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简阳市水稻旱育秧抗灾增产技术

2010-08-15 00:51:29□曾
四川农业科技 2010年8期
关键词:旱育秧龄亩产

□曾 晖

水稻是简阳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34~40万亩,亩产438.5~495kg,总产15.3~18.6万t。近10多年来,我市的水稻单产一直徘徊不前,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受前作和前期低温影响,水稻播期偏迟;②以两季田(小麦—水稻、油菜—水稻)为主,受前作的影响,秧龄偏长;③由于秧龄偏长,浪费了大量低位分蘖,导致上林穗不足,穗小粒少;④季节性干旱影响了水稻满栽满插和上林结实率,从而导致水稻栽插面积不稳定,单产不高。因此,要使水稻单产再上新台阶,就必须协调好低温与播期的矛盾、前作与秧龄的矛盾、长秧龄与难以形成大穗的矛盾、干旱缺水与栽插面积的矛盾。由于目前农村劳力大量外出打工,精耕细作难以实现,在此情况下,大力推广水稻旱育秧给协调这“四大矛盾”带来了希望,这项技术的实施能真正实现水稻的抗灾、高产、增效。

一、我市水稻旱育秧推广的现状

1.旱育秧面积逐年扩大 我市从1991年开始引进水稻旱育秧,由于初始阶段技术繁琐,群众难以掌握,造成此项技术的推广举步维艰。1998年我市引进了壮秧剂,首先在青龙镇示范,成功后在此召开了全市水稻旱育秧现场会,全市水稻旱育秧面积由几百亩迅速推广到几千亩。2002年我市又成功引进了旱育保姆,将此项技术进一步“傻瓜”化,全市首先在河东片区迅速推广,由几千亩扩大到几万亩。2008年,全市水稻旱育秧面积达28.5万亩,占全市水稻面积的75.0%,其中河东片区推广面积达90%以上。2010年全市水稻旱育秧面积已达到32.7万亩,占全市水稻面积的86.1%。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有效抵御了2010年前期低温寡照的影响,为夺取我市水稻丰收奠定了基础。

2.旱育秧推广成效显著 2006年我市遭受了5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不少地方的水稻减产在3成以上,而东溪镇采用了旱育秧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的望天田,亩产还达550kg以上,比同等条件田块同品种常规栽培增产50%以上,充分显示了科技制旱的效果。2007年省、市专家组对简阳市东溪镇旱育秧及其配套栽培高产田进行了现场产量验收,实收亩产780.5kg,刷新了我市水稻单产最高纪录。2008年四川省科技厅委托资阳市科技局组织省内有关专家对采用水稻旱育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的3个代表性田块进行挖方测产,其中刘子杰实收亩产787.7kg;李同映实收亩产694.9kg;张兴福实收亩产632.9kg。2009年我市虽然遭受了前干后涝和阴雨寡照危害,专家组对石钟镇均乐村旱育秧及其配套栽培示范片进行挖方测产验收,示范片加权平均亩产量为620.1kg,比大面积平均亩产486kg,亩增加 134.1kg,增产 27.6%,为农民亩平增收247.6元。

二、我市水稻旱育秧推广的主要问题

1.群众认知程度不足 由于目前农村劳动力普遍文化水平低,对科学技术本身蕴涵的价值缺乏认识,部分群众担心水稻旱育秧不适合于本地区,而对传统农业的生产过程、生产工艺轻车熟路,不愿意也没有太多精力去学习掌握更先进的生产技木。种种原因造成了水稻旱育秧在我市推广存在一定思想认识问题。

2.对“水”“旱”的理解有误区 特别是我市河西片区,因地处龙泉山灌区,水利条件好,群众总是误认为水稻旱育秧是在没有水源保证的地方才搞的育秧方式,本地没有必要推广水稻旱育秧,忽略了水稻旱育秧对于水稻的省工、节本、高效的突出效果。

3.黄化、僵苗、死苗时有发生 我市以紫色土为主,土壤普遍偏碱,秧苗往往因缺铁而黄化;部分群众苗床选择不合理,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常出现僵苗;加之部分农户用肥不当,揭膜不及时,死苗现象时有发生。

4.前作各异、秧龄复杂 我市水稻田有冬闲田、冬水田、蔬菜田、绿肥田、小麦田、油菜田等,前作各异,对秧龄要求不同,需采取相应对策。

三、旱育秧的突出优势

1.早播早发促高产 早发是旱育秧的基本特点和突出优势。在水育秧栽培中,要求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20℃时开始播种,通过17℃时开始插秧。而旱地育秧则是在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8~10℃时开始播种,通过15℃时开始栽秧,从而协调了早播与低温的矛盾。旱育秧在苗床阶段的不完全叶节处即可开始分蘖,分蘖节位一般比水育秧降低1个左右。移植后发根力比水育秧高76.7%,田间定株观察发现,移植次日即大量发生新根,第三日就出现分蘖,无落黄枯叶现象,而水育秧至少有5~7天的返青期。对比田块调查,旱育秧栽后10天,每日每亩平均发苗0.732万,发苗速度较水秧高3.2倍。早发和单位面积有效穗数较多,是旱育秧增产的主要基础。据试验,旱育中小苗的有效穗数较水育秧增加10.5%,亩产平均增加12.1%;旱育大苗的有效穗数增加8.95%,亩产平均增加4.36%。

2.抗灾避灾保稳产 近年来,随着旱灾的日益频繁和加重,特别是冬干和春旱、夏旱严重制约着水稻的育秧和满栽满插。另一方面,我市以两季田为主,秧龄一般达55~60天,尾水田、望天田有的秧龄甚至长达70天以上,严重制约着水稻增产。而旱育秧不仅省水30%以上,解决了育秧缺水难题,而且秧龄弹性大,一般旱育大苗秧龄可达45~65天,能缓解季节劳力和用水紧张的矛盾,是水稻迟栽增产极为有效的措施。据调查,54天秧龄的旱育秧1m2苗床栽苗量达到4811苗(含分蘖),无黄叶死蘖现象;而水秧仅有1657苗,且提前10天出现死蘖现象。尽管较适期栽插减产,但旱育秧比同秧龄的水育秧减产幅度小;且移栽愈迟,比同龄水秧增产幅度愈大。据调查,50天秧龄时,旱育秧亩产590.1kg,比同龄水秧增产1.25%;60天秧龄,旱育秧亩产562.5kg,较同龄水秧增产7.97%;70天秧龄,旱育秧亩产467.4kg,较同龄水育秧增产14.93%;80天秧龄,旱育秧亩产437.9kg,较同龄水育秧增产33.18%。若以稻谷产量水平达到水稻生产潜力的2/3(每亩400kg左右)为迟栽临界期,则水育秧最迟应在6月20日前移栽(秧龄70天,叶龄11.7叶,叶龄指数78.9%),而旱育秧可推迟到7月1日前移栽(秧龄80天,叶龄14.2叶,叶龄指数78.9%)。这充分显示出旱育大苗在迟栽条件下减灾增产的巨大作用。

3.省工节本增效益

(1)省水 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专家开展的控制性试验结果表明,水育秧水稻生育期需田间用水650m3/亩,而采取旱育秧的水稻全生育期只用水550m3/亩,亩平节约用水100m3左右,其中栽1亩大田的水育秧需用水28m3,旱育秧需用水8m3,亩平均节约用水20m3,每亩可节约水费40元以上。

(2)省工 旱育秧在旱地操作为一段旱育秧,减少了过去两段育秧小苗寄插等环节,既解除了妇女下田育秧的不便,每亩又能减少用工2~3个,秧苗管理也方便,每亩节约工时费20~30元。同时还改善了劳动环境,减轻了劳动强度。

(3)省肥 一般栽1亩大田的水育秧需用尿素8kg左右,而旱育秧只需尿素3kg左右,亩平可节约肥料5kg左右,减少肥料投入10元左右。而即便使用旱育保姆,亩成本增加5元左右,相抵之后仍有剩余。

(4)省秧田 一般水育秧栽1亩大田需用秧田0.2亩,而旱育秧一般只用苗床地0.1亩,亩平节约秧田0.1亩。我市80%以上的田为两季田,若秧田放成两季田,可增种0.1亩地的小春,且多是高产田。

(5)增产 水稻旱育秧秧龄弹性大,可适当提早7~10天播种,增加水稻的有效生长期,且水稻旱育秧移栽入大田一般无返青期,还可延长水稻有效生长期7天左右。此外,水稻旱育秧有利于培育多蘖壮秧,一般出苗率提高10%~15%,成秧率提高15%~20%,秧苗单株带蘖数增加40%~60%,不定根数增加60%~80%,百苗干重可增加30%~40%,苗高降低8%~10%,且苗高的降低,还有利于农民随手栽秧时适当增加栽插密度,实现苗齐苗壮、穗大粒多,一般亩平比水育秧增产40~50kg。

(6)增收 随着粮价的提高,目前粮食生产上增产即增收,仅就水稻旱育秧而言,亩平可增加稻谷收入70元以上,加上节本增效,推广旱育秧亩平可增加收入120元以上。

四、旱育秧的技术对策

通过10多年的不断总结、提炼、完善,旱育秧技术目前已简化为“傻瓜技术”,即“消除一个误区、突出一个核心、抓住三个关键、牢记三条忌讳、应变四大问题、完善三项配套”。

1.消除一个误区 即彻底消除无水才搞旱育秧和旱育秧需很多水的误区。旱育秧既是一项抗旱措施,也是一项突破性的抗灾增产措施。

2.突出一个核心 苗床地选择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旱育秧的成败,因此,应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管理方便的旱地,最好是常年未施过草木灰的蔬菜地作苗床,并突出抓好秋季培肥,即于头年秋季,尽量多施过磷酸钙、猪粪水和有机肥培肥土壤。

3.抓住三个关键

(1)适期早播 由于旱育秧播种起始温度低,成秧率高,秧龄弹性大,加之在一定范围内播种越早产量越高,因此旱育秧一般比水育秧早7~10天播种。这既是高产的需要,也是提高成秧率的关键。

(2)浸种包衣 将种子拆袋晒种1~2天,播前将种子放在清水中浸泡1小时以上即可,将种子捞出,沥去多余水分放在盆中,加入旱育秧种衣剂——旱育保姆进行包衣,边加入边搅拌,使种衣剂均匀粘附在种子上。1袋种衣剂拌种1.0kg,包好后即可播种,从而达到消毒、调酸、化调等目的。

(3)饱灌底水 种子发芽、出苗必须具备氧气、温度和水分这3个要素,旱地苗床的温度和氧气均显著优于水育秧田,而水分状况必须靠人为掌握调节。研究证明,种子发芽的最低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0%左右,最适含量在80%以上。因此应强调播种前1天浇透苗床,经充分渗透后,播前再浇水1次,使苗床出现二次饱和状态,从而充分满足种子发芽所需的水分要求。

4.牢记三条忌讳 一是忌施用草木灰、碳铵等碱性肥料;二是忌用石骨子土盖种;三是忌选用老秧母田或纯沙土作苗床。因土层内有机质含量少,团粒结构差,在秧苗3叶期前后,表土严重板结,进行水分补给时,水分无法透过1cm厚的板结层,导致叶片卷曲、黄化甚至干枯死亡。

5.应变四大问题

(1)出苗问题 出苗前注意观察,如苗床土发白应及时喷水,保证水稻发芽出苗必须的水分。

(2)死苗问题 ①病害。三叶期前是发病高峰期,一是严格控水,只要不卷叶一般不补水;二是发现秧苗叶尖早晚无吐水现象,应及时用敌克松等进行防治。当秧苗长到1.5叶和2.5叶时,每次1m2苗床分别用2.5g“敌克松”、0.2g“多效唑”对水至1000倍液喷苗,防止青枯和立枯死苗以及秧苗徒长。②肥害。一是底肥不均匀,肥土未融合,有机肥未腐熟,一叶一心后,秧根下扎触及到肥团而被烧伤,导致地上部生理失水死苗。或播种前将化肥施于苗床表面,未将其均匀湿润施入10~15cm土层处,导致播后出苗时胚根烧焦,使幼苗有芽无根,成片死亡。强调头年秋培肥,第二年“白水”育秧。二是齐苗后由于一次追肥量过大或施肥不均匀,施后未及时浇水,导致肥害,受害重的秧苗成片或呈带状死亡,受害轻的因生长受阻而成僵苗或病苗。强调结合补水、“少吃多餐”补肥,切忌肥料干施,以无渣清粪水为主,配合少量尿素对水泼施。③高温烧苗。旱育秧秧苗期遇到高温晴朗天气未及时揭开棚盖,通气降温;在薄膜平铺平盖保温齐苗期间,遇到日均温25℃以上的天气,未及时采取遮阴降温措施,使苗床温度升至40℃以上,都会发生高温烧芽烧苗现象。因此,在出苗后应及时揭膜炼苗,一般只在晚上盖膜保温。三叶期后将膜的四边揭开,形成通风、降温、保湿的凉棚。或用遮阳网代替薄膜,避免高温烧苗。

(3)草害问题 在旱育秧的应用推广过程中,特别是旱育中、大苗时,苗床杂草问题已成为水稻旱育秧大面积推广上的巨大障碍。“新野”专门针对旱育秧苗床的杂草防除,是目前水稻旱育秧苗床除草效果最好的新型除草剂。“新野”为11ml装乳油,每袋对水6~7kg可喷施67m2面积(1分净苗床地),注意均匀喷雾,切忌重喷,喷雾半小时后盖膜即可。施用前要精细盖种,盖种厚度以0.5~0.8cm为宣,不能太厚,否则影响出苗。做到盖种不露籽,不能让种子直接接触药剂。

(4)黄化问题 黄化是我市旱育秧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一是苗床选择不当,二是土壤偏碱而缺铁所致。一旦发现秧苗黄化但根系正常时,应及时1m2用过磷酸钙50g浸出液加无渣清粪水(1挑对5挑)、再加硫酸亚铁或铁锌肥10g、尿素10g对水泼施,施后用清水洗苗。发现秧苗黄化且根系发育不良时,1m2只用过磷酸钙50g浸出液加无渣清粪水(1挑对5挑)少量多次使用。

6.完善三项配套

(1)冬闲田、蔬菜田等早栽田与水稻旱育小苗地膜大三围强化栽培配套①品种对路。宜选用生育期偏长而分蘖力强的高产优质品种,如川香8号、川香9838、宜香1979等。②免耕开厢。大田免耕,1.67m开厢,厢面要尽量勾平,厢沟深10~15cm,宽10~15cm。离田埂1.5m左右开边沟,深度视田块水源及保水情况而定,一般边沟应比厢沟深,以15~20cm为宜。③施肥覆膜。开好厢后即每亩撒施尿素10~15kg、过磷酸钙30~35kg、氯化钾 10kg、硫酸锌 1kg。注意尿素和磷肥不能混合施用。也可增施农家肥,适当减少化肥用量。施肥后立即用白色全新塑优质超微膜覆盖厢面,盖膜时要求薄膜必须紧贴厢面,以防杂草生长。盖膜4~6天后,抽水至厢面有花花水或雨后即可栽秧。栽秧时厢面不能淹深水,以免薄膜浮起。④小苗浅栽。2叶龄即可移栽,以2~5叶期移栽最佳,移栽秧龄越小产量越高。实行三围等行错窝栽培,1窝栽3苗,苗呈三角形且3苗三角形方向要一致。其中3苗间距10~15cm,窝行距(40~50)cm×(40~50)cm,每厢栽4路。

(2)无水源保证的两季田与旱育大苗水稻覆膜节水抗旱栽培配套 ①品种对路。宜选用耐旱耐高温品种,如Ⅱ优602、冈优188等。②除草开厢。大田收获后,及时采用人工或除草剂除去田间杂草,然后进行免耕开厢。开厢方法和强化栽培的开厢一致,只是要尽量将厢面勾平。③施足底肥。开好厢后即按亩用尿素15~20kg、过磷酸钙35~40kg、氯化钾10kg、锌肥1kg撒施,注意,尿素和磷肥不能混合施用。也可增施农家肥,适当减少化肥用量。④覆膜移栽。施肥后立即用全新优质白色超微膜覆盖厢面,盖膜时要求薄膜必须紧贴厢面,以防杂草生长。盖膜4~6天后,抽水至厢面有花花水或雨后即可栽秧。栽秧时厢面不能淹深水,以免薄膜浮起。⑤浅栽早栽。抢时早栽,实行等行错窝栽培,1窝栽3苗,苗呈三角形且3苗三角形方向要一致。其中3苗间距10~15cm,窝行距(40~50)cm×(40~50)cm,每厢栽4路。⑥水分管理。正常年景可不灌水,如遇干旱,必须在灌浆期灌1次水,以满足水稻需水要求,有利提高产量。

(3)有水源保证的两季田与旱育中大苗高产栽培配套 ①抢时抢水早栽。小春收获后及时整田,抢水早栽,越早越好,不栽6月秧。②合理密植。宽行33cm,窄行 20cm,退窝 17cm,亩植 1.5万窝,每窝栽6~8苗,亩植基本苗9~12万。③配方施肥。全面推广“足氮增磷、补钾配微”。亩施尿素20kg左右,过磷酸钙30~40kg,氯化钾10kg,硫酸锌1~2kg。磷肥、钾肥、锌肥和70%的氮肥全作底肥,30%的氮肥作穗粒肥施用。后期看苗用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追肥。④综防病虫害。根据植保预测情况,于5月中旬和7月中旬前后抓好水稻螟虫为核心的病虫防治;于水稻破口期抓好稻瘟病为核心的病虫防治;于水稻抽穗期抓好稻曲病为核心的病虫防治,同时兼治其它叶部病害。

总之,水稻旱育秧不仅具有省工、省水、省肥、省秧母田等优点,而且技术简单易行,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较好地协调了秧龄偏长与低蘖大穗的矛盾,很好地解决了前期气温不稳和适期早播的矛盾以及干旱缺水与满栽满插的矛盾,是近年来我市水稻生产上的突破性抗灾增产技术,不愧为水稻高产高效的重要途径。

(通联:四川省简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641400)

猜你喜欢
旱育秧龄亩产
不简单!一口普通的淡水虾塘,他们竟能做到亩产2000多斤,获利3万多/亩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7:24
山西夏粮喜获丰收 亩产首次突破300公斤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1-11-27 00:45:49
稀落谷长秧龄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栽插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稻米(2019年6期)2019-12-05 03:34:28
旱育保姆种衣剂育秧对鄂东南水稻产量的影响
旱育秧秧龄与产量关系试验
冬小麦“亩产状元”诞生啦
冬小麦“亩产状元“诞生啦
军事文摘(2016年18期)2016-11-03 02:38:46
秧龄对机插早稻秧苗素质、分蘖能力及产量影响
机插秧移栽秧龄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水稻机插秧应用旱育保姆不同用量的对比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