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铁铭
(南京市第九中学,江苏 南京 210018)
通过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现状进行调查和访谈、对各大网络媒体进行搜集查阅、依据查阅出的可靠数据进行推理,分析现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影响就业的原因,对如何改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形势提出对策建议,希望能给我们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就业提供有益帮助。
(1)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
中新社权威统计显示,2009年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即将拉开序幕。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532万人,全国平均就业率为70%。今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又将再创新高——达到610万人,还有100多万历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加之金融危机导致部分企业发展失利,求职人数的激增、经济增长的放缓,使得2009年中国应届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面临着不同以往的难题。
(2)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通过对上面一段内容的理解,我们不难看出今年大学生就业形式的严峻性,由此也可以看出:今年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确实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值得我们深思。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产业的调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压力越业越大,特别是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尤其严重,供大于求的现状越来越突出。一方面体育教育专业专业口径较窄,知识结构单一,体育教师以外岗位难以胜任,就业成功率明显呈下降趋势。特别是今年尤为严重。另一方面体育教育学生的综合素质还不够高,就业的局限性太大。种种原因使得今年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难题。
(1)基于社会视角的原因分析
一是目前全国中小学入学适龄人口数“高峰期”渐过,学校生源渐渐萎缩,不少学校师资要求下降,而且许多学校对体育还不够重视,许多体育课都是由其他科目教师带上的,使大多数学校不缺“名义”体育教师。
二是前几年中小学校师资引进的步伐较快,一些重点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制趋于饱和,重点引进具备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招聘应届毕业生难以达到学校的目的。
三是随着高校硕士研究生扩招、部分重点大学硕士学制变短,硕士生就业竞争加剧,开始冲击本科生就业市场。
式中:F链min为驱动链轮的最小作用力;T电min为驱动电动机的最小转矩;r为履带驱动轮的半径;i为减速齿轮箱的减速比。
四是重点高校本科师范生择业目标仍以大中城市、东部沿海地区为主,不愿到内地基层学校就业。
五是世界金融风暴席卷全球造成全球性经济危机,使许多企业破产也就造成了各大公司裁员的必然,使许多非师范专业的毕业生看到了企业的不稳定性,所以一大部分非师范专业的学生也想进学校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从而使今年师范专业的学生面临着巨大挑战。
六是毕业生就业准备不足。好多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受计划体制的影响较大,这种保守的就业观是就业难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一些学生在校期间不认真学习专项技术、专业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在应聘过程中表现平平,从而失去就业机会。而且,尽管高校提倡素质教育,中小学推行健康快乐体育,但现实中用人单位在毕业生选用上都注重专项和外语、计算机水平,大多数学生因不能令用人单位满意而无法达成就业协议。从而造成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难的必然性。
(2)基于毕业生就业思想视角的原因分析
首先,毕业生对我国现行的就业政策不甚了解。毕业生就业政策是毕业生就业的指导性文件,1985年我国就开始着手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体系进行改革,目的是使高层次人才尽快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通过建立人才市场开发人力资源。由于对就业政策的认识不足,毕业生就业的盲目性增加,大部分学生即寄希望于“双向选择”,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待加强。
其次,学校体育的尴尬处理影响了毕业生就业的价值取向。与计划经济时代的毕业生价值观相比,毕业生的价值取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毕业生对职业的选择也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其就业理想更趋向务实化。很多毕业生认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太低,工作得不到领导重视,同时农村条件相对较差,所以许多毕业生想方设法到城市或级别较高的学校工作,这就出现了就业期望值偏高的倾向。也就出现了现代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必然结果。
再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面狭窄,就业信息不畅通。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就是体育专业领域,多数用人单位会选择专业人才,即使体育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再高或专业之外有一技之长,用人单位也会因看重专业方向而忽略其他,而且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大多数是建立在以学校为中心的小规模的临时性市场体系,市场供求量小,且就业信息不畅,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体育生的就业。
目前,根据各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水平,要精而广,不但要有专业专项能力,对专项外的各项运动项目都要达到精通的地步。例如:学篮球专项的,对篮球技术、篮球教学非常精通,可缺点是,对除篮球外的其他运动项目不管是专业能力还是教学水平都很一般。那么在找工作的竞争中就不存在优势,相反,如果他不但精通篮球还精通排球、足球、羽毛球甚至是田径项目中的任一项目,那么他在竞争中就有很大的优势,很有可能会成为唯一的成功者,所以说体教专业学生必须要达到一专多能的地步,多专多能更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体教专业学生在教师岗位竞争中的优势。同时体教专业学生还应该转变就业理念,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面对经济危机的大形势,面对如今的就业环境,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如何适应基础教育的发展?如何适应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这就要求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应及时转变观念,把学习从只注重运动技术、规范性的学习模式中解放出来,转为学习多方位的健身知识、健身技能和培养创新能力的新模式,培养出“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以适应现代化社会的要求,从而改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从根本上解决体教专业口径较窄,知识结构单一的现象。
(1)大力进行教学改革
学校应大力进行教学改革,调整课程设置,规范教学内容。把不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行改编,根据现实而定,不能照搬照抄。打破陈旧、落后的体育教学观念,培养现阶段优秀的体育人才。以适合现实的需要,适合时代的发展。学校也可根据市场需求和地方特色增设新专业领域,如哈尔滨有学校率先增设体育旅游专业,这就迎合了市场需求,从而增大了毕业生的就业几率。
(2)学校应坚持就业指导全程化
大学生就业指导全程化就是要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学生教育的全过程,而不是学生毕业时或择业时的临时性工作。应以全局观点系统考虑,构建一个完善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按照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一年级着重职业生涯认识和规划;二年级着重基本能力培养;三年级着重职业定向指导;四年级着重择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四个阶段相互贯通,有机连接,从而形成较为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
(3)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择业的能力
如前分析,好多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受计划体制的影响较大,这种保守的就业观是就业难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因此,大学生应降低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先就业,再择业,增加自己就业的机会。同时,体育院校的大学生还应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专业能力,这样在面试中才能以实力获得机会,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另外,在就业进行双向选择的今天,大学生应该主动地去寻找机会,而不能闭门造车、等待机会。
(4)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扩招带来的大学毕业生的素养降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当前一些大学生的诚信缺失、素养低下也是用人单位顾虑重重的一个重要原因。要改变这种现象,一方面,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对其加强人生观、世界观、诚信的教育,提高其人格魅力;另一方面,大学生毕业后,到工作单位要尽职尽责,不能一有困难就逃避,盲目离职,妄自尊大,只有这样,才能使用人单位放心,从而改变就业难的现状。
事实上,农村体育教育师资力量不是很好,但由于条件艰苦,许多毕业生不愿去农村就业,这也是毕业生就业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政府机构如能从宏观上进行调控,则可以大大改善就业难的现状。据有关部门表示,今年国家将从奖助学金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以奖励毕业生到艰苦地区就业的试点。目前,中国农大、北京交通大学等高校已经实施了对外地生源去西部基层就业进行奖励的规定。政府也可根据实际需求适度控制招生人数,取缔不合格学校的招生资格。
总之,解决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需要以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综合考虑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及学生本人等方面的因素。从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进行课程改革、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全程化、提升毕业生的素养、充分调动其自主择业等方面着手来改变这种就业难的现状。
当今的就业压力一年大过一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除了应当按照上述对策从各个角度提升自己外,在思想上还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面对就业难的问题,不能灰心丧气,要有信心,有毅力。在就业失败的情况下,应该调整自我,学习更多的知识,学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技能,对于我们体育师范的学生来讲,虽然就业时的方向较为狭窄,但是我们可以把学科的理论学精,将教育水平提高,使学生更易接受。
二是我们应该把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处理好,把国家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与个人的关系处理好。选择适合自身的岗位就业,拓宽就业的空间。不要只倾向于到大城市、大机关工作,到基层就觉得是“屈才”。我们可以到基层去锻炼自己,逐步发展。
三是摸清经济形势,顺应经济发展的趋势,乘势而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当前的社会形势纷繁复杂,大学生在学校里,很少关注和直面社会经济的发展现状,往往看不透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发展形势,这样就对自己的择业、创业和就业不利。也就是说,当我们自己的专业实在行不通的时候,可以考虑转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不能死守我们的专业。
四是不要等工作,要自己创造工作。当今政府为鼓励大学生就业,给了大学生很多创业的便利条件。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条件,解决就业问题。
[1]李英玲.辽宁省高校体育大学生就业现状及解决途径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1):101-104.
[2]刘丙权.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34-36.
[3]张玉琴.体育教育专业就业难的几点思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43-45.
[4]李英,杨爱华.我国体育院系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1):106-109.
[5]许春丽.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带来的思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1):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