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嘉定新城鸟瞰图
嘉定新城是上海“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新城之一,也是未来新城发展的领头羊。《嘉定新城主城区总体规划(2006-2020)》于2006年9月获得上海市政府正式批复。在新城规划指导下,按照规划引领、基础设施先行、功能多元融合、市民和农民共享成就的方针,嘉定新城建设稳步推进。当前,随着长三角区域联动发展的需求推动,应对上海城市发展转型,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一系列市域层面规划的要求,亟需通过总体规划的修改完善,来实现嘉定新城整体提升。经上海市人民政府同意,嘉定区人民政府联合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启动了新一轮嘉定新城主城区总体规划修改工作(图1)。
图2 规划展示馆
图3 保利大剧院效果图
本次新城主城区总体规划修改的工作内容以发展方向与发展规模、总体结构、产城融合和综合交通研究专题为基础,重点关注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大型居住社区规划等规划的衔接,明确对下一层次规划用地布局、居住和产业用地比例、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等指标的指导,严格按照《城乡规划法》,逐步完成嘉定主城区总规后评估、战略研究和总规修改(图2-3)。
从长三角和上海全市发展对嘉定的要求,以及嘉定自身发展的特点,本次规划确定嘉定新城城市性质为:嘉定新城是长三角的重要节点城市,是上海市最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之一;上海郊区发展战略的重点示范新城;是以历史文化、汽车文化、体育文化品牌为特色,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具有人文魅力、持续创新力、高科技水准和综合辐射功能,国际化和地域化特色相结合的生态宜居现代化新城(图4-7)。
图4 嘉定孔庙
图5 聚善桥
图6 秋霞圃
图7 嘉定老城特定区
嘉定新城发展规划目标为:
(1) 依托中心城优势的同时,形成相对独立、功能完善、生态宜居、产城融合、富有内涵的综合性城市。
(2) 配合上海西部发展战略,作为上海推动长三角联动的窗口。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中重要的服务型节点城市。
(3) 作为上海郊区产业转型的示范区。加强、拓展现有主导产业,培育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对现有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升级,形成满足新时期发展要求的产业体系,实现依托科技研发,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的目标。
(4) 构建多元化人口结构,在承接市区人口疏解的同时,形成对高素质人才具有强大吸引力的生产生活环境。
从全市层面入手,根据嘉定新城主城区现状发展特点,依据集约发展的原则,适当提高人口密度,规划至2020年嘉定新城主城区常住人口规模为79万人(加上南翔、安亭组团,嘉定新城人口规模达到124万人)。根据2010年上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至2020年嘉定新城主城区的建设用地规模为76.7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97.1平方米/人(图8)。
图8 居住用地布局规划图
嘉定新城主城区以北部老城区为基础,以南部区域公共活动中心为核心,近期拓展城市核心区北至南门社区,东至马东一期,南至马陆社区,西至北郊湿地及上海国际赛车场体育休闲区,形成以核心区为建设重点的格局;到中远期逐步形成服务功能提升、居住环境宜人、交通体系健全、整体和谐发展的新局面(图9)。
嘉定新城主城区南、北部城区是集中城市化地区的主体。受地理条件限制,两者既有联系,又自成一体,在构建自身特色的基础上,注重南北城区均衡及联动发展。
规划嘉定新城主城区形成“一个核心区、一环一园多轴”的空间结构。
“一个核心区”:包括南部城区、马陆社区、马东一期、上海国际赛车场体育休闲区、南门社区、北郊湿地等区域。规划在南部城区建设区域公共活动中心,作为嘉定新城的城市中心。以上地区构成整个嘉定区的核心区,是嘉定新城形成独特城市魅力、强大集聚力和周边辐射力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图9 集中城市建设用地布局规划示意图
图10 空间结构规划图
“一环”:由城镇建设区外围的生态结构绿地为主构成的嘉定绕城森林,是嘉定主城区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是展现城市魅力的重要基础。
图11 土地利用规划图
“一园”:是指在毗邻主城区的西北部规划约10平方公里范围的北郊湿地作为“城市绿肺”,是嘉定主城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节点区域,打造服务上海市民的又一旅游休闲地。
图12 东云街
图13 绿竹池
“多轴”:即公共活动轴线和由城市主要绿化通廊构成的生态轴线。包括胜辛路(永盛路)、练祁河、白银路—双丁路、沪宜路、宝安公路五大公共活动轴线,结合横沥河、练祁河、沈海高速公路、上海绕城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形成的城市主要绿化通廊。其中胜辛路(永盛路)、白银路—双丁路是区域功能主轴,承担区域重要的公共活动、区域联系功能。
嘉定新城主城区由高速公路(快速路)分割,形成北部城区(包括嘉定老城在内)、南部城区、上海国际赛车场休闲区、北郊湿地、都市产业区和嘉定绕城森林六大分区(图10)。
嘉定新城主城区规划居住用地面积2,355.8公顷,人均居住用地29.8平方米,人均住宅建筑面积38~40平方米(图11)。
图14 嘉定图书馆效果图(夜景平视)
图15 司法中心效果图
规划结合公共活动中心和区域功能主轴、公共活动轴布局商业金融、办公、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同时以轨道交通站点为支撑,整体考虑现代服务业和居住的相互结合,推动商业、居住、研发、公共设施等多种用途的多元融合。
同时结合公共设施,推进生态用地的建设。在嘉定绕城森林中鼓励适度比例的休闲服务设施融入森林公园一体建设,为城市提供便捷的亲近自然的活动空间;毗邻主城区建设作为城市绿肺的北郊湿地,打造服务上海市民的又一旅游休闲地;主城区内部水绿交织,部分绿带与城市休闲公共设施有机结合,丰富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图12-13)。
图16 阿克苏路景观大道
规划积极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以汽车制造业及其周边新兴高新技术产业为代表的都市型先进制造业。进一步推动既有产业向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发展总部经济、商务办公、会展旅游等业态。以城市发展支撑产业发展、以产业提升带动城市繁荣,强化产城融合、增进城市活力(图14-15)。
其中强化产城融合的具体策略包括:
图17 道路系统规划图
(1) 促进规划区内居住、公共设施和工业等不同用地类型的有机混合使用,强化产城融合、增进城市活力。
(2) 主城区每一规划单元保证一定比例的产业用地。
(3) 分时序开发,近期保留部分工业作为都市产业,远期转性为服务业用地及高新技术产业用地。
(4)现代服务业各类型之间的混合布局,生产性服务业依托城镇中心布局。
图19 嘉定新城北站效果图
图20 白银路站效果图
(5) 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增加商办用地,合理增加土地使用混合比重。
(6) 加强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租赁房的建设。
规划强化主城区与长三角、中心城、虹桥枢纽、新城其他组团的联系,以及内部交通与对外交通的衔接,构筑多元化的交通网络,公交成网发展,保障慢行交通出行比重(图16)。
规划主城区内快速路形成“二横二纵”、主干路形成“三横四纵”的格局,次干路合理分布的干线路网,并配有大量的支路(图17-18)。
主城区内部坚持“公交优先”的原则,依托“人字型”轨道系统构造全区地面公交体系,以场站打散和布局调整为重点,构造一区多中心的公交发展结构,公交覆盖上海西北、长途通达长三角两翼的公交发展格局。
建立社区宁静交通体系,突破周边高架纵横、立交林立的交通围闭,根据社区出行离散的交通特点,建立滨水沿河的独立的慢行交通网络,并通过提高跨河、穿路的慢行工程密度,增加交通广场提高慢行体系的方向性和连续性;建立与轨道交通的P+R换乘体系(图19-20)。
结合嘉定主城区自身的景观资源条件,规划创造符合嘉定气质的城市空间风貌特色:在老城特定区“十字加环”基础上,南部形成有“千米一湖、百米一林”绿地景观结构,凸显“悠游水乡、时尚宜居”的整体风貌意向。
在城市设计上应着重体现嘉定主城区河湖相串、荷香满城的自然资源优势,创造亲近自然的荷香静生活的生活意境;传统水乡风情与现代时尚城市相互交融的生活方式;支持个性化与多样化的平衡发展,配套完善,交通便利,拥有良好的体育休闲和教育设施,高效率支持人的各种行为活动的生活氛围。
主城区城市风貌总体结构概括为:“景城相抱”、“蓝绿镶嵌”,通过路网、水网、绿网“三网交融”,形成城市景观与生态景观互相渗透、蓝绿交织的总体城市风貌骨架(图21)。
图21 绿地布局规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