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幸 张洪松 陈波
(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0021)
乙醇中毒是内科急诊中较常见的急性中毒,是由于一次过量饮用酒或含乙醇的饮料,超过机体代谢速度,发生蓄积而造成中毒。近年来乙醇中毒发病率不断上升。2007年9月至2009年6月本院共诊治35例乙醇中毒患者,给与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收集本院2007年9月至2009年6月35例过量饮酒致意识改变的乙醇中毒者,男28例,女7例;年龄18~56岁,全部病例均有明确一次过量酗酒史,饮酒量50~1200ml。按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表现分为兴奋期5例,共济失调期18例,昏睡期12例[1]。既往无特殊病史,并排除其他神经、精神疾病。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呕吐、腹痛、头晕等症状,在呼吸、呕吐物中有酒精气味。
患者来院后立即建立静脉通道补液,同时给予纳洛酮治疗:兴奋期纳洛酮0.4mg肌肉注射;共济失调期纳洛酮0.8mg加5%葡萄糖液250ml静脉滴注;昏睡期静脉注射纳洛酮0.4mg,同时纳洛酮0.8mg加5%葡萄糖液250ml静脉滴注。根据病情30min仍未清醒者,重复使用纳洛酮0.4~0.8mg直至清醒。洗胃液可用平衡液0.9%NaCl、0.5%碳酸氢钠。持续氧流量5~7L◦min-1,每次15min。重症时,可用高压氧或高压氧舱辅助治疗。呼吸有抑制者可加用呼吸兴奋剂。呕吐频繁者予胃复安10mg肌肉注射等对症处理。
22例患者感头昏,心悸,恶心呕吐经用纳洛酮 1次后30min好转,8例昏迷患者用药2h神志清醒,呼吸血压平稳,5例住院1d治愈。
不良反应表现为:房早2例,恶心2例,烦躁不安,瞳孔扩大等。除心律失常及时处理外,不良反应可自行缓解。
人体对乙醇的耐受量因人而异,成人一次致死量为5~8 g◦kg-1[2]。超量的乙醇可使垂体前叶释放大量β-内啡肽产生吗啡样生物学效应,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致昏睡,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另外,乙醇代谢产物乙醛在体内与多巴胺缩合成内源性吗啡衍生物,大大增加了血浆中β-内啡肽浓度。血浆中β-内啡肽对中枢神经亦有抑制作用,对脑细胞有直接损害作用,加重脑水肿。
乙醇中毒是指短期内饮入过量乙醇而出现的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的状态。乙醇饮入后经胃和小肠在30min~3h内完全吸收,乙醇具有亲脂性和溶脂性能,可破坏粘膜屏障,引起上皮细胞损害、粘膜内出血和水肿、严重食管炎、胃炎、胰腺炎。乙醇进入体内1h左右,约90%被吸收入血,其中90%~98%由门静脉入肝氧化,如短时间大量饮酒,可造成严重的肝毒性。乙醇由于具有脂溶性,可迅速通过脑中神经细胞膜,作用膜上的某些酶而影响其功能,使大脑皮质功能受抑制,患者表现为兴奋,随着血中浓度的增加,影响延髓、脊髓,可麻痹中枢神经系统。同时,乙醇的代谢产物乙醛在体内与多巴胺缩合成内源性阿片肽,直接或间接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进而影响呼吸循环系统及性激素含量,导致合成代谢引起肝损害,重度中毒诱发心血管系统疾患或呼吸中枢抑制而死亡[3]。
纳洛酮为羟-2氢吗啡酮衍生物,是阿片样物质的特异性拮抗剂[4]。纳洛酮和阿片受体亲和力远大于吗啡及脑啡肽,静脉用纳洛酮能迅速逆转阿片样物质的作用,拮抗内源性吗啡样物质介导的各种效应,使交感神经及肾上腺髓质分泌释放儿茶酚胺,前列腺素增加,呼吸兴奋,血压上升,促进患者清醒[5]。纳洛酮可以拮抗乙醇中毒时增高的β-内啡肽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可以防止和逆转乙醇中毒,从而催醒与解除乙醇中毒而达到治疗作用。纳洛酮本身无明显药理效应及毒性,给人注射12mg后,不产生任何症状,注射 24mg,只产生轻微困倦,具有良好安全性。此药长期应用,不产生依赖性,促进患者意识清醒,可缩短病程,降低死亡率。
乙醇中毒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如及时救治,可使患者转危为安。纳洛酮安全性高,副作用小。本院对35例乙醇中毒患者使用纳洛酮治疗,未见不良反应,治愈率100%。盐酸纳洛酮抢救乙醇中毒具有催醒快,疗程短,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等优点,对伴有昏迷者效果更好[6],是救治乙醇中毒理想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陈灏珠,丁训杰.实用内科学[M].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693-693.
2 郭长吉.古拉定对急性酒精中毒的治疗作用[J].医师进修杂志,2003,26(4):20-21.
3 叶任高.内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56-957.
4 刘吉煌.纳洛酮的临床应用[J].实用内科杂志,1993,5(13):308-308.
5 王一镗.纳洛酮在急救医学中的应用[J].中国急救医学,1984,4(3):29-29.
6 鱼江.纳洛酮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中国执业药师杂志,2006,9(33):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