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制种期如何控制家蚕微粒子病

2010-08-15 00:43刘君成刘守金
四川蚕业 2010年3期
关键词:蚕区微粒子分户

刘君成 刘守金

(四川省苏稽蚕种场,四川 乐山 614013)

蚕种场原蚕区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来控制微粒子病 (N.b病)的发生,如:加强冬消、在收蚁前蚕室内外及蚕具彻底消毒、原种补正检查、蚕期消毒和提青淘汰、桑叶全程浸消、加强桑树治虫等,但原蚕区的种茧所制蚕种因 N.b病率超标也时常发生,严重威胁到蚕种场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如何提高制种期防微技术是当前蚕种生产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环节。

1 造成原蚕区种茧制种 N.b病超标的主要原因

由于原蚕区种茧不能保证 100%无毒,或多或少有极个别的户带毒,而带毒的蛹在大批制种前如果不能检查出来而最后混到不带毒的蛹中一起发蛾制种,就会造成部分批次蚕种超毒烧毁的可能。分析这部分带毒的种茧并非是胚种带毒而来,因为即便有胚种带毒的原种一般均可在 2~3龄迟眠蚕中检出加以淘汰,其主因应该是在 5龄蚕大批用叶时食下感染为主。其食下感染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1.1 原蚕区污染严重

原蚕区大都建在经济欠发达的乡村,分户饲养、户平饲养量小,所以户多面广,养蚕的蚕室、蚕具、消毒设备、饲养技术水平千差万别,再加上有较大一部分蚕农对蚕沙等污染物无害化处理的认识不足,往往是将其直接施用于桑园和大田作肥料,严重污染外部环境,由于药物消毒又难以面面俱到而造成桑叶污染。

1.2 原蚕区桑叶消毒不彻底

原蚕区桑树分布广且零星,很难有效统一治虫,少部分的桑虫没有被杀灭而通过食桑或排泄粪便污染桑叶使种蚕食下感染。由于蚕农缺乏劳力和考虑经济效益,以及消毒设施欠缺并对桑叶消毒工作持怀疑和不配合的态度,致使“桑叶全程消毒”流于形式,这是制种超毒真正的症结所在。

2 制种期控制微粒子病的技术要点

从原蚕区收回的种茧因养蚕户众多而可能有一些农户的种茧带有微粒子病,可采取如下技术措施将带毒户的蛹在发蛾前或后查出而加以淘汰,达到制造合格种的目的。

2.1 种茧回场到削茧期间的控微技术

2.1.1 各作业组的种茧必须严格分户收购和装运回场,严防混装、错装,并标明品种、蚕农姓名,分户统计茧量、茧框数量由押运员带回交给该组人员逐框验收。

2.1.2 作业组要认真核对运回的种茧。分户按每箔3kg将种茧摊放到蚕箔内,并挂好标签写上品种、姓名、上蔟日期,严防人为摊混、放错。

2.1.3 种茧摊好后要派人选除劣质不良茧,并从中抽取一定数量的蚕蛹送镜检组初检,发现有微粒子病的种茧以户为单位淘汰。

2.1.4 蚕蛹复眼黑色时即按 3kg/箔的标准分户称茧摊箔。称茧时应逐户进行,防止称混和倒错,称完一户要核实登记该户茧量和箔数,每箔挂上标签标注姓名、品种名、上蔟日,同时垫箔纸上要写上该户姓名并编统一削茧号和复蛹号。

2.1.5 削茧抽样。将抽样袋放入按削茧号的单号或双号蚕箔内,削茧时的伤、死蛹 (僵蛹除外)必须放入塑料袋,削完该箔茧子后塑料袋随蛹子一起送到削茧质量检验员处验收,由质检员按户收集样品,写上标签,做好登记抽样数,适时将样品送到镜检组。若镜检组通知有标准 N.b孢子并经复查核实后立即淘汰,若是有疑似 N.b孢子者待苗蛾抽检后确定是否淘汰。

2.1.6 摊蛹人员要认真核实复鉴后的雌蛹的蚕农姓名,将同一户的雌蛹摊放在一起并挂上标签,而且要核查削茧箔数与摊蛹箔数是否有误差,严防摊混。雄蛹一般不分户摊,因 N.b孢子比雄蛾精子和卵孔大,因此雄蛾不传染微粒子病。但是雄蛾精液可随雌雄蛾交配时带入雌蛾体内,假如某个体蛾中有N.b孢子,就会影响镜检结果,因此要引起注意。

2.2 发蛾及制种期间控微技术

2.2.1 抽样数量的确定。以户为单位在大批制种前苗蛾抽样镜检次数不少于 3次,每次抽检苗蛾集团(30蛾为一集团)可依据该户收回的茧量来计算,一是以每 10kg茧就抽一个集团 (<8.5‰),二是可依据已检结果增减抽样苗蛾集团数量。凡是第一次抽检结果为疑似 N.b孢子样的户则以后加倍抽样,而无的则仍按小于 8.5‰抽检,检出有 N.b孢子的立即淘汰不制种。

2.2.2 抽样时间。首次出现苗蛾的随时出现随时抽,若蚕箔蛾子在 10个以内应全部抽检;因蚕蛾在感光 75min左右雌蛾大量涌出,20min内即基本上涌出结束,所以第 2次抽苗蛾的时间应在感光后 0.5h开始,每箔抽蛾不少于 3~15个蛾子;第3次抽蛾应依据前面抽样检查结果判定,凡是有疑似的加大抽检数量,未查出的则仍按小于 8.5‰抽取。抽检人员每抽完一次样蛾就要在蛹箔的标签上面打“√”表示已抽 1次,第 2次抽完再打“√”,以此类推。

2.2.3 每天杀蛾装盒结束后应随机抽取制种蛾及时镜检,发现问题马上返回复查各户抽样情况,把带毒遗漏的户尽量抽检出来。

2.3 抽样结果的判定和正确处理的方法

2.3.1 按前所述削茧时的伤、死蛹样加上苗蛾抽检的 1~2次样没有查出 N.b孢子的就进入正批制种装盒。

2.3.2 无论是削茧时的伤、死蛹,还是 1~2次苗蛾抽检,只要发现有 N.b孢子存在的户,其蛹子必须淘汰,不能因为镜检视野里的 N.b孢子数量的多少或存侥幸心理,否则前功尽弃。

2.3.3 抽样、镜检、捉蛾、交配各环节要有互动机制。即抽样后立即送镜检组检查,镜检组合理安排时间应在捉蛾前或在投蛾前检出结果,据此确定是否进入制种或淘汰;而捉蛾组则应在结果出来之前将所捉的雌蛾分户存放、分户交配不能搞混,投蛾时要严格区分,并依照农业部行业标准 NY/T327—1997《桑蚕一代杂交种检验规程》的装盒标准按等距离抽样装盒,不得有误。

蛹、苗蛾抽样镜检是防止蚕种带毒或超毒的最关键的也是最有效的技术环节。抽样员每天要把抽样集团数量、次数、检测结果进行记载并及时向主管技术员汇报以便及时作出相应技术处理。

猜你喜欢
蚕区微粒子分户
家蚕原种繁育微粒子病防控措施及成效
家蚕微粒子病防治的十点体会
“华康2号”在云南红河蚕区的试养与应用
原蚕区微粒子病防控体会
镇江地区居住建筑分户墙隔声性能的调查与研究
广西家蚕原种微粒子病发生情况调查*
新版《烟台市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指导手册》印发
采暖分户计量系统形式分析
创新原蚕区蚕种生产方式初探
原蚕区血液型脓病的防控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