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加快双流县节水型社会建设

2010-08-15 00:51杨川良
四川农业科技 2010年10期
关键词:双流县节水型节水

□杨川良 余 华

成都市双流县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是基于双流县情、水情和水务发展新形势做出的战略选择,是双流水务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发展的战略抉择,是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双流县是全国贫水县之一,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1476m3,低于全省人均水平,加之又紧靠成都这一大都市,河渠纳污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并存,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已迫在眉睫。

一、水资源现状及节水情况

1.水资源概况和开发利用现状 双流县多年平均径流深393.8mm,多年平均径流量43620万m3,多年平均过境水资源量1095900万m3,地下水总量20159万m3,全县水资源可利用量136964万m3。全县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且贫富悬殊较大,平坝区产水模数(单位面积的水资源量)226万m3/km2,牧马山台地区产水模数62万m3/km2,东山浅丘台地区产水模数64万m3/km2,龙泉山区产水模数36万m3/km2,由西至东减少幅度甚大。

2007年全县水资源开发利用量达到95300万m3,占可开发水资源总量的70%(含过境水的可利用部份),其中地表水资源供水量为88739.81万m3,占93.1%,地下水资源的供水量为6560.19万 m3,占 6.9%。

2007年全县实际用水量为95300万m3,其用水组成为农业用水(含农牧渔畜)38200万m3,工业用水量21600万m3,第三产业用水量7100万m3,城镇生活用水2800万m3,农村生活用水3700万m3,生态用水量21900万m3。农业用水比例占40%,工业用水占22.7%,第三产业用水占7.5%,城镇生活用水占2.9%,农村生活用水占3.9%,生态用水占23%。

2.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积极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城市节水宣传周”等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节水宣传教育活动,群众的用水观念和用水习惯有所改变,逐步健全了水资源统一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管理体制,建立了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节约用水统一管理机制,基本实现了从“以需水量定供水能力”到“以供水能力定经济结构”的转变。2008年10月,双流县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地区,是四川省唯一被确定为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县级试点地区。

(1)农业节水有新突破 投入近亿元实施了灌溉渠道防渗、蓄水工程整治、提灌站改造、高标准节水灌溉等多项农业节水工程。截至2008年7月,全县农业有效灌溉面积72万余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40.5万亩,节水灌溉率达56%。与2000年相比,农田亩均灌溉用水量由650m3降低至550m3,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数由0.4提高到0.5。

(2)工业节水有新进展 投入资金2亿余元,实施了岷江自来水厂PE管分厂、四川国栋建设有限公司、四川宏益化工有限公司、成都南玻玻璃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冷却水循环回用工程(其中:四川国栋建设公司、四川宏益化工有限公司、成都南玻玻璃有限公司等企业基本实现了零排放),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从2000年的404m3下降到2007的180m3。同时,在东升、华阳两个主城区均建立了污水处理厂,启动了航空港、牧马山两个主要工业区的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的建设工程,工业污水处理率达到5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提高到90%以上。

(3)生活节水有新局面 投入资金近3个亿,实施了成都市岷江自来水厂二期工程建设,2007年完成了镇镇通岷江自来水惠民工程,实现全县25个镇(街办)供水管网全覆盖;2008年又启动实施了新农村、新型社区“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大力推行“一户一表”工程,户表计量率提高到70%以上;节水器具普及率提高到50%以上(自2006年起全县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改造供水管网1万余米,供水管网漏失率从2005年的25%下降到2007年的22%。

(4)生态节水有新气象 投入资金近2个亿,实施了县域内10余条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白河(县城主要排洪道)防洪综合整治一期、二期工程;已建、在建污水处理厂(站)29个,在成都市率先实现县域污水处理厂(站)全覆盖。积极探索采用湿地生态系统治理废水试点,对农村生活污水、养殖废水进行处理,减少农村面源污染。在建立健全水环境长效管理机制方面,县政府每年投入830余万元用于河道水环境综合管理,大大改善了水生态环境。

二、当前节水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该县在节水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节水工作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与节能减排、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标准仍有一定差距。特别是由于人口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资源需要量增加,生活、生产污染水源加剧,水资源可用量减少,浪费水资源现象严重,水资源无效使用量增加,致使我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节水工作也面临更多问题和更大挑战。

1.节水宣传不够深入,全民参与节水意识有待提高 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单一,范围不够广,时间短暂,部分部门对创建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缺乏清醒的认识,措施不到位;个别企业(单位)对节水重视不够,节水设施投入不足;市民节水意识不强,用水习惯不够科学,浪费用水的现象普遍存在,没形成全社会节水的良好风气

2.节水法规还不够健全,依法节水力度有待加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有节水法规已不能完全适应新要求,需要修订和完善,不断健全节水法规体系。况且现有的节水法规可操作性不够强,执行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对单位个人行为难以形成有效制约,节水法规权威性不够强。

3.开发利用水资源不够科学,水资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农业灌溉仍采用按面积、按引入水量配水的粗放方式,引多少、用多少,串灌、漫灌的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农业水费财政转移支付后,群众节水意识反而降低,浪费水资源更加严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增大用水量,增加废水排放量;农药、化肥和工业、生活废水污染水体日益严重,减少了水资源的可利用量;生态环境用水均直接取自来水,污水处理厂(站)处理后的中水几乎未回用。

4.水价结构不合理,制约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现行价格政策在促进节约用水、促进水资源重复利用、变废为用方面的职能还很弱。当前全县实行的是“同质同压同价”自来水供水模式,自来水价格和污水处理费标准未充分反映出双流县水资源的稀缺程度和价值,也不能充分体现制水的成本,特别是丘区东山乡镇供水成本远远大于水价,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阶梯水价政策的探索和计划用水制度的推进。

三、对加快双流县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考

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全社会的多个行业和部门,关系到千家万户,需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形成合力,综合运用经济、行政、科技等手段,健全水权、水市场等制度体系,努力建立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的长效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

创建节水型社会是一项规模较大的系统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将创建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统一要求和部署,将创建任务细化分解到镇(街道)、部门,形成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2.加大节水宣传,提高节水意识

切实加强对节约用水的宣传工作,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实现自觉节水、全民节水。特别是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公益性广告等形式,多视角、多途径、多场合扩大宣传范围,广泛深入地宣传节水的目的和意义,做到用水单位、社区居民以及外来人员人人知晓,并引导全社会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创建工作,形成全县上下一致、部门通力配合、人人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使节水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3.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产业,推进技术改进和革新 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节水工艺改造,限制高耗水产业,减少水资源消耗,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特别是招商引资过程中,要强化对企业生产耗能方面的考察,尽量减少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引进。

4.切实重视污水再生利用与中水回用 要高度重视污水的再生利用和中水回用,实现由单一的污水处理排放向污水综合利用转变。全县污水处理厂(站)全覆盖后,可采取配套中水回用管网等措施,充分利用处理后的水资源,提高污水循环利用率,解决景观生态用水、洒水车用水长期使用自来水的问题,使污水再生利用成为发展循环经济、创建节水型社会的一大亮点。条件成熟时,还可以在新建住房配套实施两套供水系统,让污水再生利用进入寻常百姓生活中。

5.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节水水平

推广应用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器具,有计划地改造和淘汰老式耗水量大的设备和工艺;重点做好东升、华阳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和供水节水监察工作,降低自来水漏损率;积极开展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节水型小区活动。

6.拓宽投融资渠道,多方筹措创建资金 创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需加快水利市场化进程,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模式。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资金支持的基础上, 按照“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进一步拓宽节水治污投融资渠道,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引导企业和公众加大节水治污投资,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节水治污产业开发。

猜你喜欢
双流县节水型节水
坚持节水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型抽水马桶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分析研究——基于成都市双流县的调查
太湖流域:统筹兼顾 多管齐下 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四“点”齐下 共襄残运盛会
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与展望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节水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