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涛,严伟能,彭建章
(华北电力大学学生处,河北保定071003)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探析*
李兰涛,严伟能,彭建章
(华北电力大学学生处,河北保定071003)
面临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我国大学生在就业中常表现出盲从、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分析原因不难发现,除受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外,大学生自身能力的欠缺和不合理的就业观和择业观等也是重要的制约因素。因此,各高校主管学生工作和就业指导部门应时刻关注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采取积极的教育措施,帮助大学毕业生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
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一)盲从。迫于就业形势的压力,部分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缺乏个人主见,对自己的定位和职业方向较为迷茫,往往通过家人、同学的言论而进行取舍。考研、就业和参加公务员考试等都受周围因素的影响,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盲目追求和模仿他人的择业方式,毫无自己的主见。
(二)自卑焦虑。部分大学生在求职受挫后,表现出缺乏信心和勇气,从而在后来的择业面试当中更加缺乏自信,不能向用人单位充分展示自我,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不敢参与竞争。自卑的心理使得大学生逐渐焦虑不安,困惑不已,情绪极不稳定。
(三)期望过高或低就。“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当代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多怀着一种踌躇满志的心态,甚至以“天之骄子”自居,不能正确认识自我,过高地估计自我的水平,不能正确认识到社会各行业职位的需求。其具体表现为:高估自己,脱离实际,怕艰苦,不愿意到西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和基层去工作[1]。另一方面,在就业压力面前,部分多次受挫的毕业生不再过高评估自己,但也没有合理客观实际地评价自我的正确位置,误认为多次择业的挫败就是自己技不如人,甘拜下风,对某些单位开出的相对来说不平等的协议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日后的工作埋下隐患。
(四)择业当中的心理问题。在大学生择业求职的过程中,由于受各种心理的影响,一些毕业生既希望自主择业,又不愿承担风险;既渴望竞争又缺乏竞争的勇气;胸怀远大理想,却又不能正视眼前现实;注重能力的培养发展,但又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重事业、重才智的发挥,又在实际当中的价值取向上重物质、重利益;信心十足,但在遇到挫折之后,又灰心丧气;崇尚个人奋斗、自我价值实现,但又有较强的依赖感,稍不如意便怨天尤人。
(一)家庭因素的影响。如今的大学毕业生大多是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里娇生惯养,受父母和长辈的宠爱,生活和学习一直较为顺利,未经受过打击和挫折,心理的承受能力较低,抗打击能力也弱,外界的客观因素极易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
(二)不合理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如今高校毕业生对就业存在着各种错误观念,有的认为一次择业定终身,所以找工作时专门瞄准所谓的“铁饭碗”;有的则是眼高手低,盲目攀比,既想要工资待遇好,又想要工作清闲,没太大压力;还有的认为就业一定要准,要对口,与专业不相关的工作绝不问津。
(三)社会、家庭的期望和压力过高。基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成本的提高,一个普通家庭供养一个孩子上完大学四年的费用一般在3万到5万之间,这相对来说,压力不小。所以大学生普遍有一种回报父母的迫切愿望,希望找到一个稳定而又高收入的工作。对于学生自己来说,经历了十年寒窗苦读,也迫切需要进入社会,体现自我价值,对社会有所作为。背负着社会、家庭的高期望,大学生成才的愿望非常强烈。在这双重压力的作用下,极易使得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产生悲观和焦虑的心理[2]。
(四)自身能力的欠缺。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进入高校的门槛也不断降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扎实,或者实践应用的能力不强,或者沟通交流能力欠缺,都会导致自己对未来产生迷茫和困惑的心理。
(五)就业指导工作的不完善。学生作为社会当中的一个重要群体,起点较高,定位不准,往往脱离实际而好高骛远,尤其体现在择业的过程当中。虽然我国高校都已开展了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但是大多数还处于体制不够完善、专业人员不够齐备、咨询内容和方式方法不够完整的现状,尤其是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择业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指导,没有明确的分支和细则,学生得不到科学的指引。
(一)大学生本身要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当前,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的核心是立足于社会的职业取向,即择业要以社会为重,以社会利益为前提。大学生要将个人利益和社会价值关系把握到位,把个人利益的实现与国家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大学生要正确评价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正视自己和他人的差距,冷静地总结经验和教训,分析所面临的就业形势,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3]。
(二)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能力。首先,大学生刚进校门就要将自己所学的专业和今后的发展方向联系起来,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且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还要摄取多科知识,培养自我的修养和情商;最后,制定好自身的职业规划,对今后自己的职业方向和发展潜力有一个总体的把握,正确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并进一步了解社会因素对职业选择的影响。
(三)高校应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首先,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体而言,各高校应针对大学生就业当中常产生的心理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正面教育,并将其贯穿于大学生生活当中,使心理健康咨询正式走入大学生心中,为解决或者减少大学生心理中出现的各种病态问题而打好硬件基础。其次,高校应开展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课程的建设。
总之,高校应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引导大学生能够认识自我,加强自身综合能力,提高交际能力,在高校完善的心理健康咨询体制的帮助下,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走向社会,从而最终实现自我的人身观和价值观。
[1]蒋凤丽.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调试[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51-152.
[2]敖晓妍.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挫折现象及其辅导模式[J].江西社会科学,2003,(9).
[3]汤颖.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与对策探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4).
(责任编辑:云 飞)
An Analysis of the Employment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LI Lan-tao,YAN Wei-neng,PENGJian-zhang
(Students Affairs Division,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Baoding,Hebei 071003,China)
Faced with a stern employment situation,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suffer from such problems as blind suit-following and lack of ideas of their own,sense of infeiority and anxiety.An analysis shows that besides familial and societal factors,lack of self-living ability and unreasonable employment views are also important ones.So,departments in universities that are in charge of students affairs and employment guidance should constantly be attentive to college graduates'mental health,take active education measures,and help them adopt correct employment views.
unversities and colleges;college students’emplyment;psychological problem
book=2010,ebook=217
G645
A
1671-0304(2010)04-0091-02
2010-04-20
李兰涛(1981-),男,新疆乌鲁木齐人,华北电力大学学生处教师,主要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