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慧历
物流产业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化分工不断加深的产物,其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当前,伴随着城乡经济一体化以及城乡服务经济的发展,物流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服务部门正在迅速兴起,规模化和网络经济化已经成为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阳泉市现状物流产业的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1)物流业发展缓慢,占全市GDP的比重较低;2)物流业整体水平较低,经营分散,社会化、组织化程度低,布局不合理;3)信息化建设欠缺;4)物流业的发展环境急需改善;5)交通运输网络不完善。
目前,周边一些较大的城市已建成物流中心,并且正在向规模化、社会化过渡,物流产业的发展对促进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物流产业的发展。
阳泉市作为山西省东部的商品集散、加工的中心,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优势明显,基础设施齐全,消费集中而且需求量较大,交通与信息较发达,城市与周边地区存在不对称性,在这种非对称结构中阳泉市扮演着“中心地”与“增长极”的作用,以其为核心将周边地域“极化”成一个商品流通整体,所以城乡经济一体化将促进物流业的发展。
阳泉市的各企业长期以来“重生产,轻物流”,对生产领域内的各个环节较重视,但对生产领域以外的采购、运输、仓储、代理、包装、加工、配送等环节顾及甚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观念得到了更新,已开始注重通过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取得市场竞争的优势,开始注重发挥其核心业务,其他业务通过“资源外购”获得,物流部门作为生产型企业的非核心竞争部门,开始逐步与企业脱离,成为独立发展的物流企业。
阳泉市历史上就形成了原材料采掘、粗加工等基础产业的布局形式,物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跨度极大,“北煤南运”导致物流费用较高。因此,大力发展物流业是阳泉市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均衡发展的客观需要。
物流业之所以能够显著降低交易成本,主要是因为,物流业的主体是由诸多结点和线路组成的网络体系。例如:阳泉市物流业规划布局上采取“综合物流园区—区域物流中心—物流配送网点”的网络模式。即城市外围建设综合物流园区,区域周边建设物流中心,市区(县城)建设物流配送网点的三级物流结点网络,形成网络体系完善、物流通道顺畅的现代物流体系。原先松散存在的物流结点形成了物流网络,结点之间形成了一种稳定的、紧密的联系。这种结构合理的物流结点网络,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组成要素之间的磨损和交易成本,还可以提高要素和整个网络的收益。
物流业的发展使得各个企业的产品在交易过程中减少了相关交易费用。稳定的物流合作减少了各种履约风险,使得交易双方机会主义交易费用有望控制在最低限度。
阳泉市为促使新的产业形态的形成,针对物流业制定了一系列引导物流业发展的措施。
2.2.1 引导各物流企业内部形成自愿连锁组织
引导各级各类批发企业与中小零售商合作,形成统购分销的自愿连锁组织;鼓励大型物流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开展直接供货、加工配送等各种分销形式;积极支持各种经营生产设备、生产工具、零配件等的零售商合作发展,形成产品配套的“工业品超市”;鼓励物流企业向专业化物流发展,通过直接配送、委托第三方物流或共同配送等多种形式,提升物流企业服务水平。
2.2.2 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支持物流企业做大做强
积极支持条件较好的连锁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发展,支持传统的批发零售业、物资、储运等企业向专业化发展,逐步引导其做大做强。
2.2.3 积极发展农村物流配送网络
发展农业生产资料物流配送体系,将农业生产资料的销售与物流企业结合起来,开展运输、加工、农机具租赁、产品包装等服务。深化“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鼓励农村物流企业的建设,积极开发适应各类农产品特点的宽温度带冷藏运输技术,提高鲜活产品配送和分销能力,降低鲜活产品的配送成本。
2.2.4 提高物流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
引导物流企业在储藏、装卸、搬运、分拣、包装等各个环节尽量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装备,提高物流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支持物流企业建设物流网络信息平台,利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
物流业的发展将会增强阳泉市对周边区域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会带动相关的金融业、餐饮业、旅游业、信息业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有效提高第三产业中高附加值行业的比重,而且会促进第一产业、第二产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从而起到优化阳泉市产业结构的作用。
物流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和城乡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布局和协调发展,促进了以城市为中心的网络化的区域市场的形成,有利于城乡交通问题的缓解,有利于城乡一体化规划,有利于减少物流对城市环境的种种不利影响。
阳泉市的物流业发展,围绕以阳泉市为中心形成网络化区域市场的目标,对物流业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2.3.1 物流园区选址原则和总体布局
1)依托运输组织枢纽进行布局。2)依托制造业基地进行布局。3)依托城市中心进行布局。
2.3.2 综合物流园区
在阳泉市规划3个综合型的物流园:阳泉北站物流园区、城市南部(张庄)物流园区、城市东部物流园区。
2.3.3 区域物流中心
依托区域内主要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大型商贸市场和交通枢纽规划布局9个区域物流中心。1)城市中心区物流中心:规划建设3个区域物流中心。工业、生鲜冷链两类专业物流中心。2)城市南部(平定县)物流中心:规划建设3个区域物流中心。工业、小杂粮、干鲜果品 3类专业物流中心。3)城市北部(盂县)物流中心:规划建设3个物流中心。工业、蔬菜、特色农产品 3类专业物流中心。
2.3.4 物流配送网点
结合“万村千乡”工程,针对各县(市)村的分布和流通设施现状,统筹考虑农村物流配送网点的规划建设,积极引导城市连锁店和超市向农村延伸,在处理好工业品下乡与农产品进城、本地龙头企业与外来连锁企业等关系的基础上,努力构建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物流配送网络。
综上所述,区域经济与物流的关系可谓相辅相成,二者相互促进。就阳泉市的物流业发展来说,一方面,物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各企业的运行成本,提高了物资配送效率;另一方面,物流业的发展促进了新的产业形态的形成,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也增加了就业机会,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在当前“金融风暴”的影响下,物流产业的发展显得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