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鸿霞
根据互联网2003年2月调查报告<北京停车状况调查>统计显示,北京开车者居住地点的停车设施以露天为主,达到53.1%;其中地下停车库极少,只有2%;北京的随意停车现象比较严重,随意停车率46.9%。北京的停车规范性亟待提高。
望京居住区K5区,为北京城市开发总公司开发建设的现代化小区,从户型设计到社区服务均达到先进水平,为创造良好的社区形象,停车集中管理为当然之选。如何以停车楼的形式实现在有限的用地内解决停车问题,提高停车效率,做到环保、降低能耗,减少建设成本,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了望京居住区K5区停车楼的设计。
望京K5区停车楼是服务于望京K5居住小区业主的专用停车设施。原规划批复为需满足698辆小型汽车停放,地上建筑5层,地下3层,建筑限高16m,不得遮挡北侧住宅楼。在项目方案阶段对工程的用地情况,规划条件,建设周期,经济技术等进行多角度、多方案的分析比较,同开发商多次探讨、论证决定采用错半层、开敞式停车形式。虽然建筑中增加了小区配套的热交换站等服务设施用房,地下设一层即可满足规划要求,减少了地下工程量,减少了工程投资。建筑最终设计为地下1层、地上 5层,建筑檐口高度为14.25m,共停车755辆。
目前,停车管理方式主要以汽车停车库集中管理为主,从建设形式上划分,可分为坡道式停车库和机械式立体停车库等类型。其中,坡道式停车库又可分为长坡道式、错层式、斜楼板式、螺旋坡道式等形式。
对于多层车库,车辆进出频繁,交通流线应方便快捷,但又要避免在主要交叉路口和规划干道旁,同时多层车库是消防重点部门之一,并且有噪声干扰,须按防火规范与周围建筑保持一定的消防距离和卫生间距,由于体量较大,设计要考虑与周围环境协调和统一,虽然车库使用功能本身较为单一,但在小区开发建设中也属于配套设施,其功能性也十分特殊,选择何种停车库形式,对于车辆的交通流线组织,人流交通组织,满足停车数量的要求,以及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处理好环保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机械式立体车库虽然占地小,但在造价、使用方便性以及消防防火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作为新区建设,坡道式停车方式是最为经济、可靠、实用的方式。
错层式停车库是将多层的停车楼面错半层处理,用以减少运输坡道长度,节省交通面积,从而在同等平面投影面积的情况下使更多的建筑面积被利用在停车面积上,提高使用率,增加停车数量。并且,在错层的同时,错层楼板之间相互叠合1.5m,将小型汽车车位车头及车尾的上部空间有效的利用起来,减少占地面积而不减少停车面积。
541号停车楼规划已由规划局先行审定,单体设计中对于规划已无可变动的余地。用地南北两侧均为小区高层住宅,南北向日照间距需满足北京市日照设计标准,不得对北侧住宅形成遮挡,同时又必须与南侧住宅保持足够的间距,避免对该侧住宅造成视线影响。建筑限高16m,停车数量不少于698辆,地上5层,地下3层。用地四周有小区道路环通,但根据汽车库设计规范,车辆出入口距离道路规划红线不应小于7.5m,建设场地的空间被压缩得十分紧张。另外,业主从今后实际使用要求出发,需要在车库内解决小区热力交换站用房,以及部分小型的商业配套设施,因此,如何在设计条件较为苛刻的前提下采用可行的技术措施,满足现有规划和业主的要求,成为设计的难点也是关键问题。
在国内的错层式停车楼中,一般均采用两段式、错半层无叠合的方式,而541号停车楼设计中,我们采用了三段式错层停车方式,并且在错层的同时三段楼板之间相互叠合1.5m,在北京地区尚属首次,这种方式的采用使南北方向的建筑进深缩短了3m,有效的控制了建筑尺寸,避免了对周边建筑的影响。
在建筑高度的控制上,设计经过精心计算,采用了2.6 m小层高,使得在不影响停车使用功能的同时,有效地控制了建筑的总高。在16 m限高的条件下,建筑可以做到6层,并在屋面设置停车,经过技术处理既保证了屋面防水、防雷又充分利用空间和面积,从而不做地下停车库的理想状况下,可实现停车800辆以上,大大超出了原规划的设计要求值。虽然,业主经过权衡,从实际使用需求出发,减少了一层,降低了停车数量,又为了其他功能性要求而增加了地下停车,设计停车数量仍然超出了规划要求的10%,达到755辆,完美地解决了停车数量要求的主要矛盾。
停车楼在功能上较为单一,但大型车库在消防上是重点需要防范的建筑物,设计中对人员的疏散距离,疏散楼梯宽度等都进行了细致的计算,每层均采用了4个疏散口,汽车库室内最远工作地点至楼梯间的距离不超过60m,保证了人员的双向疏散。车辆出入口设计中,考虑了车辆使用的高峰期与低峰期的不同流量,采用了4个出入口,可以在不同的流量时间段方便的进行调配,每个停车板块车辆可实现双向行驶,保证车辆出行的便捷性。在车辆及人员的交通流线组织上,设计充分的考虑了人车分流,避免了车辆、人员之间的流线交叉。
车库在小区总体建筑形象上应处于配角地位,设计中应低调处理,尽量以简洁的线条塑造建筑体量和面貌,由于建筑处于周边高层建筑的包围之下,建筑除了在各个立面需保证建筑的完整形象,协调周边建筑以外,建筑的屋面也需同时进行必要的处理以解决周边建筑的视觉景观效果,建筑中采用了彩色屋面以色块分隔,对建筑的俯视景观起到了良好的改善作用。
为了实现2.6 m的控制性层高,建筑结构设计中采用了较为先进的无粘结预应力板柱结构形式,取消了结构大梁,有效的保证了停车楼层的净高要求。
由于停车库要求较大尺度的空间,以方便车辆出入、回转、停放,传统意义上大跨度的结构意味着“胖柱肥梁”,这种通常的结构形式,不但浪费建筑的使用空间,也无法实现车辆的停放要求。
预应力混凝土具有跨度大,自重轻,节约材料,改善能力的突出优点,同时其优良的抗震性、施工进度快等优势,近年来在我国正在被重点开发与推广,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无粘结预应力技术的使用,不但提供了11 m的大跨度,又节省了建筑的竖向空间,提高建筑使用率10%以上,很好的改善了停车效率。
为配合错层式汽车库设计,在设备机电设计中,采用多种较为新颖的设备形式,进一步提高了设计的技术含量。
设计中采用了全开敞式的多层停车楼设计,使得在设备设计中减少了地面以上各楼层的机械通风排烟设施,在保证建筑层高功能性要求高度的同时降低了建筑的建造成本以及投入使用后的运营成本,为业主节省了资金。
由于北方地区冬季存在冰冻问题,对于开敞式停车库内的消防喷淋系统采用了开式喷淋系统。消火栓系统则采用了电伴热技术,电伴热技术是在给水管道的管壁外侧布置电热装置,以极低的用电能耗,保持水管的防冻温度。
在设备选型上,解决人流竖向疏散的电梯采用了无机房电梯。无机房电梯与传统电梯的区别在于,电梯机房设置在电梯井道的内部,而不是设置在电梯井道的顶部,避免在高出建筑物的顶部设置电梯机房,减少了电梯机房给结构带来的麻烦,很好的节省了与停车无关的辅助性面积。
汽车的启动、行驶不可避免的产生噪声,在住宅区内集中设置的地上开敞式停车库,噪声污染是必须解决的环保问题。
由于在设计中采用了三段错层式叠合的楼板设计方式,空间紧凑,板面错叠,使得汽车噪声在库内进行了多次的反射衰减,降低了噪声音量,同时,设计中在建筑外墙内侧设置了吸声材料,进一步控制了汽车噪声向库外传播。
在车库首层的入口处,是车辆噪声较为集中的部位,在4个入口处均设计了片墙,阻挡噪声,同时也强调了入口,达到了装饰性与功能性的和谐统一。
目前,通常地下车库平均每车位占用建筑面积约40m2~45 m2,一般地上车库平均每车位占用建筑面积约30m2~35 m2,541号车库总建筑面积24234.4 m2,其中地下建筑面积3853.4 m2,地上建筑面积20380.9 m2;去除与停车无关占用面积,用于停车面积地下 3265.6 m2,停车 75辆,平均地下每车位 43.5 m2;地上18962.3 m2,停车680辆,地上部分平均每车位占用建筑面积约27.8 m2,提高停车效率20%,地上地下车库合计平均每车位占用建筑面积约29.4 m2,均远低于当前平均水平。
由于新技术、新工艺的采用,大大降低了开发成本,提高了停车数量,为业主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避免了建筑对周边建筑的影响,有利于周围居民的使用;节省了建筑空间,降低了建筑能耗,响应支持了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政策;为汽车停车库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为住宅产业化和小区建设提供了新的途径。
[1]仝保军.城市住宅小区停车问题初探[J].山西建筑,2008, 34(4):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