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杰
城市边缘区是“一种在土地利用、社会和人口特征等方面发生变化的地带,它位于连片建成区和郊区以及具有几乎完全没有非农业住宅、非农业占地和非农业土地利用的纯农业腹地之间的土地利用转换地区”。尽管城市边缘区研究已有近20年的时间,但由于我国仍处于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受外部因素不断变化的影响,城市边缘区的功能、特征以及空间结构等都在变化之中,使城市边缘区还会有种种问题突显,而未来还会出现地域规模更为广阔的城市边缘区,因此,继续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探索十分重要。
松北新区的开发对于哈尔滨市21世纪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松北新区是哈尔滨城市发展的战略意义,松北新区是哈尔滨城市发展的战略方向,开发松北新区是哈尔滨市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1)开发松北对于满足哈尔滨城市社会经济与人口发展的空间需求具有重要的作用。哈尔滨21世纪的社会经济与人口发展将对城市空间向外扩张产生强大的动力。至2030年和2050年,城市建设总用地可能分别达到 450 km2和570 km2左右,比2010年分别增长150 km2和280 km2左右。松北是哈尔滨市区城市发展的最佳方向,应当承担相当比例的21世纪城市土地供给。2)开发松北区对于强化哈尔滨与经济腹地的联系,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哈尔滨市的6条主次经济发展带中,有3条通过松北新区,使松北新区成为实现“南联北开”发展战略、建设东北亚重要的国际经贸城目标的重要空间环节和枢纽。松北新区直接面向松嫩平原和兴安岭两个省内主要经济区,与三江平原经济区之间有直接的联系通道,是哈尔滨市实现带动全省经济发展、发挥全省经济中心职能的必不可少的纽带和桥梁。3)开发松北对于完成哈尔滨的产业升级,开拓新的产业发展空间具有重要作用。松北新区拥有广阔的土地等自然资源,适宜于发展任何规模的企业;面向农业经济腹地,可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相对独立的地理条件,可以开辟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区、高科技园区等等创新地域;优越的对外交通条件,可以发展贸易和货物流通产业;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可以发展旅游业和房地产业。4)开发松北对于哈尔滨市保护城市生态,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松北新区现状环境质量高,位于中心城区的北侧、下风向,不易受到间接污染,又三面临江,环境容量大,可用于安排100万以上的居住人口,并保持良好的居住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可用于安排环境要求高的洁净工业区,也可在科学布局和严格的管理下布置一些轻污染工业,既可充分利用极大的环境容量,又不至给中心城区和松北地区造成大的负面作用。5)开发松北对于哈尔滨区域交通设施发展和强化交通枢纽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哈尔滨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的目标需要强有力的区域交通条件作为支撑,中心城市职能的发挥有赖于强大的多功能交通枢纽的形成。松北新区对于哈尔滨市实施国际大通道战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松北的交通地位更体现在哈尔滨区域交通枢纽形成中的重要作用。环形铁路与公路枢纽的形成将把松花江两岸联络起来,并将极大地加强哈尔滨的交通枢纽地位;松北有良好的用地条件,有利于规划和建设各类交通联运与换乘设施,有利于发展运输和流通产业。6)开发松北对于哈尔滨城市空间结构的完善和合理城市形态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哈尔滨为了发展到450万以上人口规模时,必然需要一个与现代化超大城市相适应的城市空间结构和合理的城市形态。作为临水大城市,哈尔滨的中心城市职能发挥、产业发展、交通发展和空间开拓都需要实现跨江发展,形成以江南为主体,两岸发展的格局;跨江向松北发展有利于形成以同心圆的中心城为主,以各个方向伸展轴为辅的空间结构;有利于疏散中心城区的人口和就业,实现有控制的适度郊区化的用地模式,适应城市可居住环境的形成和城市生活质量的提高;宽阔的松花江河道及行洪区为跨江发展、两岸一体的中心城区保留了一条重要的绿化、生态、景观和休闲走廊,将为未来城市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7)松花江河道的整治为松北开发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发展机遇。目前国家松花江流域水利委员会已编制了松花江流域水资源利用规划和流域整治规划,松花江干流哈尔滨江段的全面整治势在必行,这将为松北新区的防洪和合理利用堤内外土地资源提供重要条件,作为松花江干流提高航道等级,为哈尔滨市区及松北新区发展水运提供重要条件。8)松北新区发展的用地条件并不是不可克服的障碍。从城市发展用地条件看,松北开发的主要障碍在于与中心城区交通联系不便、受洪水威胁、工程地质条件差。这些因素在城市社会经济实力较弱的时期的确是城市发展难以跨越的门槛,这也的确成为在哈尔滨发展的百年历史中,松北地区未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
1)防洪方式的选取。哈尔滨城市越过了松花江向北发展,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城市防洪。松北地势低洼,如果采取抬高城市内部地面标高或在上游建水库对洪水量进行调控的防洪措施,可行性都不大。通过分析比较,确定松北新区的城市防洪以堤围防洪为主,防洪设施边界采用规划防洪堤围方案,同时开辟内河,对现有规划区内河流进行整治,可抬高局部用地标高,组织城市排水。
2)现有铁路在规划区内的走向。按照黑龙江省对外交通铁路网规划,以哈尔滨为中心的铁路枢纽将增加到7个方向。在松北新区规划范围内,除现有的滨州、滨北线外,将保留向东、西发展的可能。为分担滨州铁路桥运力不足呈现的压力,规划将修建滨州、滨北铁路至哈南编组站的联络线,是铁路线在规划区内的走向,直接对城市布局形态产生影响。
3)跨江通道的数量、位置。通过对哈尔滨进行交通分析,两岸联系的跨江通道数为7个~8个。在对现状江南的路网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了城市越江交通通道7个,即在现状的基础上增加5座越江桥梁或隧道。
4)与区域经济的关系。黑龙江未来将形成“一个经济中心,两个经济发展带,三个经济发展区域,四个经济发展辅轴”的战略格局。区域经济关系将影响松北新区的用地发展方向。松北新区地处哈尔滨经济发展中心内,位于松嫩经济发展区,及全省综合经济发展带上。松北新区发展受到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经济发展带的吸引,城市会沿着西北方向伸展;同时,新区发展也受到哈尔滨—黑河和伊春经济发展轴影响,向北面呼兰县城方向延伸也是不容忽视的城市发展轴向。
5)新区建设环境质量的要求。新区环境建设,应满足城市享有更多的绿地和自然环境开敞空间,同时又有效利用城市各项设施,避免高度集中的“大饼式”或过于分散的两个极端的城市发展模式的出现。
1)松北新区形成弹性有序的发展。在发展速度及发展前景很难预测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具有完整性、规划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2)建设21世纪园林城市。遵循城市可持续发展原则,保留现状大量农田、林地、水洼地,形成城市“生态窗口”,建设多层次的生态环境空间,保证游憩绿地的可达性、观赏性,形成独立的游憩绿地景观系统。3)起步期松北新区依托江南跨江发展。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功能的完善,利用松花江对城市南北岸形成的分隔,将松北建成相对独立、设施完善的新城区。4)减少松北新区交通对城区交通的影响。用合理的路网结构引导交通,发挥每一条干道的潜力,保证路网流量的均衡性。5)利用松花江重要自然景观资源,形成独特的沿松花江两岸的景观带和旅游、休闲区。
对哈尔滨市松北区的开发作为少有的城市边缘区开发的案例,集中体现了边缘区开发的难点。松北区的开发对于哈尔滨的经济建设乃至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边缘区有共性的一面,也有个性的一面,本文借以哈尔滨松北区开发为例,旨在超前研究开发城市边缘区中出现的问题,研究其问题,对其他城市的城市边缘区的规划与建设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使用价值,借以其他城市发现其共性与个性,因地制宜,有助于城市边缘区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1]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哈尔滨松北新区发展规划[Z].1997.
[2]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哈尔滨市城市空间战略规划研究[Z].2002.
[3] 中国地理学:走向世界,走向未来[EB/OL].科学网,www.sciencetimes.com.cn.
[4] 吴良镛.从战略规划到行动计划——中国城市规划体质初论[J].城市规划,2003(12):19-20.
[5] 哈尔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Z].2005.
[6] 周德芹.天津市武清区城市规划信息资源整合方法思考[J].山西建筑,2009,35(4):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