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素英
津秦铁路客运专线设计时速350 km,我局负责DK41+932.43~DK69+608段施工,计划工期2008年11月8日开工,2010年11月15日达到铺轨条件。
本段线路经过天津市塘沽区、汉沽区和宁河县,线路走向与既有京山线路并行。沿线设特大桥一座,车站两座。主要工程为滨海站、永定新河特大桥、滨海北站及滨海站引出动车走行线。
宁车沽永定新河特大桥共588孔。上部结构以简支箱梁为主,预制架设整孔箱梁565孔,单孔梁重900 t。全桥墩台均采用桩基础,简支箱梁桩基础桩径均采用1.0 m或1.25 m,大跨连续梁桩基础桩径采用1.25 m或1.5 m。桩长多在50 m以上,最长达84 m。该桥高在3.75 m~22.96 m之间,平均墩高8.43 m,最大墩高19 m,全桥混凝土约68万m3,建设规模较大。滨海站有框构涵、旅客通道等22座,滨海北站有9座。两车站站场土石方204万m3。基底处理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本工程施工中大型设备作业多,跨越既有道路、河流频繁。如何高标准、高速度、高质量完成施工任务,同时确保人身安全、设备安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为此,我们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是头等大事”“标准化管理是首要任务”“安全保质量、质量保安全”,已成为该线施工管理的主题。
首先我们明确安全目标:“杜绝特别重大、重大、大事故;杜绝责任行车险性事故;杜绝职工人身重伤和重要施工机具损坏事故;杜绝重大火灾事故;杜绝压力容器爆炸事故;确保在合同工程建设工期内安全无事故”。其次围绕安全目标积极推行标准化管理,建立和运行如下标准化体系:1)组织保证标准化。项目部成立了由项目经理为主任的安全、质量管理委员会和体系运行领导小组,各架子队成立了由队长任组长的安全、质量小组。项目经理部设立安全质量部,作为安全、质量工作的常设机构,并配有专职安全副经理和专职安全、质量工程师,具体指导安全、质量工作。同时成立了QC攻关研究小组。明确各级管理职责,形成管理网络,做到一级保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使责任制层层落到实处。2)管理制度标准化。结合客运专线施工实际,针对现场特定的对象,编制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核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制度”“重大专项安全技术方案及专家论证制度”等共十四种管理制度和技术安全方案;同时结合ISO 18000《安全认证》要求,并编制了《安全体系实施计划》《安全施工应急预案》《安全管理方案》等10多个系列安全、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办法,并颁布运行来规范管理行为,促使安全、质量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实现安全质量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3)岗位责任标准化。项目部与架子队、架子队与工班、工班与个人都层层签订安全、质量包保责任状,累计人次达2 000多份,并缴纳安全保证责任金。使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安全。根据客运专线施工特点,制定了“安全十大纪律”和“安全十项卡死制度”,并印制成胸卡发给每个施工人员,有力地促使每个施工人员时时刻刻想着安全、记着安全,遵守安全纪律,按安全规章施工和进行安全防护。4)一法三卡标准化。积极推行一法三卡管理制度,积极发挥工会作用,以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的方法,控制现场施工安全。先后制作危险源点警示卡、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卡、安全检查提示卡及一法三卡宣传栏800余块次。
1)信息收集科学化。收集安全生产管理信息,运用科学预测,提出防范措施,达到超前性、前瞻性、预防性和基础性的“四性”有机结合,对客运专线施工事故的发生进行了系统预想分析,并建立健全安全系统管理体系,安全措施保证体系,施工安全递阶管理模式。与此同时,结合施工事故案例做了预想调查以及致因逻辑分析,对预测和控制客运专线上作业伤害事故的发生,还利用“安全事故树”进行了详细分解剖析,并开展“安全质量文明工地标准建设”和安全月、安全周等活动,从而实现“意料之外”变成“预防之内”,在预防事故上做到水到渠成。2)思想认识统一化。在思想上做到高度集中的“六个统一”,即:统一认识、统一号令、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现象、统一行动,并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遵守安全规程。在精神上要做好充分准备,在心里上要承受压力,在行动上要坚忍不拔,并要消除恐慌心理,做到精神不垮、无所畏惧。3)劳务管理架子化。在外部劳务管理上,积极推行架子队管理模式。架子队由企业员工为骨架,担任队长,技术主管,安全员、质量员、技术员、材料员、试验员五大员,领工员,班组长,称为“1152”人员,企业员工与劳务人员结合组成班组,采取了“公司项目经理部—架子队—班组”的新型管理模式,推行扁平化管理,实现了管理层与作业层的有机衔接并保持高效运行。4)纪律执行军事化。强化“四个坚持”,即:坚持钢铁纪律,令行禁止,统一步调;坚持科学组织,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实现矛盾与科学的统一;坚持军事化管理,划分管段,明确责任;坚持程序化作业,培训、演练、安全点名、工序安排等,按程序、保满意、达可控,做到忙中有序、忙而不乱。5)安全对策可行化。积极探索安全生产对策,概括为“贯彻一个方针、坚持两项原则、实现三个结合、运用四种手段、突出五个重点”的“12345”创新管理工程,即:“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两项原则;安全生产工作实行“架子队管理、班组落实、项目部监察”的三个结合体制;采取“教育、行政、经济、法制”四种安全管理手段,抓好“培训教育、防护措施、方案科学、检测及时、奖罚分明”五项重点整治工作。并在安全教育上突出“七性原则”,即:内容上要突出针对性、对象上要突出层次性、形式上要突出灵活性、语言上要突出趣味性、事例上要突出典型性、人员上要突出群众性、奖罚上要突出严肃性。6)责任追究明确化。责任追究执行“四不放过”原则,并实施过手连带责任制,对违反规定的有关人员实行经济制裁,作业人员罚款最低50元,最高500元。同时还对安全员、质检员每半月进行一次评先罚劣,对劳务工同职工一样做到同时管理、同时培训、同时奖罚。7)安全教育标准化。针对当前施工特点,组织安全教育活动,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聘请相关专家、兄弟单位专家6名,做安全技术顾问,组织现场讲解、示范和观摩进行传、帮、带。所有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经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再上岗,我们举办各类培训班65次,参训人员达2 000余人,培训成效明显。8)宣传防护标准化。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购置和配备防护用品。先后购置配备防护用品1 000件套。积极进行安全施工宣传工作,制作安全文明工地标语、横幅136幅,彩旗 560面,标识牌286个。还在驻地大门口设置醒目的安全生产天数揭示牌1个。从而增强了全体参战人员的紧迫感、责任感、荣辱感和自豪感。9)重大危险源控制标准化。项目成立之初,依据公司管理手册及危险源台账,识别项目现时存在及即将产生的危险源进行评价,编制项目重大危险源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根据装修阶段分包多的特点,每个季度要求各队根据自身施工范围上报重大危险源,将安全防范方案落实到各班组的作业岗位。
1)优化施工方案,严格审批程序。每项工程的施工组织方案,都是项目经理部在多次现场详细调查、多次研讨、多次请教、多次细化、优化后出台定稿。每单项工程开工之前都与各架子队层层签订安全包保责任状。同时施工中对每项施工都做到监督检查。2)严格检查,永不放松。大力开展安全、质量检查,切实消除隐患。通过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安全。严格执行“十项卡死”制度,坚持每日工前列队安全点名、工中检查督促、工后对规分析总结制度,并由各施工段和各作业班组,各自形成统一的安全日志。同时,由项目和现场安全人员及安全长检查签认。每周还召开一次工程例会或安全专题会、每月一次安全大检查和自查自纠。并实行严厉的奖罚制度和兑现政策,以此来提高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3)做到以人为本,是施工的前提。工程施工离不开人,恶劣的野外环境,特别是在高温和低温季节,为预防中暑和冻伤,不但对劳务工实行“三同管理”,给劳务工租用大客车每天接送上下班,而且每天给劳务工派专车专人负责送冰袋、霍香正气水(2支/人天)、饮用水、雨衣、手套、太阳帽、大衣等防暑、避雨、保暖用品,并配备医务卫生人员,搞好劳动保护,调动全员劳动生产积极性。4)积极开展劳动竞赛。通过劳动竞赛,建立青年示范岗和突击队,掀起施工高潮,并按照各级要求,结合本项目实际,开展进度、安全、质量三比活动,同时将安全质量包保责任状分解成6大项101小项共505分进行考评。
1)津秦客运专线,自2008年 11月8日开工,至今实现了“一人不伤、一章不违、一线不断、一事不出”的安全生产好成绩。
2)截止2009年7月31日,实现安全生产265天。
3)施工重要因素控制情况良好,实现了安全目标指标。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头等大事,而企业的管理者围绕“安全生产”的主题应做的工作很多,既要抓主要矛盾,又不能留下丝毫安全隐患。总之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把各项制度、措施落实到位,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方针,才能把各种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安全生产,才能构建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