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峰 刘一波 林初文
(①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 256600 ②山东省邹平县畜牧兽医局)
山东省邹平县某养鸡场饲养有海兰白蛋鸡3000只,平均在两个饲养场独立饲养。2009年底时,其中一场饲养至35日龄时,鸡群发生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确诊后,购买了国内某公司生产的法氏囊精致抗体,紧急注射后,疫情短时间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5d后该场病情复发,场主遂购买了普通卵黄抗体(非农业部批准产品),并进行了再次注射。在用药后,经场主介绍非但没有控制住疫情,反而从第2天起,死亡数增加,场主意识到可能是注射卵黄抗体所致,先后在饲料或因水中添加了氟苯尼考、甲硝唑等药物,但均没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半月后已死亡700余只。后送本诊断中心化验,检测为葡萄球菌感染。
该鸡场于2009年11月购进3000只海兰白蛋鸡,并在2个场区隔离饲养,每个场区1500只。疫苗、饲料、免疫程序均相同。但其中一场在饲养至35日龄时,发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立即用国内某公司生产的法氏囊精致抗体做紧急注射,1.5ml/只,疫情短时间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5d后该场复发传染性法氏囊病,由于考虑到先前使用的精致抗体效果不佳,场主另行购买了某单位生产的法氏囊普通抗体(非农业部批准产品),并紧急注射2ml/只。注射抗体后,鸡群死亡数明显增加,第2天达到40余只,并且鸡群明显精神沉郁,卧地不起,翅膀下垂,缩颈,采食量明显下降,排灰白色或黄绿色稀粪。场主意识到可能是注射抗体所致,遂在饲料或因水中开始添加氟苯尼考、甲硝唑等药物,但均没能取得有效地治疗效果。发病半个月后,该鸡群死亡700余只,死亡率接近发病鸡的50%。另一场区饲养的1500只鸡表现正常。送本诊断中心化验后为葡萄球菌感染,经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治疗后,一周控制了疫情。
剖检病死鸡,胸部羽毛容易脱落,皮下胶冻样水肿,有紫黑色渗出液;注射的卵黄液明显吸收不良,呈豆腐渣样变化,并有腐败恶臭味道;胸腹部有散在的出血点;脾脏肿大;肝脏肿大、质脆易碎;十二指肠出血等。
3.1 涂片镜检 无菌采取病死鸡的肝脏、脾脏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见单个或2~3个成短链状的兰色球菌,符合葡萄球菌的形状特征。
3.2 细菌分离培养 将采取的脾脏、肝脏分别接种于2个普通琼脂平板和血琼脂平板,同时取与紧急接种同批次购买但未开封的抗体,无菌操作分别接种于两个普通琼脂平板和血琼脂平板;于37℃分别需氧和厌氧培养24h,均有菌落长出,并且同种平板上的菌落形态较为一致。普通琼脂平板上的菌落湿润、表面光滑隆起、不透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颜色渐变为金黄色。在血液琼脂平板上,形成白色圆形菌落,并产生β型溶血环。取上述典型菌落,分别革兰氏染色镜检,细菌形态为葡萄串状革兰氏阳性球菌,与典型葡萄球菌形状吻合。
3.3 接种动物试验 将上述分离菌纯化培养后,接种6只10日龄健康雏鸡,每只胸部肌肉注射菌液0.2ml(浓度约为108CFU/ml),另取4只10日龄健康鸡作为对照。接种后24h,试验组明显精神不振,羽毛蓬松,缩颈,40h后死亡1只,72h后死亡3只,第7天时实验组全部死亡,对照组全部健活。
剖检病死鸡,胸部皮下胶冻样水肿,注射部位呈现暗黑色,脾脏肿胀。无菌操作,从病死鸡脾脏及皮下渗出物中分离到的细菌形态特征与培养特性与大群病死鸡中分离菌一致。
根据发病经过、临床症状、病理剖检与实验室诊断,确诊该例病原为葡萄球菌。经对分离菌用纸片法进行了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分离菌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高敏,对头孢噻圬钠、磷霉素钠、环丙沙星中敏,对新霉素、氟苯尼考、阿米卡星、头孢他啶耐药。因此,选择氨苄西林全群饮水5d,同时用绿都百毒沙带鸡消毒。用药后第2天即停止死亡,7d后痊愈。
(1)本次疫情经诊断确诊为葡萄球菌感染,究其原因是由于注射污染的卵黄抗体所致。目前部分制备卵黄抗体的厂家为非GMP企业,其产品质量无保证。一旦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对养殖者的经济效益影响往往较大。因此,在采购兽药产品时,一定要从正规渠道,购买正规生产企业的产品。(2)该次疫情该场同一批鸡,同一饲料、同一兽药、同一养殖防疫程序,仅是在2个不同的饲养场区,不同的人员管理,却差异显著。一场区因发病用药不当死亡率过50%,另一场区却能安然无恙,再次说明了饲养管理对于健康养殖的重要意义。(3)该次疫情之所以出现如此大的病死率,与养殖户发现问题后处置不当有直接关系。从药敏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其选用的氟苯尼考等药物均为非敏感药物,所以虽然长时间用药但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因此,规模化养殖还是应该在发现疫情后,尽快到兽医诊断部门送检确诊,以免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