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华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哈尔滨 150086)
关注图书馆环境污染 关爱馆员身体健康
杨玉华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哈尔滨 150086)
现代化信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复印机等现代化设备在图书馆大量的应用带来了方便快捷的同时,图书馆的环境及馆员的身体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图书馆的上级管理部门和图书馆的管理者,应关注图书馆的环境污染,关爱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积极有效地做好图书馆环境污染对职工危害的防护工作,消除图书馆工作者的职业病患,维护好图书馆员的身体健康。
图书馆;环境污染;馆员;体健康
随着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这十几年,各级各类公共图书馆的新馆舍建设的步伐逐步加快,绝大多数的图书馆都建了新馆舍;高等院校图书馆的新馆舍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地问世。新的馆舍建筑宏伟,环境优雅,普遍都成为了一个城市或校园内的标志性建筑。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复印机、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图书馆被大量应用,图书馆的各个业务环节都实现了计算机管理,不仅省市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就连县级图书馆,随着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的推动,也都建立了计算机房和电子阅览室,各业务环节都实行了计算机管理,基本实现了自动化和网络化。
在人们的心目中,图书馆是一个文明高雅、清洁卫生的场所,是人们学习休闲陶冶情操的好去处。甚至有人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但是,图书馆中存在着一些对人身健康造成很大危害的污染源。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并提出解决污染问题的办法。
1.1 纸本文献载体本身的污染
由于图书馆书库中的温度、湿度和光线、通风等环境因素,加上有些书报刊常年不动,一方面文献上积累了大量的灰尘;另一方面,也给细菌病毒和害虫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条件。
据我们调查,馆藏十年以上的文献,尽管工作人员经常通过干抹布擦拭、吸尘器除尘等办法清除文献载体上的灰尘,但还是有一些极微小的尘埃除不掉,在文献上留下抹不去的污迹。这些污迹中存在大量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而且环境条件适当,文献中的还会生有一些以纸纤维为食的害虫,它们以啃咬、舔吸、排便等方式传染病原体。在一些较大图书馆的工作实践中,每当集中除尘或清点倒库工作时,许多工作人员均会不同程度地出现感染红眼病、鼻炎、咽炎或感冒、粉尘过敏等症状,这都是这些病毒病原体所致。
就是进馆不久的新书,也存在大量的致病菌和病毒。据央视国际报道:天津市某高二学生从天津市图书馆抽取了40本借阅次数为 5次、10次、15次、20次的图书回去检验,结果在 40本图书中隐藏着十多种对人体有极大危害的细菌和病毒,藏品上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黄曲霉菌,甚至有乙型肝炎病毒。
1.2 室内的空气污染
图书馆作为人员聚集场所,人群密度大,人员流动性强,特别是读者自修阅览室、热门书刊借阅室和电子阅览室,会产生空气混浊形成的室内空气污染。尤其在北方的冬季,门窗紧闭,室内空气污染更加严重,即使有排风设施,效果也不如自然通风。美国已将室内空气污染列为危害公共健康的五大环境因素之一。中国标准化协会目前提供的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人们 68%的疾病是由室内空气污染造成的。图书馆室内空气污染的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3 人体本身的污染
近些年来,社会和图书馆对馆员身体健康状况比较重视,定期为在读者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体检,不允许患有传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从事读者服务工作。但图书馆不拒绝任何读者进馆借阅文献,有一些患有不太严重疾病的患者,包括慢性传染病患者作为读者进馆是不可避免的。
文献在借阅过程中,要经过很多人的手,特别是借出馆的书刊,读者可能在各种环境下阅读。难免会出现慢性传染病患者阅读或住院患者在医院病房中阅读的情况,这都可能使文献粘染上病菌或病毒等病原体。这些文献再次由读者阅读或外借时,使他们感染病原体,甚至被传染上疾病,有时更容易被传染的可能是图书馆馆员。
1.4 现代化设备污染
随着计算机、复印机等现代化设备在图书馆的应用,给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带来了快捷方便的同时,也给图书馆的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会对密切接触这些设备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电磁辐射。研究表明,过量的电磁辐射会对人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产生直接危害,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癌肿发生的主要诱因。
复印机在操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害臭氧、化学粉尘和苯类化合物,这些有害气体严重地污染了室内空气,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过量吸入这些有害气体,会引起头疼头晕或胸闷的感觉,严重的会刺激上呼吸道,甚至造成肺功能受损,有的还会损害中枢神经,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2.1 做好通风除尘,消减室内空气污染
图书馆的馆舍建设过程中,要十分注意室内通风设计,尽量采用自然通风。空调系统要具备送新风功能,确保在不启用空调时,能够人工通风,保证图书馆室内空气的清新度。
在保持清洁卫生的基础上,对图书馆的环境设施和文献定期除尘,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洁度。也可通过选择可以吸收甲醛、苯类有害气体的花卉,在美化环境的基础上消除室内气体污染。
2.2 加强图书馆环境设备和文献的卫生监测
近些年来卫生防疫部门对图书馆的卫生监督工作有所加强,定期对图书馆的环境进行监测,监督图书馆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体检,严禁身患传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接触读者服务工作。
但是,卫生监督部门只是对室内空气、读者餐厅或职工食堂进行监测,还没有对现代化设备的电磁辐射和文献的污染情况进行监测。值得注意的是,图书馆的环境监测仍是被动式的,还没有图书馆主动要求环境及卫生防疫监测,更没有图书馆定期对环境、设备、藏书的污染情况进行自我监测。
所以,图书馆要加强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增设环境监测设备和仪器,经常检查环境污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污染。
2.3 做好消毒防护,消除减轻污染
图书馆要坚持定期对室内环境和文献进行消毒处理。在室内喷洒消毒液,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在书库里投放杀虫药,杀灭文献中和书库内的各种害虫。对每天归还的外借书刊用紫外线消毒杀菌器或紫外线消毒杀菌灯照射,进行消毒杀菌处理。
指导馆员正确使用电子计算机,与计算机主机和荧光屏保持合理距离,做好个人防护;采取有效措施安装防护配件,如:荧光屏辐射屏蔽镜、电脑护目屏、偏光视保屏等;不用不合格或不合适的产品,最大限度地减少计算机设备造成的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2.4 多层面地采取措施维护图书馆职工的健康
我国党和政府历来对劳动者的健康和劳动保护给予极大的关心,我国《劳动法》在第 6章中专门规定了“劳动安全卫生”的相关问题。《劳动合同法》第 17条规定: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为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普遍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 (修订)》第六章第 32条规定:高等学校对图书馆从事特殊工作的人员按国家规定给予相应的劳保待遇。黑龙江省人事厅和文化厅 1997年也专门下发了《关于提高从事文物、图书资料保护工作和长期在农村一线文化馆 (站)工作的人员津贴比例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从事图书资料保护的工作人员可提高 10%的津贴比例。
各级各类图书馆要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建立健全图书馆员的劳动保护制度。按规定发放劳动保护用品和保健津贴补贴。
定期为图书馆职工进行例行体检,尤其对图书馆工作者易得的职业病进行重点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免造成更大伤害。
建立图书馆内部工作轮换制度,对易受环境污染损害的岗位进行定期轮换,从一定程度上减轻和避免职工在工作中长期受到身体损害。图书馆的上级管理部门和图书馆的管理者,应关注图书馆的环境污染,关爱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积极有效地做好图书馆环境污染对职工危害的防护工作,消除图书馆工作者的职业病患,维护好图书馆员的身体健康。
(责任编辑:刘东旭)
G251.6
A
1001-7836(2010)11-0182-02
10.3969/j.issn.1001-7836.2010.11.073
2010-09-10
杨玉华 (1961-),女,辽宁辽阳人,副研究馆员。