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昌县水稻螟虫发生新特点及防治对策

2010-08-15 00:51:29黄体元黎祖德许科友
四川农业科技 2010年1期
关键词:虫量螟虫二化螟

□黄体元 黎祖德 许科友

(通联:四川省隆昌县农业局642150)

一、发生特点

近年来,我县水稻种植面积在2.1万hm2左右,蓄留再生稻1万hm2以上,稻区螟虫发生田块几乎达100%,每年造成的损失占水稻病虫害损失的50%以上,其中二化螟造成的损失约65%以上。一代二化螟在本田的为害面积扩大,危害加重;而且大螟为害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二代二化螟的为害面积达100%。如2005年6月18日在界市镇朱家寺7社1代枯心率达0.2%~26.1%,平均为18.5%,虫量9 262.5头/亩;2006年全县第二代螟虫未防治田块白穗率达6.8%;2007年山川镇新民村6社5块中稻一代枯心率7.5%,虫量为2500头/亩左右,二代白穗率达9.03%,虫量4 870头/亩左右。

二、原因分析

1.再生稻面积增大造成虫源基数升高 近年再生稻面积大,每年在1万hm2以上。田间稻残体多,水稻螟虫越冬场所广泛;开春后直到水稻秧苗期稻残体未得到及时处理,造成冬后虫源基数高。冬闲田2006年二化螟虫量1 035.9头/亩,比常年增加128%;2007年二化螟虫量1 370.6头/亩,比常年增加83.4%。2008年二化螟虫量1162头/亩,比常年增加77.1%;大螟636头/亩,分别比2006、2007年增加229.3%、58.4%。

2.推广稻基草还田,增加了螟虫基数 近年大力推广稻草还田,每年在1万hm2左右,稻草覆盖栽培秋洋芋、蔬菜等0.33万hm2左右,免耕栽培小麦、油菜、蔬菜等0.55万hm2左右。田间稻残体多,也加大了水稻螟虫的越冬场所,增加了螟虫基数。冬后调查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的田块虫量,二化螟478头/亩、大螟73头/亩。

3.近年气候适宜水稻螟虫的发生危害 由于暖冬天气多,加之春季气温偏高,干旱少雨,越冬代螟虫死亡率低,适宜螟虫越冬和生长发育。测报灯下观察第一代螟蛾始见期提早约10天左右,且无明显高峰期,田间第一代螟虫卵孵化不整齐,对防治第一代螟虫不利。我县连续春旱连夏旱年份多达3年,影响到水稻的栽插,迟中稻面积大,造成水稻生育期参差不齐,相应增加了桥梁田的面积,从而满足了不同时间羽化螟蛾产卵和幼虫的生长发育,致使水稻螟虫危害加重;同时也加重了第一代螟虫转株频繁为害。

4.旱育秧面积逐年扩大,有利于虫害发生 旱育秧栽培的水稻走根快、长势好,生育期提前,有利第一代螟虫的发生为害;同时优质稻面积达1万hm2以上,具有秆高、穗大、叶宽大、色嫩绿、生育期约偏长等特点,也有利于螟虫的发生为害。例如2007年黄家镇郭家寺村8社,7.5亩旱育秧本田在5月上旬已表现枯鞘,5月14日调查枯丛率达58.1%,枯心率已有0.85%;而且幼虫比大面积高1倍以上,约在2~3龄。2007年山川镇光华村7社1.8亩“丰优香占”,用48%毒死蜱(乐斯本)乳油防治了1次二代螟虫,7月下旬调查白穗率仍有2.5%。

5.玉米面积增幅较大,有利大螟在水稻、玉米之间交互为害,大螟数量也呈上升趋势 据灯下观测螟虫比例:2006年二化螟83.6%,大螟16.4%;2007年二化螟71.6%,大螟28.4%;2008年二化螟72.6%,大螟27.4%,大螟与2005年比平均上升15个百分点左右。而且大螟为害春玉米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一般被害率达20%左右。

6.螟虫抗药性增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连续、单一大量使用杀虫双(单)治螟,90年代以后,二化螟对两种药剂的抗性明显增强,许多地区二化螟对两种药剂的抗性达到高抗至极高抗的水平。据四川省植保站农药检测所对20个县采样检测结果:二化螟对杀虫双和杀虫单的抗性上升10~15倍,杀虫双的亩用量也由最初的100ml增加到250ml。2005年我站试验杀虫双水剂防效为75.55%,大面积防效仅在65%左右。2007年5月中旬,山川镇和平村3社1.2hm2多稻田,因撒施杀虫双大粒剂防治第一代螟虫基本无效,枯丛率高达63.5%。

三、防治对策

防治水稻螟虫要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我局植保站在2004~2006年开展了病虫综合防治(IPM)技术示范;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利用频振灯诱杀螟蛾;使用WS-18型手动喷雾器和强劲牌机动喷雾器等技术减少农药污染。在云顶建立了33.3hm2再生稻IPM示范园,得到了省、市农业部门的支持和肯定。

针对水稻栽培方式、气候变暖等多种因素造成水稻螟虫危害加重的特点,通过生产实践调查总结,在药剂防治关键技术上提出如下建议:

1.防治策略 要狠治第一代,压低虫口基数;普治第二代,确保中稻高产丰收,为再生稻蓄留奠定坚实基础;挑治第三代,确保再生稻高产稳产,并减少来年螟虫越冬虫口基数。

2.防治时间

(1)第一代螟虫防治时间 ①长效药防治1次,在4月25日至5月初用药;②短效药防治2次,第1次在4月25日至5月初,第2次在5月上旬用药。

(2)第二代螟虫防治时间 大面积适时种植的水稻在6月25日至7月初用药,兼治稻飞虱。迟中稻防治2次:第1次在6月25日至7月初用药,兼治稻飞虱;第2次在7月上旬用药,兼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以长效药防治为佳。

(3)第三代螟虫(为害再生稻)防治时间 在头季中稻收割后10天用药防治螟虫,兼治卷叶螟。以长效药防治为佳。

3.推荐农药品种

(1)长效药 200g/L氯虫苯甲酰胺(康宽)悬浮剂10ml/亩或20%噻虫嗪+20%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福戈)8g/亩或80%氟虫腈(锐劲特)水分散粒剂2g/亩。

(2)短效药 48%毒死蜱(乐斯本)乳油80ml/亩或2.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乳油40ml/亩。上述药品任选一种,亩对水40~50kg手动喷雾,或对水7~10kg机动弥雾。

猜你喜欢
虫量螟虫二化螟
不同形态指标用于二化螟幼虫龄期划分的研究
应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评价
水稻螟虫为害烈多措并举防效好
宁南县桑螟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措施
四川蚕业(2021年3期)2021-02-12 02:38:50
桑树螟虫性诱绿色防控技术
四川蚕业(2021年1期)2021-02-12 02:03:18
稻虾共作模式对稻田二化螟的影响
湖北植保(2020年5期)2020-10-20 06:37:32
安徽北部小麦田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及田间防治试验
植物保护(2020年4期)2020-08-25 10:03:25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棉盲蝽的效果
现代园艺(2020年3期)2020-03-05 10:23:16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
河南农业(2019年8期)2019-08-14 05:4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