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霞 周 飞
从1988年开始我国的建设工程领域推行监理制度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工程监理企业从无到有,发展到目前全国工程监理企业超过6 000家,从业人员50多万人,其中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达10万多人。工程监理企业在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当前工程监理已经创立了一套比较系统的工程监理理论,积累了一套较成熟的工程监理经验。当前工程监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巨大困难。由于监理企业过多,监理企业之间恶性竞争,监理取费偏低;同时监理招投标过程中,由于业主行为不规范必将导致监理招投标不规范。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监理企业的发展,从而影响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安全、投资效益等问题。
当前中小监理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1)企业规模小、观念陈旧、人才匮乏、管理落后等特点,大部分监理企业缺乏长远战略;2)监理市场欠规范;3)从业人员参差不齐,整体素质不高。
当前大部分中小监理企业脱胎于工程设计院、大专院校、建设科研单位、建设施工单位,甚至是地方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具有规模小、观念陈旧、人才匮乏、抗风险能力差、管理落后等特点。而且这些企业往往存在产权关系不清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分配机制不合理的现象。由于不能对自身的战略能力做一个全面的评估和明确的定位,这些企业目标缺失,企业的区域性明显,经营内容单一,以低价让利为特征的价格战仍是中小监理企业普遍运用的手段。
监理市场不规范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由于当前监理企业众多,监理市场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企业为了生存与发展,一些监理企业在投标时为达到中标目的进行恶性竞争,大打价格战。过低的监理收费,必然导致监理企业资本积累过慢,影响企业和行业的发展。2)监理招标行为不规范,存在暗箱操作和虚假招投标现象。业主内定中标企业,监理业务招投标流于形式,而且实际评标时过分强调商务标。
虽然监理制度推行了20多年,但是目前监理队伍依然存在人员结构不合理、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现象。由于监理收入偏低,监理职业对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高水平建筑人才缺乏吸引力,目前监理队伍中呈现“两头沉,中间轻”的状况,以退休人员和刚出校门缺乏监理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年青技术人员为主。对于退休人员,这些监理人员经验无疑是丰富的,但是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而年青技术人员却在工程经验上欠缺。建筑监理行业业务水平让人担忧。
针对当前监理市场的特点,监理企业在对自身的战略能力做一个全面的评估和明确的定位以后,需要建立正确有效的企业战略,并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制定的企业战略。要下决心革除阻碍企业发展的体制,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的现代化企业制度。理顺产权关系,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劳动用工制度,使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经营机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从而构建适应国际化竞争的现代企业内部运作机制。科学合理的企业管理机制将是监理企业提高项目执行力的有力保障。
针对当前监理企业众多的情况,政府有关部门应严把资格、资质审查关,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确保将不符合要求的监理企业和监理人员清除出建筑市场。将监理企业的数量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改变当前“僧多粥少”的局面,以达到适当提高监理费用,加快监理企业资本的积累。针对监理招投标工作的不规范行为,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招标代理机构管理,规范监理工程招投标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监理企业的违规处罚,并建立诚信档案,加大对监理企业、监理人员的诚信管理。
当前监理企业经营范围正在向项目管理企业延伸及拓展,监理行业需要既懂工程建设经济、法律和组织管理,又熟悉设计、施工、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复合型人才。针对目前监理企业的发展现状,监理企业要关心和了解自己的员工,通过提高待遇等措施吸引相关人才,通过制度留住人才,努力将建筑业中优秀的中青年人才吸引到工程监理队伍中来,改变当前监理从业人员的年龄结构。同时做好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计划、按类别、分层次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加强对已有人才队伍的建设。
工程监理企业经过20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尽管工程监理企业面临巨大困难,但是目前监理市场的整体环境还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工程监理企业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完善市场管理与调节功能,另一方面也需要完善企业发展战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监理人才的培养。
[1] 简 筠,张瀚宇,李 浩,等.浅谈监理行业的现状与监理企业的转型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27):127-128.
[2] 付桂香.浅谈监理企业的经营管理[J].中国科技博览,2009(25):235.
[3] 王 莉,黄 敏.工程监理行业的现状与发展[J].山西建筑,2007,33(30):226-227.
[4] 王 刚.我国建设监理企业环境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7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