搁灯山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做法与成效

2010-08-15 00:42韩世亮刘可顺
山东水利 2010年10期
关键词:安丘市水土保持流域

韩世亮,尚 玲,刘可顺

(安丘市水利局,山东 安丘 262100)

搁灯山小流域位于安丘市西南部山区,隶属石埠子镇,总面积12.1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1.49 km2,占总面积的94.95%。前期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2 km2,尚有6.29 km2,占总面积52%的水土流失面积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大,水土流失严重。项目区内沟壑发育,地形破碎,土层浅薄,土壤有机质含量低,透水性差。土壤侵蚀模数为3 216 t/km2·a,多年平均侵蚀深度为2.11 mm,年输入下游水库泥沙3.9万t。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用地比例过高,农业用地占耕地面积79%,坡耕地面积大,坡耕地占耕地面积41%,存在相当数量的荒山荒坡,生产条件落后,基础设施薄弱,土地利用不充分。小流域植被结构不合理,林木覆盖率低,森林覆盖率仅为10.8%。水源缺乏涵养,每遇暴雨,山洪泛滥成灾,暴雨过后,又很快水断河干,加剧旱情。该流域内共有4个行政村,总人口2292人,全部为农业人口,农村劳动力1 112人。长期以来,由于岭高坡陡,植被稀少,水资源缺乏,尤其是水土流失严重,严重制约着项目区内社会与经济的发展。

搁灯山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是山东省2007年度省财政补助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该项目经过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一年的治理,于2009年9月12日一次性通过由山东省水利厅、潍坊市水利局组成的专家验收组的验收。

1 搁灯山小流域综合治理主要做法

1.1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督管理

水土保持量大面广,涉及部门多,投入主体是广大农民群众,只有各级领导重视,组织动员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才能搞好。搁灯山小流域治理项目建设过程中,安丘市水利局和镇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切实加强了组织领导。专门成立了“安丘市搁灯山小流域综合治理办公室”,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了专门机构,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贯彻上级的政策和要求,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责任和奖惩办法,实行专业施工和集中会战相结合的办法,确保资金落实到位,工程设施到位,工程质量到位,工程监督到位。

1.2 全面贯彻水土保持工作方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以治理水土流失为前提,在治理目标上,变单纯生态型为生态经济型;在治理布局上,变因害设防为立足致富,开发经济与治理相结合;在治理方法上,变分散零星治理为连片综合治理。

1.3 创新管理模式,创建小流域管理协会

为了调动农民群众投入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积极性,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增加投入,按市场要求组织标准化生产,稳步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工程的维护管理,切实改变水土保持工程“重建轻管”的弊端,创建小流域管理协会,进行综合开发,探索出了一条新形势下搞好水土流失治理的新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快水土保持治理步伐。

搁灯山小流域管理协会由项目受益村的主要领导组成,共6人。会长经过民主评议,由具有一定领导能力和协调能力的人担任,任期5年。管理协会受镇政府领导。管理协会通过制定章程、管理办法、协助村里制定相应村规民约、对农产品进行市场化运作、成立管护队等方法,切实加强了对小流域的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4 创新开发模式,搞好“两个结合”

1)小流域治理和发展经济相结合。搁灯山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发展经济,栽培樱桃、板栗有机结合起来,既确保了该项目的实施,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又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每年增产果品31.53万kg,增收96.72万元。

2)小流域治理和旅游开发相结合。充分发挥该小流域与孔子贤徒佳婿读书处——公冶长书院、齐长城遗址、庵上石坊公园等特色旅游资源相邻的优势,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开发山水风景旅游。现在每逢节假日,前来旅游的人们络绎不绝。

1.5 建立多元化投资渠道

1)积极争取资金。抓住有利时机,尽量多争取水保资金。该项目省投资30万元,市财政配套30万元。

2)要积极发展民营水保。引用市场机制,本着“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广泛采用拍卖、租赁、承包等多种方式,多方筹集资金近50万元。

为了提高治理质量,加快治理速度,达到治理效果,把政府投入,财政配套,群众自筹及其他各渠道的融投资金集中起来,在该小流域开展重点治理。经过集中治理、连续治理、综合治理,达到了良好效果,起到了以点带面,典型示范的作用,增强了人民治理荒山、荒坡的信心,促进了该市水土保持工作的进展。

1.6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

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等形式多形式、多途径、全方位、多层次进行宣传,并在路口、山上醒目处刷写标语。加大对水土保持重要性的宣传,在全流域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切实提高群众的水土保持意识,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群众充分认识搞好水土保持是造福子孙后代的民心工程,自觉地加入防治水土流失,共建生态家园的活动中,促进人与自然的进一步和谐。

1.7 遵循自然规律,搞好水土保持

过去治理水土流失强调的是改造自然、人定胜天,向大自然无休止的索取。现在强调凡事都要遵循自然规律。搁灯山小流域在水土保持综合规划和专项工程规划中,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在水土资源调查评价中,充分研究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规划方案;在农田、林地、草地、水域、荒地、道路、村庄等田地比例调整中,注意相互协调,相得益彰,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水则水,宜荒则荒;在规划生产发展方向时,农业、林业、畜牧业、加工业等产业与当地资源条件和优势相适应;在水土资源的综合整治开发中,各类整治工程建设不能为集中连片美观而违背自然条件;在林、草品种的选择上,要适地适树、适地适草、不能盲目引进和大片种植不适宜当地的植物品种;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上集下拦、高水高用、低水低用。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多元化建立干鲜果品等主导产品生产基地,坚决反对那些违背自然规律的所谓“形象工程”,防止劳民伤财。

2 搁灯山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

搁灯山小流域经过一年的的治理,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572 km2,其中建设内容有:发展经济林178.5 hm2;因地制宜开发绿化荒山营造水保林136.5 hm2;封育治理 242.2 hm2,建蓄水池 5座,共动用土石方 7.2万 m3,实现了规划目标,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提高。

2.1 水土流失得到控制,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

项目建设期内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572 km2,累计治理面积达到10.77 km2,综合治理程度由45.2%提高到93.7%。经过建设期全面综合治理,昔日的荒山土岭披上了绿装,小流域林木覆盖率由10.8%提高到56.8%。乔灌草相结合构成了坡面防护体系,防护功能明显增强。各项综合治理措施相互作用,不仅使水源涵养能力和土壤保肥、抗侵蚀能力大大提高,而且有效拦截地表径流,增加水资源可利用量,补给地下水,从而改善水资源分配利用过程,基本实现小雨不下山,中雨不出沟,大雨不流失,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据测算和水文观测站点观测资料分析,该小流域年增保土量 1.37万 t,年增保水量 11.34万 m3,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大大减轻了下游河道和水库的淤积。

2.2 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农民收入增加

结合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发展了樱桃、板栗经济林果种植178.5 hm2,大力实施了优质高效的农业开发工程,由治理前的粮食当家改变为林果当家,显著提高了农民收入。根据流域内近几年不同措施的实际增产增收平均数为主要依据,结合有关经验数据和规定进行定额修订,经计算各项措施稳定发挥效益时,每年可增加直接经济效益96.72万元,人均纯收入增加422元,人均纯收入提高17.22%。

2.3 社会效益显著,农民积极性明显提高

通过综合治理,完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建设,小流域整体防御功能增强,水土流失控制能力增强。坡耕地得到彻底治理,土地利用结构更趋合理,土地利用程度得到提高。同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美化、亮化农村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技术和新品种的引进,提高农民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技术培训,帮助农民熟练掌握实用技术,通过“传、帮、带”,水土保持实用技术得到大范围推广。多数土地发展了经果林或高产高效农作物,农民收入大大增加,极大地调动了农民投资建设水土保持工程的积极性,由以前的“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促进了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开展。

2.4 树立了小流域治理典型样板

通过开展治理与开发专题研究,对项目实施及完成后运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价,认真总结经验,总结出符合安丘市实际的水土保持工作经验,为该市深入有效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并在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树立典型样板,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使试点工程能起到更好的辐射作用。2009年,潍坊市水利局在此召开了全市的水土保持工作现场会,邻近县市区也曾有多家组团前来参观学习。

猜你喜欢
安丘市水土保持流域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压油沟小流域
堡子沟流域综合治理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罗堰小流域
精准扶贫背景下脱贫成效的测度与分析——以安丘市为例
水土保持
安丘市宏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原安丘市华
——机械厂)
打造智慧流域的思路及构想——以讨赖河流域为例
水土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