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实施专业认证的内在动力来源和前期准备工作的探讨

2010-08-17 04:50
文教资料 2010年14期
关键词:准备工作

张 渭 田 芳

摘 要: 专业认证对于我国大多数高校而言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高校内在的生存、发展需要;相关院系与本行业发展趋势的接轨,以及内在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需求;教师、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更多资源的占有等都推动着高校积极、主动地实施专业认证。同时,各高校应该做好实施专业认证的前期准备工作:学校的各级领导要对专业认证引起重视,调动相关院系带头人与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形成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相关院系要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合理定位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并通过自评和整改为实施专业认证做好准备;广大教师也要以实施专业认证为契机,积极主动地参与专业的自评和整改,实现自我发展和专业建设的双赢。

关键词: 高校专业认证 动力来源 准备工作

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运动席卷全球,高校专业认证也日益成为世界各国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并被各国政府和社会公众所认可。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介绍并倡导工程教育认证。教育部与财政部在2007年初颁布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其中把“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摆在了六项建设内容之首,试图“通过建立专业标准和认证办法,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医学人才”。但是,专业认证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全面铺开,对于大多数高校而言,仍是一项暂新的课题。本文将在解析专业认证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高校实施专业认证的动力来源和准备工作,以促进专业认证的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同时为更多的高校确实实施专业认证提供一定的动力和启示。

一、专业认证的内涵

据《现代汉语辞典》,“认证”是对当事人提出的文件审查属实后给予证明。[1]专业认证(specialized/professional programmatic accreditation)是由专业性认证机构对专业性教育学院与专业性教育计划实施的专门性认证,由专门职业协会会同该专业领域的教育工作者一起进行,为其人才进人专门职业界工作的预备教育提供质量保证。[2]

就其性质而言,专业认证是一种自发、自愿行为而不是通过行政命令强制执行。在市场条件下,为获得专业教育实力的证明,学校或专业自愿参加非政府性质的协会并涌过协会自觉进行自我规范活动,以自愿者组织的身份来取得专业认证的权威性地位。

就其目的而言,专业认证是为了获得一种资格证明。专业认证是一种由行业或职业团体对学校专业的一种评价,专业认证给与符合专业认证标准、条件的专业以资格证明,具备这种资质将向社会和用人单位提供信心保证,是保证和提高专业教育质量符合专业协会和行业协会要求的有效途径。另外,专业认证与注册师制度具有天然的密切联系,专业认证的目的也是为了适应未来职业注册师的要求,是专业技术人员申请职业注册考试的基础和前提。

就其实施主体而言,主要包括对口专业(或职业)团体或由其授权的专业认证机构。这些团体或机构通常是由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是非政府性、非营利性、独立第三方的专业组织,具有很强的行业自律性质,通过认证对达到或超过即定教育质量标准的专门职业性教学计划进行认可,并协助专门职业性教学计划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向公众提供专业教育质量的权威判断。

就对象的范围而言,专业认证侧重于职业性较强的专业。对专业认证的定义稍加分析就可以看出专业认证并非指高等教育中的所有专业。专业认证的范围是对与公众健康、安全、人民生命财产等问题密切相关的专业的一种认证或评价,例如医药、卫生、工程、法律、师范等,而不在传统的学科(如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中进行。这类专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必须有一个确实的质量保证,即必须有一个经过严格的专业教育认可的专业学位。正是对专业领域、专业标准或专业培训的不断重视,使专业认证悄然兴起并标准化。

二、高校实施专业认证的动力来源

正如洪成文所说:“高等教育质量认证从来不是单方面努力的结果。如果只是质量认证机构的一厢情愿,具备了外部驱动力,认证的目的也无法实现,因为任何行为的实施不能缺少内部驱力。”[3]高校实施专业认证的内在动力来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市场机制下高校内在的生存、发展需要推动着学校积极实施专业认证。

首先,我国高等教育专业认证以点带面、全面开花这一发展趋势推动各高校积极实施专业认证。1992年开始,我国建设部就在建筑学、土木工程、城市规划、工程管理、建筑環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等土建类学科领域开始了专业认证的实践与探索。2006年初,我国工程高等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正式拉开帷幕,教育部办公厅下发通知成立了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并选择了8所高等学校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个专业进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2007年初,教育部、财政部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中提出了要开展医学教育认证的试点工作。截至2008年底,我国专业认证已扩展到在与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生产安全、人身安全及环境保护等关系密切的十个专业领域进行试点,包括食品科学与工程、法学、英语等。以上的试点工作将不断地调整、完善专业认证的相关体系,最终极有可能通过以点带面,实行专业认证制度的全面开花,我国这一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将推动各高校积极实施专业认证。

其次,市场机制下高校内在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也进一步推动着各高校主动实施专业认证。当前,虽然我国高等教育总体上仍然是需求大于供给,高校绝大部分属于公立性质,但是市场机制对高校发展的调节作用将发挥得越来越充分,要求高校有更高的自律能力和自律动机。而通过参与专业认证,各高校可以更公平、合理地参与市场交换和竞争,形成自己的特色和规模,更好地为国家建设服务。反过来,在市场条件下,高校作为独立法人直接面向社会,高校的资源和生源来自社会各界和公众对学校的信心,而专业认证的目的就是为学校提供专业教育资质的认可证明,从而帮助各高校在参与竞争时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获得在招生、就业、经费拨款、校友捐赠等方面的优势。据专家预计,到2008年我国的高中毕业生人数达到峰值,随后高校生源竞争将逐渐成为学校一项突出问题。[4]因此,实施专业认证是由高校内在的生存和发展需求所推动,是各高校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贯彻自律精神的契机。

(二)相关院系与本行业发展趋势的接轨及专业内在的建设和教学改革需求也推动着高校主动实施专业认证。

一方面,相关行业职业资格制度的实行推动着各高校相关院系积极实施专业认证。在2001年底,国务院学位办在首次组织的全国专业学位教育工作会、全国法律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建筑学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兽医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等会议上表达了将专业学位与执业资格衔接方面的要求,并提出了通过国家资格证书考试等环节实现衔接的建议与设想。教育部发布了《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其中第22条明确提出:“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规范和改进学科专业教学质量评估,逐步建立与人才资格认证和执业准人制度挂钩的专业评估制度。”由此可见,为了确保未来的专业人员在进入职业领域之前受过系统而规范的专业与职业训练,想要申请专业注册师资格的人员必须首先在经过专业认证的院校学习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学位,而高校理应跟上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

另一方面,专业内部建设的完善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推动着相关院系积极实施专业认证。专业认证既是过程,又是结论。作为结论,它向公众提供专业教育质量的权威判断,引导并促进高校学科专业的教学改革、建设与管理;作为过程,它对专业的教育质量进行评估,并促使专业不断提高教育质量,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的目的。因为,在实施专业认证的过程中,各高校既可以通过自评,又可以通过专家、企业人士的考察,对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计划、课程设置、课程建设、师资配备、教学管理、支撑条件、经费投入等进行全面的梳理,发现不少平时“视而不见或熟视无睹”[5]的问题,从而作出针对性的改进,不断完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在此过程中逐步建立学校专业办学的内在完善、改进机制,保证本校人才培养工作对社会需求变化的适应性。

(三)教师、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更多资源的占有也促使高校积极实施专业认证。

其一,帮助教师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发展机会,促使高校实施专业认证。教育部公布的《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标准》包括通过标准和针对计算机技术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补充标准。其中很重要的两个指标就是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专业认证将考察学校能否为教师提供机会和条件,促进教师素质持续提升,包括所在院系教师队伍能否形成合理的梯队,是否注重培养青年教师,是否已经制定了专业教师队伍进修、科研和发展的规划。同时,专业认证也将重点考察支持教学经费能否满足教学要求,教学设施是否齐全,计算机、图书资料与网络条件能否满足教师的日常教学、科研和学习所需等支持条件的情况。因而,实施专业认证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满足教师更多资源的占有和不断发展的过程。

其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也构成了高校实施专业认证的内部动力。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全面,这一外部需求也日益转化成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但是,新近一份调查显示,60.4%的受訪者认为现在的工程教育不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工程训练,工科学生一般都缺少对工程设计和运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性的理解。工程教育普遍存在重知识学习轻能力培养的现象,主要特征是侧重于科学基础和技术基础课,而学生工程训练实践太少,没有解决好面向工程实际问题。[6]由此可以窥见,高等教育对于学生全面发展需求的满足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而专业认证将以学生为中心,重点考查高校人才培养的效果,考查学生在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从“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层面考查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并且以更大多数的学生状况而不是少数优秀的人才作为考查整体,真正从以教育投入为核心转向以教育产出为核心,从而促进相关专业和教学的整改,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三、高校实施专业认证的前期准备工作

我国各高校先后对全校本科专业进行了评估,国家教育部也结合对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对各高校的专业结构布局进行了实地考察,对新办专业质量进行了全面评价。这些先期的评估工作为专业认证项目的研究提供了方法、路子和有益经验。但是,专业认证对于大多数高校而言,毕竟是一项新课题。各高校在明确已有动力来源的基础上,更重要为实施专业认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这需要学校各级领导、相关院系和广大教师共同作出努力。

(一)学校的各级领导要对专业认证引起重视,调动相关院系带头人与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形成其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

学校的各级领导,特别是学校“一把手”要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真正把专业认证工作当作“质量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这是专业认证实施成功的领导保证。如果高校只有分管教学工作的校长抓专业认证,或者把专业认证看成是“教学口”、“某院系”的工作,专业认证实施的力度将不够,视阈将受限,效果也不会好。“质量工程”实施的主体是高校教师,其成果推广和应用的主体也是高校教师。因此,高校实施“质量工程”要更加重视对广大教师的宣传教育,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质量工程”真正成为每位教师“我参与、我奉献、我践行”的自觉行动。否则,他们仍然会在教学的实践中墨守成规、消极地对待学校倡导的教学改革,甚至阻碍“质量工程”建设成果的辐射和推广。此外,学校领导还要注重形成相关院系带头人与团队成员互相影响的团队合作精神。专业认证是相关院系带头人与团队成员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互为影响的关系。项目带头人是团队的核心成员,是团队开展教学研究、探讨教学改革、组织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指挥者。如果没有优秀的项目带头人,整个团队就会群龙无首、一盘散沙。反过来,只有带头人,没有团队各成员的合作,专业认证的实施将无主体,难以继续。

(二)相关院系要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合理定位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并通过自评为实施专业认证做好准备。

相关院系首先要改变一贯等待行政命令的被动发展模式,积极了解专业认证的相关程序和要求,明确专业认证不仅是提高毕业生质量的重要措施,而且是促院系质量改进的主要方法。它加强了社会、学校和实业界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最终实现了为社会、本土经济发展服务的目的。正如杨永斌先生所言,“认证”就是“认真”;它“本质上就是一个充满快乐、智慧且轻松的认真培育过程”;它不仅培育了学生,而且培育了培养人才的院系。[7]同时,各院系也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来的办法,通过对周边地区各行业发展状况及趋势和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解,组织教师及相关人员对专业认证试点或者是已经通过认证的学校的调研;邀请相关科研院所、企业管理人士、技术专家进行研讨,从多方面了解当今科研机构、企业对毕业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形成既符合认证要求又满足学院确定的培养高等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办学定位的人才培养目标。此外,相关院系在明确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通过自评,不断加强专业的整改,为实施专业认证做准备。

(三)广大教师也要以实施专业认证为契机,通过主动参与专业的自评和整改,实现自我发展和专业建设的双赢。

广大教师首先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专业认证,不能把认证组织定位为一个单纯的监督机构和职能机构,而应当定位为一个服务机构,把为工程技术人员服务、为社会服务作为认证机构的一个基本功能,以加强高等院校、用人单位和实业界之间的密切联系,保证高等院校所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并能在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和跨国流动上起到重要的作用。其次,广大教师要认识到实施专业认证将成为促进自身发展和完善的重要契机。因为,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工程人才,培训和改造师资队伍自然也是重要内容之一。比如,认证指标中要求“有一定数量具有工程经历的教师或企业专家作为专兼职教师”,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十分熟练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即成为“双师型”教师。而现在我国现有的大部分教师是本科毕业后读研,取得相应学位后走上教育岗位的,缺乏生产第一线的实践经验,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高校应增大和支持这些教师到企业兼职,增加必需的实践锻炼和培训的经历,从而逐步实现自我的发展和完善。总之,教师要做好自身的本质工作,包括上好课,指导好毕业论文,主动、按时、保质地完成认证的一切工作,等等,并深入认识教学科研工作与专业认证的关系,努力实现自我发展和专业建设的双赢,为实施专业认证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辞典编样室.现代汉语辞典(修订本)[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2]夏天阳.各国高等教育评佑[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

[3]洪成文.质量认证:中国高等教育的选择——以欧美高教质量认证实践为参照[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1).

[4]范爱华.我国高校专业认证的必要性及实施策略概论[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7,(5).

[5]李茂国,张志英,张彦通.积极推进专业评估与认证,引导工程教育协调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究,2005,(5).

[6]郑秀英,姜广峰.付志峰开展专业认证提升工程教育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8,(12).

[7]李汉邦,韩晓燕,庄灵.台湾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现状及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6).

猜你喜欢
准备工作
农村中学生物分组实验教学浅议
浅谈市政公用工程施工前期准备工作的合理安排
市政排水管道施工技术研究
市政道路施工管理养护探微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教师自编化学学力测验的专业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