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平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多发生于 45~55岁。此期因神经类型不稳定或精神状态不稳定会造成精神症状明显加剧,但并不是器质性疾病,进行心理治疗十分重要。
1.1月经改变 月经紊乱,月经周期缩短或延长,不规则子宫出血,甚至闭经。
1.2 血管舒缩症状 潮热汗出,手足心热,口干,头晕目眩,头痛。
1.3 神经精神症状 心悸不宁,虚烦失眠多梦,烦躁易怒,记忆力减退,焦虑不安或情绪低落,郁郁寡欢。
1.4 泌尿生殖系统 外阴瘙痒,外阴、阴道干燥,反复发作性阴道炎,尿频,尿急等。
2.1 恐惧、焦虑 卵巢功能减退,出现月经紊乱甚至停经。子宫内膜不再有周期性变化,致子宫和阴道上皮细胞萎缩分泌物减少,部分患者产生恐惧,焦虑心理,担心自己病情重,久治不愈,甚至怀疑自己患了某种绝症,担心子女会离家自立,担心影响夫妻生活,因而整日忧心忡忡,沉默寡欢。
2.2 抑郁、多疑 卵巢功能衰退及雌激素不足引起精神功能障碍,个性也会有暂时变化,如孤僻,多疑,伤感,多虑,有些人常常自言自语,多愁善感,性情极度低落。
2.3 失落、烦躁 妇女经育龄期过渡到围绝经期,逐渐进入老年期,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的突然改变可带来悲观低落情绪,内分泌功能紊乱。多数妇女会变得烦躁,易发脾气,易激动,稍有不如意,喜怒无常。
3.1 改变患者的认知 向患者讲明疾病的性质,消除她们对健康的疑虑,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有充分的认识,帮助患者进行心理防卫,对疾病带来的苦恼,能适当调理,正确对待和处理客观环境中的矛盾和困难,对生活中出现的不愉快事情,做到不怨人忧天,恐慌不安,保持了良好的情绪,培养健全的人格,树立坚强的信念。对围绝经期的特征症状制定心理护理计划,通过语言、表情、态度、行为等影响患者的认识、情绪和行为,积极配合治疗,从而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
3.2 暴躁或自弃患者的心理护理 特别要注意耐心,细致,微笑等服务理念的应用。既要尊重患者的生活和社会经验,又要应用科学知识说服。选择适宜时机向病人讲解心理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影响,不良的心理状态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和精神内分泌系统失去平衡,可抑制免疫系统功能,从而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起到不良作用,使病人清楚以最佳心态接受治疗的好处。
3.3 孤独患者的心理护理 找一些轻松地话题主动与患者交谈,建立起朋友式的护患关系。交谈时多用肯定,赞扬和鼓励的语气,消除病人自卑心理;争取患者家属、亲戚、朋友、同事及社会力量的理解和帮助,使患者脱离孤独的困境;鼓励患者于同病房室友沟通,使其能尽快融合于新的环境,从而减轻和消除负面情绪,解除孤独。
心理护理是护理系统化、整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2]。正确的心理护理能帮助患者早日走出心理阴影,重建生活信心,顺利渡过围绝经期。因此我们应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灵活地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从而达到更好的护理效果。
1 陶孝容.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4):518.
2 施秀娟,毛丽英.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7,15: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