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与班级管理效能

2010-08-15 00:46王彬霞
关键词:效能主体意识

王彬霞

(天津科技大学学生工作处,天津300222)

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与班级管理效能

王彬霞

(天津科技大学学生工作处,天津300222)

注重培养和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是世界高等教育的一个历史传统,同时也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鲜明特征。班级作为高等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的基层单位,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重任。而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增强班级成员的集体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有利于提高班级管理效能。

大学生;主体意识;班级管理;效能

一、大学生主体意识与班级管理的关系

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指作为大学教育活动主体的大学生对自身主体地位角色、自我调控能力和自我存在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学生主体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在其主观意识中的反映。在当前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各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都需要通过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来完成,大学教育尤其需要培养具有主体意识的学生[1]。从实践交往角度看,主体意识是在对象性活动中形成的对自身与对象世界的关系以及自身地位的认识和觉悟,它是现代社会公民意识的核心要素[2]。

班级是学校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目标,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建起来的学生群体。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对完成教育和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级管理指的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下,学生、老师和学校为实现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3],它是高校管理工作的辅助,也是基础[4]。因此班级管理是整个高校管理工作的基础工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反映了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

(一)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是现代大学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

注重培养和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是世界高等教育的一个历史传统,同时也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鲜明特征。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只有具有强烈主体意识的开拓创新型人才,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培养出具有强烈主体意识的开拓创新型人才,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班级作为高等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的基层单位,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重任。

(二)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在提高班级管理效能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充分调动、发挥学生在班级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形成群策群力、民主公正的管理氛围。作为班集体的一分子,学生并不是单纯受制于集体本身或学校教育作用的被动存在,不是毫无意识地听命于某种管理力量的摆布。学生在班级管理活动中,有权利也有义务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也只有建立在广泛民主、主动参与基础上的班级管理,才能赢得班级成员真心实意的支持和拥护。

第二,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创新性发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适应高校学生成长发展的新特点和新形势。班级管理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性发展的试验基地,应尊重、汇聚学生个体突破、革新、超越的创造性能力,为整个班级管理工作的创新性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第三,主体意识不仅事关学生个体自身的全面发展,而且事关其所在集体的发展境界。一个人的主体意识越强,他对自身状况的认识就越深刻。只有通过教育使学生成为自己行为的自觉主宰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之对崇高精神境界的追求更自觉,体现出主体的崇高人格境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地激发其主体发展欲望和追求崇高的自觉性,能使其自觉地将外在的班级规范、要求内化为自身的成长、发展的需要,从而在内在地获得一种提升境界、完善人生的动力的同时,实现所在集体班级凝聚力的空前加强和班级成长境界的提升[5]。

二、培养大学生主体意识,提高班级管理效能

近年来,提高效能已成为各种组织管理的主要目的之一,作为高校组织管理的基本单位,如何提高班级的有效性也成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班级管理效能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实现程度。

(一)培养大学生主体意识,加强班级自控能力,是提高班级管理效能的有力保障

传统的班级管理较多地采用以老师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老师常以“权力主义者”自居,过分强调学生“听话”和“遵守纪律”,学生则经常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但是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管理模式已经落伍。一是学生们不再那么“听话”,他们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二是在这种模式下教育出来的学生缺乏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自组织理论认为,任何一个自组织系统都需要组织自身的自我控制、自我协调和自我管理,班级系统也不例外。班级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其主体性,使其参与班级的管理并进行自我管理,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提高班级管理的效能。而要发挥班级的自控功能,必须提高班级成员的自控水平,即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实行班务自治,这是班级管理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需要。

(二)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管理、自我教育,有利于形成健康的班级舆论氛围和良好的班级风气

班风是衡量班级管理效能的重要指标。主体意识是班级成员自觉地把自己看作是班级活动的承担者和主人翁的一种认识和态度。一个班级要形成良好的班风,必须让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管理转变成管理的主动实施者。要让大学生自觉地成为“班级公民”,进行自主管理、自我教育。一是要让他们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不断完善自我。二是让他们肯定自己、尊重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5]。一个班级要形成良好的班风,必须有正确的班级舆论进行指引,这就需要通过组织各种班级活动逐渐统一班级成员的思想认识,在班级内部树立起统一的价值规范和精神追求。

(三)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评估体系,克服学生主体意识的副作用

大学生主体意识的调动和培养对于提高班级管理效能而言是把双刃剑。在大学生主体意识日益增强的情况下,仅有精神层面的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价值追求是远远不够的,要想保证高校班级自主管理的有效性,制度建设是关键。必须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建立、修补、完善班级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规范化,引导学生把被动的遵章守纪变成自觉的良好行为习惯。也只有以坚实的班级制度建设为保障,才能整合班级成员的主体意识,形成提高班级管理效能的合力。

有效的班级管理过程是培养大学生主体意识的最佳渠道,而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充分调动,又是提高班级管理效能不可或缺的内在推动力量。在高校班级管理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不仅有利于促使学生班级管理走科学化、民主化、效能化发展的道路,也能促进高校管理体制的不断健全和健康发展,更能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办事能力,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完成从“班级公民”到“社会公民”的顺利过渡。

[1]潘柳燕.成长与超越:人的主体性的个体发展——人的主体性发展探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26(1).

[1]李彦军.试论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内涵及其培养意义[J].科学教育,2008(5).

[2]宋国英.论社团活动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生成[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9(7).

[3]孙景波.高校班级管理工作的思考[J].机械管理开发,2008(2).

[4]戴迎峰.班级管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再认识[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1).

[5]王惠江.优化班级管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J].教研视点,2000(10).

G641

A

1000-22359(2010)04-202582-02

天津科技大学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090334)研究成果

2010-02-11

猜你喜欢
效能主体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