超市建立长期的、持续的、稳定的合作关系;最后,农超对接的目的是要实现农民、合作社、超市和政府的共赢。
在五年以前,超市并不是很多消费者购买农产品的首选之地。大多数消费者认为超市的农产品不新鲜,而且价格偏高。最近几年,通过直采,超市农产品新鲜程度提高了,价格和农贸市场差不多,超市已经变成消费农产品市场的一个主要渠道。从国际上的经验来看,GDP的增长与农产品在超市购买的比例是成正比的。
对于农超对接的意义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我们应该从我国的农产品的供应链、从消费者本身以及怎样把更多的农产品销得更好这几个方面来考虑,如何进行农产品流通的创新。农超对接不是农产品销售的唯一渠道,而是多种销售渠道竞争中的一种重要方式。以前,我们国家的农民从播种、生产,直到农产品到超市为止,每一个环节都要增加成本。而农超对接倡导减少农产品销售的中间环节,节约供应链成本,从而为生产者带来更大的收益,同时让消费者也可以享受更实惠的价格。
农超对接从2007年启动,由于农超对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突出,目前已经被大多数的超市所接受,保守估计有50%的超市已经采用不同模式和形式的农超对接。农超对接选择近几年开始实施,而不是很早以前就开始,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首先是市场因素,市场是实施农超对接的基础条件,农产品价格波动大且频繁,客观上促使农超对接成为一种必要的模式;其次是农民收入问题,农民出售农产品的难度大、增产不增收现象明显;第三是食品安全问题,自2006年起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至今没有得到妥善解决;最后是为解决农产品流通效率不高的问题。
以家乐福超市为例,家乐福主要采取“超市+合作社+农民”的模式。截至2009年底,家乐福采购农产品已经占经营生鲜农产品的30%以上,2010年将实现商务部提出的50%目标,即它销售的农产品的50%来自农超对接的成果。家乐福的采购网密布全国各地,它销售的几乎所有的蔬菜水果都可以通过农超对接模式来采购。这离不开两个基础条件:第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态势良好;第二是发达的高速公路和物流效率,使长途运输成为可能。
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麦德龙超市则采取“超市+龙头企业+农民”的模式,山东家家悦超市流转了上万亩土地,自己来种菜养猪,把成果运进超市。不论采取哪种模式,殊途同归,目的都是减少中间环节。
农超对接最主要的挑战是,传统的小规模农户所有的生产技术和经营意识与现代化零售业的产品标准之间的矛盾。农产品标准化是我国与全球接轨的必然趋势,在现阶段对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社来说仍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它们在标准化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首先是生产中疏于质量控制,农产品达标率低。内蒙古某马铃薯专业合作社与超市进行农超对接,超市方面提高了10%-15%的采购价格。但两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却没有盈利,问题就在于他们送到超市的马铃薯的达标率只有40%。
其次是落后的物流设施设备。湖南某专业合作社出产的蜜桔远近闻名,但由于没有引进冷库等设备,经长距离运输很容易腐烂,被很多超市拒之门外。
再次是缺乏商品化意识。广西某荔枝合作社与家乐福超市进行农超对接,超市在采购中提出挑选荔枝,去除不合格的产品,被农民专业合作社所不理解。商品化意识就是双方出现分歧的根本原因。
目前我们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重技术,轻管理。大多数专业合作社十分关注先进的种植和养殖技术、提高农产品加工能力、物流配送经验等硬件,但对于与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的企业管理和质量管理等软件表示出轻视的态度。
农超对接不能一蹴而就,应该按照以下三阶段循序渐进。首先是寻货阶段,在全国优质农产品主产区寻找符合标准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它们产品引进到超市;第二是基地确定阶段,在每一个优质农产品主区(县) 确定3-4个有能力、质量可靠、有信誉的、长期与超市合作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更重要的是可持续发展阶段,给与这些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持,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建立农产品可追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