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 灵
在当今时代,城市化进程飞速推进,工业化带来的负面作用也逐渐地显现出来,甚至威胁着我们的生存空间,因此“环境”因素被提到重要的位置上,环境保护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而保护环境的终极目标是营造一个“生态化、艺术化、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空间”,这也是属于环境艺术的城市装饰雕塑的主要课题。处理好城市装饰雕塑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关乎人民生活、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
城市装饰雕塑作为装饰雕塑艺术与城市发展相结合的产物,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一个城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程,是城市发展的历史性见证,也是衡量一个城市环境优劣的重要标准。
人类所处的环境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被人们按自己的意愿不断进行改造、加工,使它带上人类主观愿望的感情色彩,赋予它情调意境。包括城市装饰雕塑在内的环境艺术也是诸多因素契合的统一体,研究其生态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再按一定的主题要求和情调意境去相互协调,构成一个完整的能够感染观众的艺术统一体。
作为放置在室外特定的环境中,具有相对的不可置换性,城市装饰雕塑不应仅仅局限在形体本身的表现和艺术处理上,更要考虑所处的具体环境空间中各种因素关系的协调。因此,如何认清并处理好城市装饰雕塑与它所处的地域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关系,是决定雕塑与环境结合成败的关键。
城市装饰雕塑同周边环境间存有主客体之分,环境是城市装饰雕塑得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没有环境就没有其存在的必要。作为主体的环境,客体的城市装饰雕塑,在相互作用中共同营造着同一环境,在这一艺术性的新环境中,城市装饰雕塑用其特定的语言展示雕塑家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它既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也受依附主体和主体功能的限制。这种客体从属主体的关系要求城市装饰雕塑必须和周围的自然环境、自然空间及人文景观达到和谐、完美、统一。这样,主体才能容纳客体,客体才能与主体相融洽;反之,如若违背了城市装饰雕塑创作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及其与环境的从属关系,就会导致一些质量很差的、与周边环境极不协调的雕塑出现,成为“城市垃圾”。
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城市装饰雕塑的创作都应该是与环境相协调的组成部分,有的雕塑甚至是核心部分,它应是环境的精神气质的体现,它的塑造能够为环境传达出特定文化或风俗的内涵,因此它和环境有一种内在的深厚联系,也即是共生的关系。
而现代雕塑从形式到材质范围都较之以前更为宽泛,其与环境的融合性和自由度就更大,在外观上,不论是大小、高度、色彩,还是材质的搭配都可以弥补周围环境或建筑的单一不足,从而在形式上更能丰富地占有空间,提高其所在环境的品位和质量。当然,环境空间的营造也反过来能突出雕塑的特性。
法国城市装饰雕塑作品《豹》,其尺寸虽然较小,但所处环境是树林中,并将雕塑与座椅的实用功能相结合,不仅巧妙且作品与环境十分契合,共生关系似浑然天成。
城市装饰雕塑主要是用于城市的装饰和美化。由于它的出现而使城市的景观增加,作为公众生活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时刻都在作用于城市居民的感官,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它代表了这个城市的文化水准和精神风貌。一些城市中的优秀城雕作品以永久性的可视形象使所在环境中的每个人都沉浸在浓重的文化氛围之中,感受到城市的艺术气息。它调节了城市色彩、调节了人们心态和视觉感受,作为城市的眼睛,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城市装饰雕塑作为客体从属并影响了周围环境,而城市周边环境作为主体对客体雕塑的影响更是全方位的,因素包括位置、形式、尺度、材料、色彩和水体等多个方面,这种相互影响的关系如影随形。
以现代雕塑大师亨利◦摩尔的经典作品为例:在现代建筑大师贝聿铭的作品达拉斯市政厅前的广场上安置着摩尔的一件巨大的雕塑作品——《达拉斯》,共有三组,作品呈三角形对峙放置,彼此间有距离可容人穿越。其青铜塑造出的自然的有机形体,强烈的金属质感,流畅的曲线与几何构图,使雕塑与建筑形体相互对比又相互映衬。市政厅因“达拉斯”增添活力,而“达拉斯”则因市政厅增添趣味。
城市装饰雕塑与环境的关系应是一种和谐共存的关系。
关根伸夫曾说:“雕塑就是赋予环境以生气的工具,一件雕塑如果不与环境相结合,本身艺术性再高,也毫无意义。”而雕塑大师摩尔的作品更是突出强调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关系,有很强的装饰和美化环境的作用。摩尔作品其意义往往并不在于雕塑本身,而在于他认为的“物质环境之外还有一个大环境”。
因此,处理好城市装饰雕塑与它所处的地域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关系应该做到以下两点:1)雕塑的放置地点要依据具体的环境空间而定;2)雕塑的形式结构设计与周围的环境要相呼应。
绝不能把城市装饰雕塑仅仅当作城市的附属品,而应在设计时认真地了解、分析、研究该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地理环境、经济基础、风土人情以及发展趋势等诸多因素,努力使城市装饰雕塑作为美的传达,与城市建筑、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结合,形成统一和谐的艺术整体,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到意义,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城市装饰雕塑与环境的关系应是从属共生的、相互影响的、和谐共存的,而能够达到这些要求的城市装饰雕塑,必然是雕塑家对环境的背景、内容、作用性质、历史传说、地方特色、人民群众的审美倾向等进行有机的协调处理的结果。在这种环境意识指导下创作的城市装饰雕塑作品将会产生更为强烈的艺术效果,它将永久地为观众所喜爱。
[1]林雪源.关于当代公共性艺术中环境雕塑的思考[D].重庆:重庆大学,2003.
[2]朱家强.浅谈中国城市雕塑现状及发展方向[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7.
[3]王 雁.浅谈装饰雕塑[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2):175.
[4]吴筱荣.论装饰雕塑在环境艺术中的应用[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2(3):320-323.
[5]顾大治,徐 震.亨利◦摩尔的雕塑作品在建筑中的运用[J].安徽建筑,2006(6):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