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芳
(四川省苏稽蚕种场,四川 乐山 614013)
蚕种是丝绸业的基础,蚕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蚕茧单产的高低,茧丝的优劣,行业的发展。为此笔者结合生产实践,就主要影响蚕种质量的因素和如何提高蚕种质量方面,浅谈个人观点。
为了发挥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必须创造适合该品种充分表现优良性状的环境条件。但往往人为的不正确选择方向,片面追求单方面的特性,不能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发挥其优点,克服其缺点,或在繁育过程中,由于不合适的环境条件,遗传性发生变异,会使品种的一些性状发生变化,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优良品种开始退化,从而影响蚕种质量。
优质饲料是确保蚕种质量的前提。随着经济的发展,污染源增多,大气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致使桑叶品质下降。近几年蚕茧价格不尽如意,桑树疏于管理,导致桑园病虫害 (如桑螟虫、桑象虫、桑天牛、桑毛虫、桑红蜘蛛等)发生严重,病叶、虫叶严重,造成桑叶产量低、质量差,直接影响到蚕的健康和发育,进而影响蚕种质量。
由于熟练的工人严重不足,人手紧,大量使用临工或新手,管理跟不上,造成技术措施贯彻不到位,消毒防病工作未能做到全面彻底,导致脓病、僵病、出血蛹、病死蛹、微粒子病的发生和蔓延,影响蚕种质量。
当前生产环境中的病原积累已相当严重,桑园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养蚕大环境差,给消毒带来难度,给养蚕带来困难;另外应对灾害性气候的能力不强,如连续性的阴雨天气,饲养小环境难调节,造成蚕病大面积发生,从而影响蚕种质量。
一是选栽叶质优良的桑品种,为生产优质种创造条件。二是改良土壤,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合理安排施肥时间,确保施肥量,N、P、K按 10:4:5的比例合理搭配,改变单纯追求产量而片面增施氮肥的做法,为小蚕提供优质食材。三是及时疏芽,修枝整形,让桑叶充分接触阳光,提高叶质。四是加强防病治虫,防交叉感染。
调节好起点胚子,适时升温催青。春季蚕种出库胚子往往发育不齐 (即丙1、丙+1、丙-2、丙+2等),而发育程度的不同胚子,各有其适温要求,则不宜匆忙升温,应进行低温调节,宜先在 15℃的温度中保护 (2~3天),待全部胚子进入丙2期时,才升温至 20℃催青,否则只能使胚子发育开差拉大;秋季催青则注意前期防止温度过高和温度激变,适时补湿。及时调查见点时间,做好发育排队、卵面消毒等工作,重视黑暗保护,以保证孵化的整齐性,提高孵化率。
把好收蚁关,此时由于工作量大,时间紧,因此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明确分工,密切配合,适时收蚁,细致操作,讲求质量,防蚕疲劳、饥饿或受伤。小蚕期是充实体质,营养生长旺盛的时期,如果叶质差,营养不良,满足不了生长发育,蚕就表现出发育不齐,匀整度差,即使以后给予良桑也难获得好成绩,因此小蚕期要注意按标准采叶,良桑饱食,及时匀座扩座,保证蚕儿的整齐度,为蚕体健康打下基础。而大蚕期以良桑饱食为中心,用叶必须充分成熟,不用过嫩过老叶,以充实卵质,减少不受精卵和死卵的发生,加强大蚕期的通风透气和消毒工作,提高蚕的体质和抗病能力。在整个蚕期中特别注意易感期的消毒防病,收蚁及各龄饷食用叶要新鲜适熟偏嫩,适时扩座除沙,饱食就眠,做好眠起处理,及时提青分批,确保蚕儿健康。
蚕种繁育过程中,必须“认真、彻底”贯彻防微措施,重视蚕前、蚕期、蚕后的消毒,在做好蚕房、蚕具、环境、蔟室、蔟具及制种用具消毒的基础上,认真做好桑叶的全程消毒。随着养蚕大环境,特别是桑园污染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搞好桑叶的全程消毒工作已迫在眉睫,它是减少微粒子病发生的重要措施,是蚕种场提高蚕种质量的关键;而这一工作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漂白粉溶液的检测和配制;做到浸泡液有效氯含量准,浸泡桑叶的时间科学合理,全面彻底,做好脱水,保叶质,防再度污染等。防微工作还应表现在严格进行补正检查、预知检查和发蛾促进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淘汰,防止病原蔓延扩散,减少毒率。重视母蛾检验,需加强袋蛾、装蛾盒工作的正确性,防止错袋、漏袋、错装、漏装的发生,提高检出率,从而为生产良种奠定基础。
种茧期是种茧调查、选茧、鉴蛹和发蛾调节等工作繁忙时期,种茧保护易被忽视,生产上常有收茧量高,而制种量低的情况,这往往是由于种茧保护不合理,技术处理不当所造成。种茧保护需根据蛹体发育情况,合理调节温湿度空气和光线,以适应蛹的发育生理,有效减少蛹期损失;在上蔟期改善上蔟环境,做到适熟稀上,蔟室光线要均匀偏暗,及时捉浮蚕,减少不结茧的发生。抓好蔟室的温湿度控制,做好通风排湿工作,防高温闷热,以适温偏低为宜,防止不良蛹的发生。贯彻上蔟三天后早采茧技术,平铺一层,减少缩尾蛹、半脱皮蛹的发生,提高发蛾率。以迟削茧为措施,削茧、鉴蛹、复蛹、摊蛹等环节需专人负责监督,坚持一削二倒三轻放的正确操作方法,减少伤蛹,正确鉴别雌雄蛹,保证杂交彻底,做好发蛾调节,使对交品种发育开差吻合,数量平衡,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严防种茧后期旋蛹的发生,在发生旋蛹时可进行蛹体直接补湿,以防止蛹体受伤出血和发生病死蛹,减少蛹期损失。
制种期时间短促,工作量大,技术处理严格,稍有疏忽便会造成损失,从而影响蚕种质量。生产中需加强制种期的管理,合理分工,密切配合。专人负责雄蛾的保管,合理保护,提高蚕种品质。专人监督捉蛾、交配、理对、拆对等环节,避免不应有的损失。专人负责产卵室工作,投蛾合适,及时调节产卵室的温湿度,保持黑暗,适当换气,为母蛾产卵创造适宜的条件。坚持成熟蛾交配产卵,实行长交配,短产卵的技术措施,使产卵时间相对缩短,产卵快,这样卵的发育程度整齐,有利于适期入库和浸酸处理,促使孵化齐一。另外收种、运种等各环节要轻细,尽量减少落卵损失;按规定正确袋蛾、装盒,合理保管送检;保证蚕种质量。
各级蚕种生产过程中,为使次代蚕健壮,稳定品种的优良性状,保证品种纯正和提高蚕种质量,关键性措施是把“选”字贯穿于其中,即五选工作 (选卵、选蚕、选茧、选蛹、选蛾),去劣留优,保证质量。尤以选蚕和选茧为重点,以选卵、选蛹、选蛾为辅,即在收蚁感光前扫除苗蚁,收蚁后严格淘汰尾蚁;在饲育中对病弱蚕、小蚕、迟眠蚕、半蜕皮蚕等不良蚕进行淘汰,并加强蚕的发育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上蔟时淘汰始熟蚕及不良个体。种茧期严格按标准选茧,选蛹,淘汰不符合品种固有性状的不良茧和不良蛹,选留优良种茧制种,以提高蚕种质量;在制种期认真做好选蛾工作,除淘汰苗蛾与尾蛾外,还要随时淘汰不良蛾;重视冬季浴消,淘汰不良卵,及时进行成品的选卵、挖补工作,整理成合格蚕种。
在制出优良蚕种后,若保护不当,也会影响蚕种质量,使死卵增加,导致以后孵化不良,以及蚁体虚弱,生命力下降,养蚕易遭失败,因此蚕种保护的合理与否对蚕种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在重视温湿度的同时,做好换气,防霉,防毒物等工作;重视蚕种浴消和冷藏工作。认真贯彻保种技术措施以适应蚕卵生理,促卵质充实,最终向生产提供孵化齐一、蚁蚕健康的优质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