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综合治理的理解

2010-08-15 00:51:18
山西建筑 2010年11期
关键词:监理监督培训

黄 伟

建设施工安全事关人民生命安全。近年来,建筑安全事故频发,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给国家及家庭带来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给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做好这项工作是“三个代表”落到实处的体现。当前我国建设施工管理体制是“国家监督、行业管理、企业负责、职工遵章守纪”。要做好施工安全工作“行业管理”,管什么,如何管,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分析造成目前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的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生产管理脱节。2)现行管理机制无法激励企业主动做好安全生产。3)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重要性认识不到位。4)工人安全技能、安全意识差。5)监管不严,查处不力。6)建设单位的安全行为不规范。

针对以上问题,要做好施工安全工作如何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出台前,各地对施工安全的监督以实物监督为主,《条例》出台后,将建设单位作为龙头,把过去对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为主,变成了对建设、监理、施工等各方责任主体的安全管理,汪光焘部长指出要变“实物监督为行为监督”,如何实现“实物监督向行为监督”的转变,行业管理管得好就是要让企业真正负起责任来,对于这个问题我下面就抛砖引玉,谈谈自己的看法。

1)充分认识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重要性。安全生产作为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必须保证这一系统的每一环节、每一部位、每个工种、每个操作都达到本质安全,才能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生产。对建筑专业来说,只有从主要负责人(包括合作队伍的负责人)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班组、每一个岗位操作人员,都有明确的安全生产责任,并严格落实责任,严格按照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这“三大规程”的要求,按照岗位责任制的规定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做好每一项工作,才能使安全生产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安全生产才能得到保障。

2)要知道安全管理管什么,如何管。实践证明,要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要实现“政府监督与引导、企业实施与保障、员工权益与自律、社会监督与参与、中介扶持与服务”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仅靠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安全管理的核心是:按照《条例》的要求,检查各方责任主体执行《条例》的情况,通过“实物监督向行为监督”的转变,把施工现场安全评价与日常管理水平挂钩,把安全生产水平与市场信誉挂钩,加大处理伤亡事故的成本,让企业真正负起安全生产的责任来。

3)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我们要把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坚持常抓不懈。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教育,强化培训,努力实现安全教育的“制度化”“通俗化”和“人性化”。要把安全教育制度化,工程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都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定期开展《建筑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及现场施工安全知识的学习培训,做到安全知识不知晓不进场、安全操作不达标不上岗,提高了各级管理人员与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素质。

4)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人讲“安全是尊严”,施工企业应该“以人为本”关爱职工,作为管理部门就应对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责任主体履职情况进行检查管理,维护好确保安全生产的条件和秩序;至于施工安全按照管理体系由企业负责;监督单位履行自己的管理责任,既不越位,又不错位,不能像“保姆”一样代替企业做本应该由“企业负责”的工作,事实上也做不好。企业应该严格执行安全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关爱职工、关注生命,切实地负起安全管理责任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履职到位,事半功倍抓好安全工作。

5)抓龙头,“纲举目张”。首先可以从施工队伍的选择开始,选择好的企业,选择重视安全生产的项目经理,可以通过经济手段来促使施工企业抓好安全;可以选择安全管理做得好的监理单位承担现场监理工作等等。作为安监机构要认真检查建设单位这个责任主体在安全经费、合同工期、提供地下管线资料和产品的选用等方面是否符合《条例》的要求,让建设单位真正懂得安全施工是我们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调动建设单位安全管理积极性。同时,也应该尽快出台相关的配套措施,加强对建设单位的监管,形成由“龙头”牵头抓安全的好局面。

6)查监理,构筑安全管理的第二道防线。按照《条例》要求,监理要对施工企业的施工方案进行审批,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要责令施工企业进行整改,如施工企业未做整改要向建设单位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作为安全监督机构在检查中一定要按《条例》的要求检查监理是否履职到位,对没有履职的监理进行处理,使监理懂安全又管安全,构筑起施工安全管理的第二道防线。

7)抓现场,切实的让“企业负责”。当前我国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核心是企业负责,企业如何负责应该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对照到自己的工地进行检查。作为管理部门应该检查6个方面的内容:a.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建立、落实,安全文明施工方案是否制定、落实,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是否制定、演练,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是否制定、执行,危险性较大的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是否制定执行,作业人员及新进场、转岗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安全教育培训情况如何;b.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情况;c.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取得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情况;d.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使用情况;e.施工项目安全监督手续办理情况。是否存在无证施工、分包单位有无安全生产许可证、是否越级承包、非法转包及违法分包等问题;f.安全防护用具配备及使用情况;建筑起重机机械设备安拆方案制定和实施、安拆人员资格等情况;安全防护情况;施工临时用电及施工机具的安全使用情况;施工用钢管、扣件是否具有检验证明;承重支撑架体系的搭设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生活区及办公区设施使用情况以及使用临时围墙的搭设情况。

8)“功夫在诗外”,建立从业人员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作为行业管理要管好安全,应该跳出施工现场,维护好施工安全管理的秩序。必须建立和真正实施对企业和执业人员的准入和退出机制。通过该机制的有效运行,将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和执业人员清除出建筑市场。目前,由于准入和退出机制不完善,存在一些只输出资质不进行管理的企业和执业人员没有受到相应的处理。要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真正得到保障,就必须“保护先进,淘汰落后”,对于长期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企业和执业人员,就让他们退出建筑市场。

9)抓源头,建立新的培训体制。要从根本上改变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扭转安全事故多发的局面,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要提高建筑施工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从源头上抓好安全培训工作。应该对目前的安全培训体系进行改革,用3年~5年的时间逐步实现“中介教育培训,政府考核发证,协会劳务推荐,企业用工投保”的“安全培训—劳务输出—意外伤害保险”一体化管理制度。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把安全培训的职能交给建筑协会,协会按照对从业人员安全培训的统一要求进行培训,从业人员通过政府组织的考试合格、取得培训上岗证后,加入各建筑专业协会,企业用工由各专业协会推荐。

10)管理、引导中介机构,为施工企业服务。安全生产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从事中介服务工作,当前中介机构处于成长阶段,安监机构要借鉴国外和其他行业经验,培育发展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建筑行业实际的安全生产中介机构,使之更好地为施工企业提供安全生产咨询、技术培训、危险源评估等服务,推动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

11)练内功,建立“学习型”的安监机构。需要加大对安监机构投入,根据安全监督工作的实际需要制定经费、人员编制等方面的特殊政策。另外,安监机构应通过引进人才使队伍的专业配置合理,通过不断地培训与学习,在工作中不断探索总结提高管理水平,来实现安监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的提高,为做好施工安全监督工作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最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艰巨工作,系统中要做的工作比较多,系统的问题亦需要系统的来解决,我们坚信有政府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和英明领导,我们一定会开创关爱人、尊重人的良好的安全生产新局面。

[1]白利伟.建设安全文化 推进安全发展[J].山西建筑,2008,34(27):236-237.

猜你喜欢
监理监督培训
培训通知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人大建设(2020年4期)2020-09-21 03:39:12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 00:41:26
关于建设工程监理发展趋势的探讨
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8:30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人大建设(2017年2期)2017-07-21 10:59:25
夯实监督之基
人大建设(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1
工程监理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监督宜“补”不宜“比”
浙江人大(2014年4期)2014-03-20 16:20:16
推行输变电工程设计监理的必要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