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栋梁
(福建商贸学校,福建 福州 350007)
任何组织活动都离不开管理。作为以生产经营活动为主,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组织,只有建立和完善管理系统,才能保证和促进经营活动目的实现。作为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它发挥着核算与监督的职能。特别是监督职能的发挥,对企业管理工作有重要作用。
会计从它的原始形态的简单记数开始,发展为簿记,再发展为现代会计,其外延不断扩展,其方法手段不断推陈出新,但其本质属性仍然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它通过一系列方法,将经济活动数据加工成连续、综合、全面的会计信息,为经营者核算和监督经营活动、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现代会计是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为目的,运用特有的专门方法,以货币为主要量度,对再生产过程中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和控制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作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一种,贯穿在整个企业经营活动中。按监督的期间不同,可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就是控制论中的前馈控制。它是指会计人员根据经验教训,反复认真地对可能出现的差错和问题进行预测,然后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以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当然,这些方法往往是预防式的,是面向未来的。事前监督的主要方法有:
(1)分工控制。是指对于企业内不相容的职务必须进行分工负责,不能由一个人同时兼任。所谓不相容的职务,是指企业里某些相互关联的职务,如果集中一人身上,就会增加发生差错和舞弊的可能性,或者增加了发生差错或舞弊以后进行掩饰的可能性。这一控制方式使处理经济业务时,有关的人员能够互相制约、互相牵制,可以防止差错,堵塞漏洞,对于保护财产安全起积极作用。我国企业中普遍实行了钱、帐、物的分管制度,但是仅仅停留在这一点上是远远不够的,不相容职务分工控制,要比钱、帐、物分管制度广泛和深刻得多。不相容职务的分工控制主要包括: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和审查纪录该项经济业务的职务应分工;保管某项财产物资的职务和该项财产物资的记录职务应分工;保管某项财产物资的职务和对于该项财产物资进行清查的职务应分工;记录总帐的职务和纪录明细帐、日记帐的职务应分工等等。在具体运用中要特别确保办理货币资金业务、存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2)授权控制。是指企业各级工作人员必须经过授权和批准,才能对有关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未经授权和批准,这些人员就不允许接触和处理这些业务。
这一控制方式规定了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和业务处理权限,以及各级管理人员所应承担的责任。同时,也使财会人员在进行会计记录和会计稽查时,明确了监督范围。授权控制主要包括: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两种情况。一般授权是授予有关人员处理正常范围内的经济业务的权限,特殊授权是授予他们处理超出一般授权范围的特殊业务的权限。在具体运用中货币资金的使用进行一般授权的范围不宜过大;其它流动资产的使用、成本费用的核算进行一般授权的范围不宜过小;固定资产的购置、企业对外投资等,需要特殊授权。
(3)预算控制。是指企业根据经营目标,用数字编制反映企业在未来投入产出的综合计划,然后,将这些计划分解落实到企业的各层次和各部门中去,用于协调组织经营活动,并在适当的时间,将经营活动结果和预算进行比较,发生偏差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以保证预算计划的顺利完成。预算是计划的财务数字化形式。它使财会人员明确经营活动过程中,哪些资金由谁使用、多少费用产生、获得多少收入,以及用实物计量的投入量和产出量等。有了这些指标,也就为监督工作制定了标准,使监督工作更加明确目标,并能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纠正措施。促使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果,提高风险防范能力。预算控制由预算的编制、执行、考核等环节组成。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财会人员应审核财务、成本、费用等指标项目是否齐全,编制依据是否可靠,有关计算是否正确,各项计划指标是否互相衔接等。审核之后应提出建议或意见,以便修改和完善预算计划。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财会人员应进行监督,当然也应注意根据情况进行预算调整,以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在预算考核环节,财会人员要实事求是地分析,发现偏差,找出原因,为以后的预算编制总结经验教训。
就是控制论中的现场控制。它是指财会人员通过会计的日常稽核工作,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使企业经济活动符合有关政策、法令、制度、计划、预算和合同等规定。制止和纠正经济业务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保护企业、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维护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这些方法的事务性工作量很庞大,是监督工作的基础。事中监督的主要方法有:
(1)帐务记录控制。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以后,要严格按照会计凭证填制、会计帐簿登记、会计报表编制的会计循环程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规定,进行记帐、帐项调整、结帐、对帐、试算平衡等会计帐务处理,把帐户组织起来进行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和记录,并认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会计程序方法本身就是会计信息系统实现自身保护性控制作用的依据,只要严格监督执行,就能实现控制的目的。会计帐务记录控制的重要内容有审核会计凭证、对财务收支的监督、产品成本核算监督等。
(2)财产安全控制。是指企业通过建立健全财产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与财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度,对企业的各项财产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及时进行记录、计算、反映和核对,堵塞漏洞,防止财产被盗、毁损和疏失。
就是控制论中的反馈控制。它主要是在经济活动结束后,通过会计检查、财务分析等手段,对企业经济活动结果进行分析,并与预算、计划等相比较,找出差距和不足,分析其原因和对今后的可能影响,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会计事后监督是一个总结提高的过程,它的目的在于为企业今后经营活动打下基础,因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事后监督的方法主要有:
(1)会计检查。是指按照事先制定的检查方案,组织力量对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和有关资料开展检查,对被检查的事项作出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最终写出会计检查报告书。会计检查的目的是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维护国家财经法规,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在会计检查工作中,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法有顺查法、逆查法和抽查法。顺查法就是按照帐务处理程序,从会计凭证开始,依次顺序地查到会计报表。这种方法系统全面,但工作量过大,不宜突出检查的重点,只适用于规模不大,经营业务不多的企业或单位。逆查法是相对于顺查法而言的,它一般将顺查法检查的顺序倒过来,即从会计报表开始,依次查到会计凭证。首先从会计报表的检查中发现问题,然后顺藤摸瓜,以查清问题为止。这种方法节省时间,易于找出关键问题,但也存在不够严密,易于遗漏问题的缺陷。抽查法就是从企业帐务处理程序分别抽取部分重要或典型的凭证、帐簿进行检查,以分析企业存在的主要财务问题。这种方法省时、方便、工作量不大,也便于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但抽查对象的选择往往主观随意性较大,影响了抽查结果的公正性。
(2)财务报表分析。是指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依据,采用科学的评价标准和适用的分析方法,遵循规范的分析程序,通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重要指标的比较分析,从而对企业的经营情况作出判断和评价。这种分析是对财务信息的进一步加工,是综合性控制手段。具体分析方法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
以上所阐述的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方法是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有机的监督系统。不同的控制方法在不同的环节起着相应的作用,各种方法的共同采用,才能实现监督的最大效益。单独只采用某一种监督方法,只会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任何企业都应充分发挥内部会计监督职能,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保证各项经营活动依法有序的进行,最终带来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1]钱培均.审计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杨文士,李晓光.管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3]钱嘉福.财务会计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