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 鹏
城市园林绿地是城市用地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与工业生产、人民生活、城市建筑、道路管线的布置密切相关。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安排园林绿地是城市总体规划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是指导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和建设管理的依据。
1)气候条件。白碱滩镇气候属典型的大陆性荒漠气候,气候特点:干旱少雨,春秋多风,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秋季较短,冬夏温差大。年极端高温达42.9℃,极端低温-39.5℃,年平均气温为8.4℃。年平均降水量108.9 mm,年平均蒸发量达3008.9mm,为降水量的27.6倍。2)自然灾害情况。克拉玛依处于我区第一大风区阿拉山口的下风地带,风害严重,年平均大风日数71.3 d,最大风力12级及12级以上,瞬息最大风速达 45 m/s以上,主风向西北。3)土壤与地下水。白碱滩镇大部分地区为戈壁荒漠,土质低劣,遍地砂砾,不少地方土壤含盐量高。因缺少雨水冲刷,盐分板结在土壤表层上,形成严重的土壤盐碱化,“白碱滩”就是因遍地白茫茫的盐碱而得名。白碱滩镇地下水资源匮乏,即使有一点潜水,也多为上层滞水性质,地下水位埋深大部分在5 m~10 m范围内。4)自然植被。白碱滩镇由于具有干旱、少雨多风、温差大等特征,植被一般比较稀少、矮小,多属能耐干旱、抗风沙、抗盐碱的藜科类植被。
1)防护绿地已位于城市中心地带,数量少,较分散,城市主导风向即城市的西北部,缺少大面积的防护林。城镇外围缺少生态绿地,难以明显改变戈壁荒漠区域性气候,应向外围辐射发展绿地。2)单位附属绿地数量少绿地质量不高,树种单一,植物种类少,且品质不高。3)城市公共绿地布局较集中在城区的东西两侧,分布不均匀,服务半径不够合理。缺少各类公共绿地如街头绿地、小游园等,城镇景点较少影响城镇景观的构成,城镇缺少统一的景观轴线。4)生产绿地用地很少,品种单一,缺少花圃基地。5)道路绿地观赏性较差,品种单一。
1)白碱滩镇地处干旱荒漠地区,全部绿地均为人工种植,人工灌溉,难度大,成本高。2)绿化建设受水资源的限制,本地降水量少而蒸发量大,根据水资源容量分析,需要开辟新的水源地,以满足远景发展的要求。3)绿化资金不足,对高成本的绿地系统的维护压力很大。
1)根据不同地段的不同环境条件和不同的管理水平要求以及要求的景观效果,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突出优良乡土树种和各类花卉,烘托地方特色。根据树种的生物、生态学特性,以树种功能和适地适树相结合的种植原则,能有效地提高绿化的观赏价值。2)以俄罗斯杨、桑树、白蜡、圆冠榆等抗逆性强的乡土树种和经过多年栽培已适应本地环境,并且表现优良的外来树种为基础,以引种驯化树种为主,以适应本地生长的乔、灌木为主,同时搭配其他绿化品种,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绿化的效果,充分发挥园林绿化的各种功能和特色,同时要选用经过近期考验的适应性强的、品质好的外来树种作为补充和点缀。3)以乔木为主,乔灌结合,花卉点缀的植物结构。乔木作为城市的骨干树,易栽培管理,抗性强、寿命长、空间利用率高。利用藤本植物对墙体、围栏等实施立体绿化,实现乔、灌、花、藤、草适当搭配,合理利用空间,提高观赏价值,发挥各类植物的生态效果。4)植物种植的形式内容特点多样化、科学化。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互协调,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相互结合,常绿与落叶树种相互衔接,平面绿化与垂直绿化相互配合,城区绿化与乡村绿化相互呼应。5)树种比例的确定。为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条件,丰富园林立体层次,增强观赏效果,在以乔木为主体的前提下加大花灌木的比重是十分必要的。但花卉、草坪植物由于根系分布浅,对土壤水分要求高,管理栽培技术较复杂,不宜大量使用。
根据现场踏勘城市南区的污水塘虽然也进行了人工造林,但采用了大面积漫灌的粗放灌溉方式加之树苗又小,土地不平整,造成旱涝不均,土地板结,苗木根系无法正常呼吸而死亡,即造成人工造林成本高、树木成活率低的局面。
本次规划对于这片污水塘采用两个措施:1)改造灌溉系统,将原来的漫灌改造为滴灌和喷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2)引入以适应荒漠生长的植被如沙枣、胡杨、红柳、芨芨草、梭梭柴、苦豆子等野生植物,使土地通过野生植物的保水性和根系的松动作用达到改造土壤的目的,经过几年的野生植物的种植改良了土壤,再适当种植山楂、榆树、银杏、皂角等抗毒气、抗污染性强的树种,以达到驯化和丰富树种同时降低造价、见效快的目的。
道路绿化的主要形式包括行道树、分车带、中心环岛、街旁绿地和广场等类型。逐步完善市区所有道路改造建设,大力普及适应白碱滩镇的俄罗斯杨、榆树、桑树、樟子松、云杉等树种。城市入口的重点景观地段:以树高冠大的树木为主,以花灌木为辅,另外可选择栽植红柳、芨芨草、马兰花等野生植物为补充,采取花草树木相结合的配置原则,从而体现白碱滩镇独具特色的绿化风貌。
[1]续光会.关于建设呼吸型城市绿地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9,35(4):349-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