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冰冰
(四川大学政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4)
农民工问题关系我国的国计民生,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是提升农民工自身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它不仅有利于金融危机影响下农民工的有效就业,也有利于农民工增加收入和发展自我,还能更好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
据全国总工会数据,2008年初我国农民工工会会员总数超过6000万,其中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占58%,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52%,农民工已经成为就业大军的主体。但在这样的就业大军中,仅有0.13%的人员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约80%人员没有受过技术培训,绝大多数人完全从事体力劳动。农民工教育培训的严重不足极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也阻碍了农民工更好地就业发展。
近年来,国家也意识到农民工教育培训的重要性,逐渐将其纳入公共财政的范畴,出台了《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并进一步组织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阳光工程”。但实际上政府仍未将农民工的教育培训纳入重要日程,其用于补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经费虽然逐年增加,但相对于基数庞大且不断增大的农民工群体,其投入仍严重不足。政府推出的培训规划也未能实效地完成,企业对职工的教育投入并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比例,而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投入基本没有。
当今社会,农民工已逐渐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社会的忽视及歧视,农民工在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很难得到相应的法律保护和社会公共服务,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农民工生存权和发展权的获得,也阻碍着农民工教育培训的进行。企业方面,由于农民工特定的流动性及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性等原因,更愿意加强对内部市场劳动力的培训,以培养企业专门和稳定的劳动力资源,而排斥对农民工进行正规实效的教育培训。
农民工本身的文化和技能素质较低,有些较难看到教育培训对自我提升的长远效应,而只是固步自封,追求一时的得失,不寻求自我更长远的发展;有些虽然有提升自我素质的意识,却很难为自己设定明确的职业规划,处于盲目发展的状态,这些都阻碍了农民工对教育培训的选择和投入。社会上对农民工歧视的现象也深刻影响了农民工追求自我发展的心理,而对未来不抱有积极的态度。实际收入的低下、教育培训内容设置的不合理、教育培训成本的相对偏高等因素都极大挫伤了农民工参与教育培训的积极性。
严格来说,我国现在并没有具备完善的农民工教育和培训体系,大多数培训机构并不正规,供培训的科目层次比较低,且方式比较落后,农民工接受的教育培训与市场需求不一致。我国各地开办的培训机构有的不正规,未真正考虑到农民工的年龄、学历、求职意愿等个人因素,使其实施的教育培训缺乏适应性及针对性;有的培训机构缺乏对市场的准确把握,未意识到技能培训对农民工的特殊重要性,重学历教育而轻技能培训,最终失去了其就业教育的培训优势。而在培训内容和方式上,更多是针对服务业就业采取的教育培训,针对工业和制造业的教育培训则相对缺乏,同时对法律常识及维权方面也比较欠缺。
政府应将农民工的教育培训纳入重要日程,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划中重视农民工的就业问题,重视农民工的开发和利用。政府应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不断增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的经费,逐步加大其在国民经济发展投入中的比重,为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同时政府还应该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有一个合理的规划和清醒的认识,应该采取多种方式推进这一工作。政府可以设立一些试点城市,使其更规范地、因地制宜地进行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不断的积累经验和教训;政府还可以建立和扶植一批比较正规的培训学校和机构,给予财力支持,重点支持职业技术的教育培训,根据市场的需求培养人才;政府还应跟社会、企业多接触,为接受教育培训的合格农民工牵线搭桥,寻找合适的工作岗位等等。
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应该认识到农民工就业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农民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应逐步加强各方面的合作,为农民工的就业培训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当今社会农民工已逐渐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各界应重视农民工,给予其一定的关注和物质上的支持,更多地从平等的角度来对待农民工。农民工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社会上应提供相应的法律保护和社会公共服务,为其以后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和空间,使其可以更好地融入城市,并为城市的健康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社会上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应在农民工教育培训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既将其看作是一种对社会的责任,又要将其看成其自身发展的契机。企业方面,也应注意对农民工的培训,应该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待这一趋势,在农民工由农转工的大趋势下,逐步适当地加强培训,不仅为企业源源不断地提供适合的劳动力,加快企业的发展,也使企业有更多的选择,可以选拔出一些实用性的优秀人才。
政府和培训机构在制定政策和培训计划的时候应该认真考察农民工自身的培训需求,并注重激发其教育培训动力。农民工因为自身条件的限制,可能不能深刻意识到教育培训对自我提升的长远效应,国家应增加政策宣讲,提供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在了解农民工实际需求的基础上采取一些物质上的刺激及精神上的指引,加强其提升自我的意识和动力。政府可以加强与农民工的沟通,将市场需求状况及对用工需求等及时地传递给农民工,使其意识到培训的巨大作用,并给予一定的政策补贴,切实减轻农民工参加教育培训的经济负担,使其更积极地参与培训。其中,政府应更关注新一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调查显示,新一代农民工更重视技能培训,并对城市十分向往,希望可以提升自己,在城市立足,过上更好的生活。
在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中应注意培训机制和内容的不断完善。农民工参与教育培训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就业,想更有效地实现就业就必须充分尊重市场的需求,只有重视市场对人力资源的调配,使劳动力更好的与资源结合,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良性运行。应该不断完善我国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机制,扶植并建立一批正规的培训机构,改善教育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完善培训机制,除了加大培训前必要的投入、加强培训中合理有效的监督,更要注意培训后的就业服务体系的完善。不断完善就业服务,有助于培训后的农民工实现顺利就业,使得农民工教育培训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在内容和方式的完善上,教育培训应与市场需求契合,与农民工自身的个人因素相结合,有适应性、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培训机构应该不断整合教育培训的资源,重视技能的培训,不断提升和完善培训的项目层次,根据农民工特殊的情况合理安排时间,不断更新教学资源,采取多样的培训方式,使教育培训更好地进行。只有更好地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不断完善培训机制和内容,才能使农民工培训事半功倍,达到良好的效果,真正提升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才能最终促进经济社会长久有序的发展。
农民工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及现代化建设背景下产生的特殊群体,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大的作用。要更好地发挥农民工在我国建设的作用,就必须加强对其的教育培训,只有不断提升其人力资本,才能使其有效就业及更高层次地发展,也才能更好地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和我国的城市化和现代化。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具有重大的意义,也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不仅需要国家和社会各界更多的重视与支持,也需要农民工自身的不断努力。
[1]国家六部委.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N].中国教育报,2003-09-09.
[2]张车伟,王智勇.全球金融危机对农民工就业的冲击—影响分析及对策思考[J].中国人口科学,2009,(2).
[3]中国农民工战略问题研究课题组.中国农民工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总报告[J].改革,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