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的新特点及其对策

2010-08-15 00:55:08盖东芳崔月政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政治思想

盖东芳 崔月政

长江大学政法学院 湖北 荆州 434020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重要阵地,除了知识的传授和文化的传播之外,对学生思想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伟大进程中,在这样一个重大的社会转型期,中国社会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思想教育环境等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克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重新认识高校学生思想的新特点,从而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1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

1.1 泛政治化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维护意识形态权威性和强制性要求的工作手段,其自身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是历史和现实的要求。但是我们党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却突出了其意识形态性内涵,以致出现“泛政治化”的倾向,将本属思想或心理领域的问题上升到意识形态领域。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这种教育方式严重地抑制了学生思想的创造性和丰富性。甚至使学生对其可信度产生怀疑,导致认同和接受的反感[1]。

1.2 泛灌输化

灌输理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模式,认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重理论教育、注重外部灌输。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教育者看作教育过程的主宰者,把大学生看作是“被给予”的“水桶”,进行纯粹理论的灌输,过分强调灌输,普遍采取以教师、课本、课堂为中心进行集中式教育的方式,并将大学生置于被动的纯粹客体地位,将教育活动看作是对大学生的单向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和创造性遭到压抑,导致了大学生主体性的消泯。

1.3 泛社会本位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期受传统的、片面的“社会本位说”的影响,在其教育中存在着片面的“惟社会价值观”,即把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人为地对立起来,片面强调社会价值,忽视甚至否定个人价值。缺乏对教育对象“主体性”的考量,没有真正以学生的现实需求和全面发展为本,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重复、空洞、强迫等消极体验,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2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的新特点

2.1 平等意识增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的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人们的物质利益、就业方式的日益多样化,由此带来了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和多变性,人们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得到广泛增强,人们的思想不再是单纯的、简单的服从型,而是普遍地渴求新东西,喜欢对各种社会问题进行独立地比较和判断[2]。此外,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也造成了人们一定的逆反心理,人们更愿意平等地进行探讨,而厌恶那种灌输式的、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2.2 自我意识增强

市场经济大潮的到来,使高校与社会的关系日益密切,原来生活在“象牙塔”内的莘莘学子,在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的社会里,越来越感觉到必须凭借自我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以自我为主体”的人生价值观在高校部分学生中得到普遍认同。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如果脱离实际,不顾学生的思想观念的变化,采取高调宣讲、单向灌输的方法,势必无法为广大学生认同,有的甚至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产生负效应。

2.3 情感意识强烈

人的行为要受情感的支配。如今的大学生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内心的情感体验就表现得更为丰富,而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一谈教育,就把它看成是国家、社会、学校对学生个人的约束,把德育方法当作“管制的手段”。一谈教育必是严字当头,人为地把个人与社会对立。无视学生内心深处多样的需要,只一味从主观愿望出发,追求整齐划一的教育效果,缺乏“发展”的眼光和意识。这种教育方式,导致师生间的尖锐对立,人为地破坏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许多问题反倒会迎刃而解[3]。

2.4 思想差异性增强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了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了经济成份、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等的多样化。这种情况造成了人们的经济利益和物质利益各不相同。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差异和区别,对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要求也就各异。这些差异给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带来了重大变化。同时,由于市场经济活动本身存在的诸多弱点,以及消极影响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必然会引起高校学生思想意识的变化,导致思想认识的差别。

3 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应对策

3.1 弘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系统地有组织地引导大学生形成符合社会和时代发展需要的思想政治观点和行为品格的教育工程。针对新时期高校学生平等意识增强的特点,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采取平等的姿态,积极主动地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在这里,最根本是要将“以人为本”作为新世纪思想政治工作的着重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弘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和帮助人,充分体现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认清大学生群体特点和遵循其平等意识增强规律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加以教育和引导,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力性,充分激发人的积极进取心,使每个人都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让每个人都能充分展示其个人的才华,体现个人的生命价值。这种平等的、充分为教育对象自身发展考虑的工作思路,才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最佳境界,才能使学生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才能使学校、社会的和谐发展相统一[4]。

3.2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现代大学生自主意识普遍较强,渴望使自己成为现代意义上的独立个体,他们已经掌握了较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具备一定自学能力,并能通过发达的媒体了解大量的信息。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促进个性自我完善,促进学生发展,培养事业心和责任感。

虽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理论教育、外部灌输。但是在学生自我意识增强的情况下,要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就必须要求我们抛弃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主体性的“藐视”,不要把学生定义为一个“单向的、被教育、被塑造”的客体。马克思认为,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是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社会生产劳动,人具有能动性和自主性。教育主体的主导作用是有限的,并不支配一切,代替一切[5]。只有当被教育者接受了教育者的教育,这种教育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出来。因此,必须针对学生的具体思想实际,启发学生的自觉性和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学生的自觉认识和自我实践体验,养成自觉行为,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3.3 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人、培养人的实践活动,要塑造人的美好心灵,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升人的生活品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重视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关注情感因素,加大情感培育力度,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视角,也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感染力和实效性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良好的口才,更不可缺的是一颗爱心,也就是不仅要对学生晓之以理,也要对学生动之以情,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用真诚和真情取信于学生,实现师生平等双向交流。转变消极防范式教育为积极引导和真诚服务,实现警醒、引导、鼓励和塑造学生的目的。教师抱以博爱之心,秉以尊重、理解、关心和信任之胸怀,运用情感等非理性因素,让学生感受到先进思想和高贵精神的熏陶。以情感人,以理育人,情理交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突破的法宝,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6]。

3.4 发挥网络的作用

针对学生思想的差异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也应当多样化。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既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同时又造就了新的载体和渠道。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利用现代科技、贴近学生生活,根据学生思想差异的特点而形成立体化教育格局,这样才能够适应构建和谐校园的时代需求,持续高效地向学生传达社会主义崇高理想与和谐社会建设理论。

高校要顺应互联网在社会、学校和家庭中逐渐普及的新形势,树立网络战略意识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主导网络舆论阵地;加强和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增强影响力;让网络成为学生传达信息的通道,学习知识的阵地,交流情感的乐园。网络具有全球性、开放性、交互性、即时性、综合性的特点,为新世纪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手段与方法,要认真研究网络和“网民”特点,逐步建立思想教育的调研网络和信息网络,积极开展网上宣传,不断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领域,增强工作的针对性。

[1]刘洪太,董吉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体系及实践特点[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04).

[2]张玉梅.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与工作原则 [J].河北学刊.2007,(03).

[3]罗美红.高校学生思想特点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0,(05).

[4]谢菲.和谐校园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探索与路径选择[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理论月刊.2008,(03).

[5]刘志洲.对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J].交通职业教育.2006,(05).

[6]袁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J].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 07:57:44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16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